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834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墙体结构,包括内墙体、防水层和发电风扇,所述防水层固定贴附在内墙体的外壁上,并通过防水层的外壁设置有岩棉板,所述岩棉板的外壁通过基板胶水固定粘接有防水层二,所述发电风扇通过穿设钢筋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部,所述安装槽内部对应发电风扇的端面设置有防护罩。该节能型墙体结构,具备对墙体建筑施工的同时对墙体的防水保温层同时施工,并对风能组件外部固定防护,提高风能组件对高层墙体承接风力利用安全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高层建筑墙体对风能承接无法对风能合理利用,以及对比文件中对发电风扇安装稳定性不佳,降低高层安装风能组件安全性和对安装风能组件后的墙体不易进行防水施工的问题。

An Energy-saving Wall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ergy-saving wall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wall, a waterproof layer and a power generating fan. The waterproof layer is fix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wall, and a rock wool 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waterproof layer. The outer wall of the rock wool board is fixed and bonded with a waterproof layer 2 through the glue of the base plate. The power generating fan is fixed and installed in the installation trough through a steel bar. A protective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end face of the generating fan in the slot. The energy-saving wall stru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of waterproof and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on the wall while construction on the wall, fixed protection on the outside of wind energy components,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wind energy components in the use of wind energy on the high-rise wall,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high-rise building wall can not reasonably utilize wind energy, and the instability of installation of power fans in the comparative documents. Good, reduce the high-rise installation of wind energy components safety and installation of wind energy components after the wall is not easy to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probl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墙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
,具体为一种节能型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墙体多为砖砌混凝土浇灌,冬冷夏热透气性差,且由于土地资源越加紧张,高层建筑比比皆是,高层建筑承受的风力大于低矮建筑,而这些风能对高层建筑毫无益处可言,影响高层建筑施工后期使用稳定性,不能对风能源利用。现有专利申请号201720198302.3中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墙体结构,采用在外墙端面呈镶嵌状安装发电风扇,并通过发电风扇的输出端连接发电机,通过发电机风能的动力发电,并通过逆变器储存进蓄电池,对发电风扇安装后不易对墙体外部的保温层进行施工,对风能充分利用,由于高层承受的风能较大,在风力较强时,风力极易对发电风扇造成破坏,导致发电风扇的扇叶掉落等现象,在扇叶掉落时产生高空坠物,对建筑物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使用安全性低。