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960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其结构包括机体、侧块、连接管、回收阀块,侧块的右端面与机体的左端面相焊接,连接管的顶端设于机体的底端,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回收阀块的左端与机体的右端相焊接,机体包括过滤机构、流速恒定机构、流动机构、装夹机构、磁力控制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内部的结构,使其在进行使用的时候,能够通过电磁吸附,来对油中的铁屑颗粒进行回收清除,防止其穿透过滤芯来到主机中,对主机运行造成影响,同时能够更具回油管路中的流速对流通孔径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达到对流速大小的均衡控制,使设备在进行过滤的时候,更加高效。

Oil return filter for marine main eng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turn oil filter for marine main engin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side block, a connecting pipe and a recovery valve block. The right end of the side block is welded with the left end of the body, and the top of the connecting pipe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ody. The two are integrated structures. The left end of the recovery valve block is welded with the right end of the body, and the body includes a filtering mechanism, a constant velocity mechanism, a flow mechanism, and a flow mechanism. Clamping mechanism and magnetic control mechanism. By improv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device, the iron particles in the oil can be retrieved and removed by electromagnetic adsorption when it is in use, so as to prevent the iron particles from passing through the filter core to the main engine, which will affect the operation of the main engine. At the same time, the flow velocity in the oil return pipeline can self-adjust the flow aperture,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elf-adjusting the flow aperture. Equilibrium control of flow rate makes the equipment more efficient in filt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回油过滤器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
技术介绍
回油过滤器主要是设在船舶主机回油系统的回油管路上,通过对回油管路中的杂质进行回收过滤,在杂质对主机造成污染前,提前将有害杂物进行拦截过滤,对主机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但是现有技术还存在着以下弊端;1.现有技术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回油过滤器往往采用单一的纸滤芯孔来对机油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过滤,由于机油的通过能力较差,导致在设计纸滤芯孔的时候,孔径相对与较大,往往只能对油中较大的磨粒进行过滤,一些较小的铁屑颗粒极易穿透滤芯上的小孔,来到主机上,长期以此,易对主机造成严重的损坏。2.在使用的同时,由于机油流动性较差,在输油机构输送机油的时候,易出现输送力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在过大的时候,机油流速过快,导致滤芯无法全面的对机油进行过滤,影响过滤的效果,在过小的时候,机油流速过慢,导致过滤速度缓慢,易造成管道堵塞堆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其结构包括机体、侧块、连接管、回收阀块,所述侧块的右端面与机体的左端面相焊接,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设于机体的底端,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回收阀块的左端与机体的右端相焊接,所述机体包括过滤机构、流速恒定机构、流动机构、装夹机构、磁力控制机构、铁屑回收机构、外壳,所述过滤机构位于流速恒定机构的正上方,所述流速恒定机构的下端与流动机构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装夹机构水平嵌入在外壳的左端,所述磁力控制机构的右端与外壳的右端相焊接,所述铁屑回收机构位于磁力控制机构的左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一级过滤网、出口、二级过滤网、固定阀块、支架,所述一级过滤网位于二级过滤网的正下方,所述出口设于外壳的顶端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二级过滤网的两端设于固定阀块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架的顶端与固定阀块的底端相焊接,所述一级过滤网的两端与支架的相内的一端相焊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流速恒定机构包括限流杆、弹簧、固定板,所述限流杆位于固定板的右方,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流杆的左端相焊接,另一端与固定板的右端相焊接,所述限流杆的底端与流动机构的顶端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流动机构包括转动轮、传动带、扭簧转块、拨动阀块,所述转动轮与传动带内外环贴合,所述传动带设于扭簧转块的外圈上,并且二者活动配合,所述扭簧转块上设有拨动阀块,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轮的顶端与限流杆的底端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装夹机构包括拔块、拉杆、弹簧、密封套,所述拔块的右端与拉杆的左端相焊接,所述弹簧环绕安装在拉杆上,所述弹簧位于拔块的右方,所述拉杆水平嵌入在密封套左端的中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磁力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模块、触点、回位弹簧、衔接杆,所述控制模块的右端与外壳的右端相焊接,速所述触点设于两个,并且与衔接杆的首尾两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回位弹簧的右端与控制模块的左端相焊接,所述回位弹簧的左端与衔接杆的右端相焊接,所述衔接杆位于控制模块的左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铁屑回收机构包括电磁控制模块、铁屑回收驱动机构,所述电磁控制模块位于铁屑回收驱动机构的正上方,所述电磁控制模块的顶端与外壳的顶端相焊接,所述铁屑回收驱动机构的底端与外壳右部分的底端相焊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磁控制模块包括传动轮、电机、电磁芯、电磁吸附模块、连接滑板、电磁吸附杆、控制晶片、防漏电护壳,所述传动轮设于电机的中心上,并且二者活动配合,所述电机位于电磁吸附杆的下方,所述传动轮设于电磁吸附杆的下方,并且二者相啮合,所述电磁芯设于电磁吸附杆的中部,