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玉琢专利>正文

如何认识并且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400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38
《如何认识并且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方法发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阐述了破解《如何认识并且确定合理栽培密度》这个种植业生产领域急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以下简称《问题》)的全过程,是以破解《问题》为核心阐述了《问题》的由来,《问题》的负面影响及其负面作用,《问题》的属性,破解《问题》是谁的职责,当前破解《问题》的方法;阐述了种植业科研领域现有的知识理论和技术不能破解《问题》;阐述了能破解《问题》的逐点试验法和一年时间就能破解《问题》的二次函数法;最后阐述了《问题》破解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How to Recognize and Determine Reasonable Cultivation Density

\How to Recognize and Determine Reasonable Cultivation Density\ Method Patent Instruction for Invention expounds the whole process of deciphering \How to Recognize and Determine Reasonable Cultivation Density\,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field of planting produc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Question\), and expounds the origin of \Questi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Question\ and its negative effects with cracking \Question\ as the core. The function of \Question\ is the attributes of \Question\, who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cracking \Question\ and the current methods of cracking \Question\; the existing knowledge theory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crop scientific research can not crack \Question\; the point-by-point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he quadratic function method that can crack \Question\ in one year are expounded;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racking \Question\ is expounded finally.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如何认识并且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一、
:种植业科研领域二、
技术介绍
:在种植业科研领域中,现有的知识、理论和技术,不能认识并且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三、
技术实现思路
:种地的农民始终在问:“地种密了好,还是稀了好,啥叫不密不稀呢?”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认识并且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问题(以下简称《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生产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阻碍着农业经济较快增长,是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一大阻力,也是种植业科研领域急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破解《问题》是种植业科研机构、部门和院所以及有关的种植业专家、教授和科研人员必须且急需做并且完成的本职工作。当前破解《问题》的方法是:1、由沈阳、湖南、山东和四川农业大学五位教授编写,董钻、沈秀瑛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主审,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物栽培学总论》第187页第6行:“生产实践中,实行合理密度,应综合根据作物种类和品种、茬口、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和气候条件加以确定。”2、由12所院校、31位作物栽培学教师编写,王树安主编,全国高等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豆类作物篇第十二章大豆第五节:大豆的栽培技术,第272页第5行:“种植密度主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气候以及播种方式而定。”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稻作学》第495页第8行:“在生产实践中,对栽培密度的具体安排,仍多系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移栽时间、土壤肥力、施肥等不同条件综合分析确定的。”上述种植业科研领域有关的科研机构以及科研人员(以下简称“科研机构和人员”)给出了确定生产栽培密度的思维方法,即是解题思路,但是没有在所给思维方法作用和指导下的具体行为,行为的结果和结果的检验。按照上述所给的思维方法来确定栽培密度,就得研究和密度有关的诸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它们之间的最佳组合,才能确定栽培密度。事实上和密度有关的因素不是单一且固定不变的。例如:同类种子中的不同品种有很多个,新的品种还不断出现;气候条件一地一样,随着年份的不同还有变化;土壤肥力各不相同,个别地方还一步三换土呢;管理水平千差万别;……等等。综合起来说明和密度有关的因素有无穷多个。进行研究,依据作物生长周期长的自然规律,则知,对一个因素的研究最少也得一年时间才能获得一个可供研究的数据,无穷多个因素,最少也得无穷多个一年时间才能获得一组可供研究的数据组,咱先不说,由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可信,单就说一组数据,也得无穷多个一年时间才能获得,这无穷多个一年时间的和,就是一个无限长的时间。