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下水管道经常堵塞,且需要占用单独的空间设计,且堵塞后的疏通效率低,作业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墙体结构,具备对墙体建筑施工的同时对墙体的防水保温层同时施工,并对风能组件外部固定防护,提高风能组件对高层墙体承接风力利用安全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高层建筑墙体对风能承接无法对风能合理利用,以及对比文件中对发电风扇安装稳定性不佳,降低高层安装风能组件安全性和对安装风能组件后的墙体不易进行防水施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墙体结构,包括内墙体、防水层和发电风扇,所述防水层固定贴附在内墙体的外壁上,并通过防水层的外壁设置有岩棉板,所述岩棉板的外壁通过基板胶水固定粘接有防水层二,所述防水层二和防水层对应岩棉板呈夹持状固定设置在内墙体的外壁上,所述防水层二的外壁浇筑有混凝土外墙,且混凝土外墙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发电风扇通过穿设钢筋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部,所述穿设钢筋的末端穿过混凝土外墙、防水层二、岩棉层和防水层位于内墙体内部,所述安装槽内部对应发电风扇的端面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周边通过安装边设置在混凝土外墙内部。优选的,所述内墙体和岩棉板的外壁对应防水层和防水层二均铺设有水泥砂浆找平层,所述防水层和防水层二通过水泥砂浆找平层与内墙体的外壁和岩棉板的外壁贴附设置。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外墙对应安装槽的周边呈弧状设置,所述防护罩设置在安装槽内壁弧状末端的位置,且防护罩的端面对应扇叶开设有进风口。优选的,所述扇叶的输出端通过旋转柱连接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逆变器电性连接有蓄电池,并通过蓄电池与混凝土外墙外壁安装的楼宇亮化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呈交错状分散开设在混凝土外墙的表层,且防护罩的颜色与混凝土外墙的颜色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在内墙体与混凝土外墙之间通过防水层和防水层二夹持设置岩棉层,并在混凝土外墙对应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防护罩,在对墙体施工时,在墙体需要施工的位置施工墙体模板,对墙体模板浇筑成型形成内墙体,在内墙体外壁铺设防水层后依次铺设置岩棉层和防水层二,岩棉层对内墙体保温的同时辅助防水层和防水层二对内墙体防水处理,铺设防水层二后再次在防水层二的外壁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外墙,在混凝土外墙外壁上方开设安装槽,发电风扇通过穿设钢筋的末端依次穿过混凝土外墙、防水层二、岩棉层、防水层后固定在内墙体内部,对发电风扇安装在安装槽内部,提高发电风扇安装在安装槽内部的牢固性,防护罩周边的安装边涂覆建筑基胶后镶嵌固定入混凝土外墙对应安装槽的内部,通过防护罩对发电风扇额外部防护,在大风天气风力对发电风扇吹击时,防护罩对进入安装槽内部的风力承接,对大风的风力级数泄除一部分后通过防护罩进入安装槽内部,发电风扇对风力承接,避免强风吹击在发电风扇上对发电风扇造成破坏,增加对发电风扇维修成本的同时影响建筑物周边环境的安全性。现有高层建筑墙体对风能承接无法对风能合理利用,以及对比文件中对发电风扇安装稳定性不佳,降低高层安装风能组件安全性和对安装风能组件后的墙体不易进行防水施工2、本专利技术在混凝土外墙对应安装槽周边呈弧形设置,并在防护罩的端面开设进风口,再大风天气风力对混凝土外墙吹击时,风力通过安装槽周边的弧度进入安装槽内部,提高风力进入安装槽内部的流畅度,降低混凝土外墙对风力承接时的阻力,防护罩对吹击在混凝土外墙上的风力承接,并通过进风口进入安装槽内部,避免风力过强对发电风扇造成破损。3、旋转转轴的倾斜及中空通道、锋利凸起和人工干预下的电动反向旋转模式使得发电传动机构的清污双用,以及减少了异味和降低了堵塞清污的几率和清污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混凝土外墙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发电风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内墙体1;防水层2;发电风扇3;发电机31;蓄电池32;岩棉板4;防水层二5;混凝土外墙6;安装槽7;穿设钢筋8;防护罩9;安装边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第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一种节能型墙体结构,包括内墙体1、防水层2和发电风扇3,所述防水层2通过建筑基胶固定贴附在内墙体1的外壁上,并通过防水层2的外壁设置有岩棉板4,所述岩棉板4的外壁通过基板胶水固定粘接有防水层二5,所述防水层二5和防水层2对应岩棉板4呈夹持状固定设置在内墙体1的外壁上,所述防水层二5的外壁浇筑有混凝土外墙6,且混凝土外墙6上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发电风扇3通过穿设钢筋8固定安装在安装槽7内部,所述穿设钢筋8的末端穿过混凝土外墙6、防水层二5、岩棉层4和防水层2位于内墙体1内部,所述安装槽7内部对应发电风扇3的端面设置有防护罩9,所述防护罩9的周边通过安装边10设置在混凝土外墙6内部。