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磁芯位于电机的上方,所述电磁芯位于传动轮的上方,所述电磁吸附模块位于连接滑板的正上方,所述控制晶片设于电磁吸附模块上,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滑板的顶端与防漏电护壳的底端相焊接,所述电磁吸附模块与控制晶片设于防漏电护壳的中部,并且采用焊接的方式嵌入于防漏电护壳内,所述控制晶片位于电磁吸附杆的正上方,所述电机位于铁屑回收驱动机构的上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铁屑回收驱动机构包括回收槽、回收框架、固定滑块、回收框架底板、横杆,所述回收槽设于回收框架的中部,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回收框架的底端与回收框架底板的顶端相焊接,所述固定滑块的底端与外壳的底端相焊接,所述回收框架底板的底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滑块的顶端,所述横杆位于回收框架底板的上方,所述横杆的左右两端与回收框架的内端相焊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通过拔开拔块将回油管路嵌入安装在外壳的底端上,再松开拔块使拉杆在弹簧的拉动下,对回油管路进行固定,机油在进入外壳的时候,会推动拨动阀块进行移动,使其带动转动轮进行转动,与限流杆进行配合,使当流速越大的时候,限流杆向左移动越大,口径就越大,流速越小,就向右偏移更多,口径就越小,同时电磁吸附杆上的电磁芯能够产生磁力,对机油中的铁屑颗粒进行吸附,在设备停止回油的时候,会使控制晶片控制电磁吸吸附模块使电机运行,带动传动轮进行转动,使电磁吸附杆在传动轮的带动下,向右移动,使电磁吸附杆部分移动直到回收槽的正上方,同时推动衔接杆向右移动,使触点与控制模块相接触,让控制模块控制电磁吸附杆失去磁力,将铁屑颗粒掉落在回收框架的回收框架底板上进行存放,同时控制电机进行反转,带动电磁吸杆进行回位,通过上述结构,使设备在进行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对机油中的铁屑进行回收处理。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内部的结构,使其在进行使用的时候,能够通过电磁吸附,来对油中的铁屑颗粒进行回收清除,防止其穿透过滤芯来到主机中,对主机运行造成影响,同时能够更具回油管路中的流速对流通孔径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达到对流速大小的均衡控制,使设备在进行过滤的时候,更加高效。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机体的详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机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流速恒定机构与流动机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装夹机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磁控制模块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铁屑回收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机体-1、侧块-2、连接管-3、回收阀块-4、过滤机构-11、流速恒定机构-12、流动机构-13、装夹机构-14、磁力控制机构-15、铁屑回收机构-16、外壳-17、一级过滤网-111、出口-112、二级过滤网-113、固定阀块-114、支架-115、限流杆-121、弹簧-122、固定板-123、转动轮-131、传动带-132、扭簧转块-133、拨动阀块-134、拔块-141、拉杆-142、弹簧-143、密封套-144、控制模块-151、触点-152、回位弹簧-153、衔接杆-154、电磁控制模块-161、铁屑回收驱动机构-162、传动轮-1611、电机-1612、电磁芯-1613、电磁吸附模块-1614、连接滑板-1615、电磁吸附杆-16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其结构包括机体(1)、侧块(2)、连接管(3)、回收阀块(4),所述侧块(2)的右端面与机体(1)的左端面相焊接,所述连接管(3)的顶端设于机体(1)的底端,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阀块(4)的左端与机体(1)的右端相焊接;所述机体(1)包括过滤机构(11)、流速恒定机构(12)、流动机构(13)、装夹机构(14)、磁力控制机构(15)、铁屑回收机构(16)、外壳(17),所述过滤机构(11)位于流速恒定机构(12)的正上方,所述流速恒定机构(12)的下端与流动机构(13)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装夹机构(14)0水平嵌入在外壳(17)的左端,所述磁力控制机构(15)的右端与外壳(17)的右端相焊接,所述铁屑回收机构(16)位于磁力控制机构(15)的左方。

【技术特征摘要】
1.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其结构包括机体(1)、侧块(2)、连接管(3)、回收阀块(4),所述侧块(2)的右端面与机体(1)的左端面相焊接,所述连接管(3)的顶端设于机体(1)的底端,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阀块(4)的左端与机体(1)的右端相焊接;所述机体(1)包括过滤机构(11)、流速恒定机构(12)、流动机构(13)、装夹机构(14)、磁力控制机构(15)、铁屑回收机构(16)、外壳(17),所述过滤机构(11)位于流速恒定机构(12)的正上方,所述流速恒定机构(12)的下端与流动机构(13)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装夹机构(14)0水平嵌入在外壳(17)的左端,所述磁力控制机构(15)的右端与外壳(17)的右端相焊接,所述铁屑回收机构(16)位于磁力控制机构(15)的左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11)包括一级过滤网(111)、出口(112)、二级过滤网(113)、固定阀块(114)、支架(115),所述一级过滤网(111)位于二级过滤网(113)的正下方,所述出口(112)设于外壳(17)的顶端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二级过滤网(113)的两端设于固定阀块(114)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架(115)的顶端与固定阀块(114)的底端相焊接,所述一级过滤网(111)的两端与支架(115)的相内的一端相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恒定机构(12)包括限流杆(121)、弹簧(122)、固定板(123),所述限流杆(121)位于固定板(123)的右方,所述弹簧(122)的一端与限流杆(121)的左端相焊接,另一端与固定板(123)的右端相焊接,所述限流杆(121)的底端与流动机构(13)的顶端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机构(13)包括转动轮(131)、传动带(132)、扭簧转块(133)、拨动阀块(134),所述转动轮(131)与传动带(132)内外环贴合,所述传动带(132)设于扭簧转块(133)的外圈上,并且二者活动配合,所述扭簧转块(133)上设有拨动阀块(134),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轮(131)的顶端与限流杆(121)的底端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机构(14)包括拔块(141)、拉杆(142)、弹簧(143)、密封套(144),所述拔块(141)的右端与拉杆(142)的左端相焊接,所述弹簧(143)环绕安装在拉杆(142)上,所述弹簧(143)位于拔块(141)的右方,所述拉杆(142)水平嵌入在密封套(144)左端的中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主机回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控制机构(15)包括控制模块(1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素利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艺同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