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汕头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及其制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574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包括鱼粉、鱼油、木薯淀粉和辅料,还包括重量百分含量为0.5~2.5%的羟脯氨酸;其中所述辅料选自由氯化胆碱、微晶纤维素、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磷酸二氢钙、谷氨酸、混合氨基酸以及它们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构成的组;其中,所述饲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营养成分组成:粗蛋白42.06~42.45,粗脂肪8.38~8.47,余下为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和水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人工配合饲料既可以促进双棘黄姑鱼生长,还能提高鱼鳔中粗蛋白含量、部分必须氨基酸含量及可溶性胶原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总胶原蛋白含量,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使双棘黄姑鱼鱼鳔的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进一步提高,为鱼鳔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及其制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饲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
技术介绍
鱼鳔,又名鱼泡、鱼肚、鱼白、压胞,以富有胶质著称,与燕窝、鱼翅齐名,系″海洋八珍″之一,又有″海洋人参″之誉。胶原蛋白是鱼鳔蛋白中最主要的成分,由于其易被机体吸收和利用的优点,可以作为原料来合成生物机体所需的蛋白质,胶原蛋白以水溶液的形式贮存于人体组织中,从而达到改善组织营养状况和加速机体新陈代谢的目的,还可以影响某些特定组织生理机能,促进生长,加快发育,增强免疫力,起到延缓机体的衰老和抵御疾病的功效。鱼鳔的干品是我国沿海生产加工价值很高的水产食用珍品,也是目前国内外加工鱼鳔的主要产品形式。此外,鱼鳔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5kg的成鱼其鱼鳔可加工成鱼胶重量约50g~60g,鱼胶市场价格为5000元/kg~10000元/kg,且鱼胶产品十分畅销。双棘黄姑鱼是一种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印度等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及南海,在台湾西部、北部、澎湖等也有分布。其刺少,生长较快,个体较大,可达10kg以上,肉味鲜美。双棘黄姑鱼鱼鳔可加工制成高级食品鱼胶,具有滋补强身、消炎、补气功效,其价格非常昂贵,但一直是潮汕地区人们青睐的滋补佳品。潮汕人一般都会专门留有一些较好的鱼胶如双棘黄姑鱼的鱼胶,给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补充营养。双棘黄姑鱼的鱼胶也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孕妇妊娠及临盆期间多食用双棘黄姑鱼的鱼胶,可以增强凝血功能,有利于胎盘的剥离及产后快速有效的止血。由于双棘黄姑鱼的鱼鳔附加较高的经济价值,深受我国福建、广东潮汕沿海海水网箱养殖户的喜爱,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由于双棘黄姑鱼养殖主要投喂冰鲜野杂鱼,存在成本高、养殖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同时,冰鲜鱼营养结构不均衡,导致鱼鳔的品质也得不到稳定保障。因此,研究开发出一种能够促进双棘黄姑鱼养殖业的发展,又能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饲料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其能够促进双棘黄姑鱼生长,又能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包括鱼粉、鱼油、木薯淀粉和辅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量百分含量为0.5~2.5%的羟脯氨酸;其中所述辅料选自由氯化胆碱、微晶纤维素、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磷酸二氢钙、谷氨酸、混合氨基酸以及它们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构成的组;其中,所述饲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营养成分组成:粗蛋白42.06~42.45,粗脂肪8.38~8.47,余下为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和水分。羟脯氨酸(Hyp)是脯氨酸代谢的产物,它只含有一个α-亚氨基,在化学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上,具有独特功能。羟脯氨酸是胶原蛋白中的主要氨基酸之一,是构成了胶原蛋白的主要氨基酸,在胶原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对维持胶原蛋白三维螺旋结构是必须的,并且能够增强胶原戴白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抑制蛋白质凝集和纤维化的发生。此外,羟脯氨酸也被认为是鱼类的条件必须氨基酸,鱼摄食羟脯氨酸含量丰富的饲料原料后,可提高其生长性能。双棘黄姑鱼是肉食性鱼类,鱼鳔80%成分是由氨基酸组成。优选的,所述羟脯氨酸的含量为1%。优选的,包括重量百分含量为0.5~2.5%的谷氨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鱼粉32~36%,鱼油5.6%,木薯淀粉20~24%,混合氨基酸17~19%,微晶纤维素12~14%,氯化胆碱1%,磷酸二氢钙1%,谷氨酸0.5~2.5%,复合维生素1%,混合矿物质1%,羟脯氨酸0.5~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优的一种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鱼粉34.5%,鱼油5.6%,木薯淀粉22.25%,混合氨基酸17.7%,微晶纤维素13.45%,氯化胆碱1%,磷酸二氢钙1%,谷氨酸1.5%,复合维生素1%,混合矿物质1%,羟脯氨酸1%。