再来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依据数学知识中的组合原理则知,无穷多个因素间的组合有无穷多种,这就说明和密度有关的无穷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有无穷多种,每一种关系最少得一年时间才能获得一个可供研究的数据,无穷多种关系又得无穷多个一年时间才能获得一组可供研究的数据组,这无穷多个一年时间的和,又是一个无限长的时间,人生时间有限,用有限的人生时间,去做两个无限长时间的工作,谁也完不成工作任务,不会有工作的结果。“一切真知都是由直接经验发源的”即实践出真知。我们对下面的具体实例进行探索研究:用锹和镐翻地,锹好使,还是镐好使呢?我们应用数学知识测量并统计出,锹和镐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分别翻地的面积,根据面积的大小就能判断出,锹好使,还是镐好使。这个实例说明:翻地的直接工具是锹和镐,判断锹镐谁好使是用数学,于是得出:“数学是判断解决问题所用直接工具好不好使的间接工具。”更抽象的得出:“数学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间接工具。”这个认识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化学上的物质不灭定律;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牛顿三定律、杠杆平衡原理、浮力定律、力的分解与合成规律等都能说明:“数学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间接工具”这种思维方法的正确性,所以把其叫做认识数学知识的思维理念。这也说明:以往的“数学是工具”认识数学知识思维方法的笼统而不准确。在数学知识中,对一个因素的研究,数理解析是线,可以得出结果;对两个因素的研究数理解析是面,可以得出结果;三个因素是体,四个因素是时空,五个及五个以上因素数理就无法解析了。“科研机构和人员”给出的确定密度的思维方法,即解题思路,涉及无穷多个因素,无法用数理解析得出结果。总之,从实践上和数理解析上都能说明,“科研结构和人员”给出的解题思路不能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即是不能破解《问题》。能实现目标的方法叫技术,换言之,技术是能实现目标的方法。在种植业生产领域中,栽培密度是种植方法,是生产者任意可为且可控的。能实现生产目标的种植方法,即是能实现生产目标的栽培密度是生产技术叫做合理的栽培密度,简称合理密度。合理密度是对生产目标而言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应性差异,相互对应性差异是相对性差异中的一种,相对性差异的有关知识,在《怎样认识并且鉴别品种的好坏》方法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是201710082719.8中已做过阐述,在此就不赘述了。差异的双方具有彼此对应着存在,对应着消亡,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存在或者单独消亡的本质特征,所以种植业生产目标和合理密度之间,存在着共存在、共消亡,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存在或消亡。“科研机构和人员”给出的确定栽培密度的思路中,没有确定生产目标,就不能确定合理密度。综上所述得出:在种植业科研领域中,现有知识、理论和技术不能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这同时也说明:直到如今,在种植业科研领域中,有关科研人员的脑力劳动、智力活动,没有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也没有产生有价值的技术效果,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反而却产生了大得无法估量的负面作用,负面作用的事实与本课题无关就不做说明和列举了。想要破解《问题》,必须改变解题思路,找到破解《问题》的办法。四、《问题》破解的实施方案:采用逐点试验法能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任何可用品种,在任何可耕的土地上,由稀一点一点的往密了种,或由密一点一点的往稀了种,产量是逐渐增加的,但不是永远的密或稀下去,产量就永远的增加下去,而是密或者稀到某一程度时,产量达到了最高,再密或者再稀产量又逐渐的降了下来。当产量达到最高时,这时的产量数值叫产量高值,与其相对应的栽培密度叫产量高值密度。产量高值是生产者追求的目标,即是生产目标。产量高值密度,是能实现产量高值的栽培密度,即是能实现生产目标的栽培密度,还是生产技术并叫做合理密度。在逐点试验中,产量高值和产量高值密度能同时找到,找到了也就能确定了。所以逐点试验法能确定合理密度。逐点试验法虽然能确定合理密度,但仍需很多年时间,如何缩短确定合理密度的时间呢?因为“数学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间接工具”,我们应用数学知识来寻找缩短确定合理密度时间的办法:在逐点试验中,产量是随着栽培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说明生产产量和栽培密度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在y轴为产量,x轴为密度的直角坐标系中,生产产量和栽培密度函数关系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抛物线的标准函数式是y=ax2+bx+c,我们任意取x1、x2、x3三个密度做试验,当年就能获得与x1、x2、x3相对应三个产量y1、y2、y3,把这6个获得的已知量,对应着分别代入标准函数式y=ax2+bx+c中,就得到y1=ax12+bx1+c,y2=ax22+bx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方法专利技术,是破解《如何认识并且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这个种植业生产领域中的急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以下简称《问题》)的全过程,其特征是:1、创新了“数学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间接工具”这个认识数学知识的思维理念;2、说明了在种植业科研领域中,现有的知识、理论和技术不能破解《问题》;3、专利技术了能破解《问题》的逐点试验法和一年时间就能破解《问题》的二次函数法;4、阐明了《问题》破解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技术特征摘要】
1.本方法发明,是破解《如何认识并且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这个种植业生产领域中的急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以下简称《问题》)的全过程,其特征是:1、创新了“数学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间接工具”这个认识数学知识的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琢
申请(专利权)人:王玉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