上述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的制备,主要包括:将除鱼油外的其他原料及辅料预先粉碎并过80~120目筛,混合后加入水分,混匀后膨化制粒,膨化温度为100~120℃,最后将鱼油喷涂在饲料中,完全吸收后,即得饲料成品。上述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的应用,用于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双棘黄姑鱼的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0.5~2.5%的羟脯氨酸,并合理调控其它原料及辅料的组分及其含量,既可以促进双棘黄姑鱼生长,还能提高鱼鳔中粗蛋白含量、部分必须氨基酸含量及可溶性胶原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总胶原蛋白含量,从而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使双棘黄姑鱼鱼鳔的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进一步提高,为鱼鳔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附图说明图1是添加羟脯氨酸对双棘黄姑鱼鱼鳔总胶原蛋白(TC)含量影响回归分析;图2是添加羟脯氨酸对双棘黄姑鱼幼鱼鱼鳔、肌肉、肝脏PH活力的影响;图3是添加羟脯氨酸对双棘黄姑鱼幼鱼血清脯氨酰羟化酶活力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鱼粉36%,鱼油5.6%,木薯淀粉20%,混合氨基酸19%,微晶纤维素12.4%,氯化胆碱1%,磷酸二氢钙1%,谷氨酸2.5%,复合维生素1%,混合矿物质1%,羟脯氨酸0.5%。实施例2一种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鱼粉34.5%,鱼油5.6%,木薯淀粉22.25%,混合氨基酸17.7%,微晶纤维素13.45%,氯化胆碱1%,磷酸二氢钙1%,谷氨酸2%,复合维生素1%,混合矿物质1%,羟脯氨酸0.5%。实施例3一种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鱼粉32%,鱼油5.6%,木薯淀粉24%,混合氨基酸17%,微晶纤维素13.9%,氯化胆碱1%,磷酸二氢钙1%,谷氨酸1%,复合维生素1%,混合矿物质1%,羟脯氨酸2.5%。实施例4一种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鱼粉34%,鱼油5.6%,木薯淀粉22.25%,混合氨基酸17.7%,微晶纤维素13.45%,氯化胆碱1%,磷酸二氢钙1%,谷氨酸0.5~2.5%,复合维生素1%,混合矿物质1%,羟脯氨酸0.5~2.5%。本专利技术饲料的效果检测:养殖试验在广东汕头南澳县吴平寨村汕头大学南澳临海试验站海上鱼排网箱中进行,鱼苗购自广东饶平。养殖网箱为1×1×1.5m,有盖网,以防逃逸和水鸟。按实施例4的配方添加对应量的羟脯氨酸,设计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0.5、1、1.5、2、2.5%六个梯度的饲料,实测饲料中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03%,0.51%,1.05%,1.48%,2.06%和2.54%,编号为Ⅰ~Ⅵ(也可以标记为H1、H2、H3、H4、H5和H6),饲料配方如表1所示(数值为百分比),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养殖期间的温度为20~26℃,盐度为30‰左右,溶解氧含量在6mg/L以上,养殖周期为60天。养殖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粉、鱼油、木薯淀粉和辅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量百分含量为0.5~2.5%的羟脯氨酸;其中所述辅料选自由氯化胆碱、微晶纤维素、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磷酸二氢钙、谷氨酸、混合氨基酸以及它们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构成的组;其中,所述饲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营养成分组成:粗蛋白42.06~42.45,粗脂肪8.38~8.47,余下为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和水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粉、鱼油、木薯淀粉和辅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量百分含量为0.5~2.5%的羟脯氨酸;其中所述辅料选自由氯化胆碱、微晶纤维素、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磷酸二氢钙、谷氨酸、混合氨基酸以及它们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构成的组;其中,所述饲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营养成分组成:粗蛋白42.06~42.45,粗脂肪8.38~8.47,余下为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和水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羟脯氨酸的含量为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百分含量为0.5~2.5%的谷氨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双棘黄姑鱼鱼鳔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鱼粉32~36%,鱼油5.6%,木薯淀粉20~24%,混合氨基酸17~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小波张云龙史庆超朱大世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