具体的,所述内墙体1和岩棉板4的外壁对应防水层2和防水层二5均铺设有水泥砂浆找平层,所述防水层2和防水层二5通过水泥砂浆找平层与内墙体1的外壁和岩棉板4的外壁贴附设置。通过水泥砂浆找平层对内墙体1的外壁和岩棉板4的外壁磨平后再对防水层2以及防水层二5贴附固定,提高防水层2和防水层二5与内墙体1外壁和岩棉板4固定贴附的牢固性,确保防水层2和防水层二5的防水效果。具体的,所述混凝土外墙6对应安装槽7的周边呈弧状设置,所述防护罩9设置在安装槽7内壁弧状末端的位置,且防护罩9的端面对应扇叶开设有进风口91。在大风天气风力对混凝土外墙6吹击时,风力通过安装槽7周边的弧度进入安装槽7内部,提高风力进入安装槽7内部的流畅度,降低混凝土外墙6对风力承接时的阻力;防护罩9的端面开设进风口91,防护罩9对吹击在混凝土外墙6上的风力承接,并通过进风口91进入安装槽7内部,避免风力过强对发电风扇3造成破损。具体的,所述扇叶3的输出端通过旋转柱连接有发电机31,所述发电机31的输出端通过逆变器电性连接有蓄电池32,并通过蓄电池32与混凝土外墙6外壁安装的楼宇亮化输入端电性连接。发电机31采用风力发电机设置,蓄电池32为锂电池,发电扇叶3在承接风力后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转动产生摩擦力,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墙体结构,包括内墙体(1)、防水层(2)和发电风扇(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通过建筑基胶固定贴附在内墙体(1)的外壁上,并通过防水层(2)的外壁设置有岩棉板(4),所述岩棉板(4)的外壁通过基板胶水固定粘接有防水层二(5),在岩棉板(4)中设置有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中贯穿设置有下水管道,下水管道上定间距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防水层二(5)和防水层(2)对应岩棉板(4)呈夹持状固定设置在内墙体(1)的外壁上,所述防水层二(5)的外壁浇筑有混凝土外墙(6),且混凝土外墙(6)上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发电风扇(3)通过穿设钢筋(8)固定安装在安装槽(7)内部,所述穿设钢筋(8)的末端穿过混凝土外墙(6)、防水层二(5)、棉岩层(4)和防层(2)位于内墙体(1)内部,所述安装槽(7)内部对应发电风扇(3)的端面设置有防护罩(9),所述防护罩(9)的周边通过安装边(10)设置在混凝土外墙(6)内部;远离防护罩(9)端的发电风扇(3)的旋转轴依次反向穿过混凝土外墙(6)、防水层二(5)、岩棉板(4)的外侧、下水管道、岩棉板(4)的内侧、防水层一(2)和内墙体(1),其中位于混凝土墙(6)、防水层二(5)、岩棉板(4)外侧中的旋转轴轴体外部套设有旋转保护套,所述重力方向上安装通孔之间的间距与两个发电风扇(3)之间的高度差相匹配;位于下水管道内的旋转轴轴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锋利尖端的凸起;该旋转轴轴体内具有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贯穿发电风扇(3)至下水管中的旋转转轴轴体段,且在位于下水管中的轴体上设置有将该中空通道与下水管中空气联通的气体通道;该旋转轴轴体从发电扇(3)侧至内墙体(1)侧的安装高度为呈逐步降低的倾斜状且位于内墙体(1)内的旋转转轴连接到发电机(31)后还通过一电子离合器连接到一正反转电动机;所述混凝土外墙(6)对应安装安装槽(7)的周边呈弧状设置,所述防护罩(9)设置在安装槽(17)内壁弧状末端的位置,且防护罩(9)的端面对应扇叶开设有进风口(1),所述安装槽(7)呈交错状分散开设在混凝土外墙(6)的表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墙体结构,包括内墙体(1)、防水层(2)和发电风扇(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通过建筑基胶固定贴附在内墙体(1)的外壁上,并通过防水层(2)的外壁设置有岩棉板(4),所述岩棉板(4)的外壁通过基板胶水固定粘接有防水层二(5),在岩棉板(4)中设置有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中贯穿设置有下水管道,下水管道上定间距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防水层二(5)和防水层(2)对应岩棉板(4)呈夹持状固定设置在内墙体(1)的外壁上,所述防水层二(5)的外壁浇筑有混凝土外墙(6),且混凝土外墙(6)上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发电风扇(3)通过穿设钢筋(8)固定安装在安装槽(7)内部,所述穿设钢筋(8)的末端穿过混凝土外墙(6)、防水层二(5)、棉岩层(4)和防层(2)位于内墙体(1)内部,所述安装槽(7)内部对应发电风扇(3)的端面设置有防护罩(9),所述防护罩(9)的周边通过安装边(10)设置在混凝土外墙(6)内部;远离防护罩(9)端的发电风扇(3)的旋转轴依次反向穿过混凝土外墙(6)、防水层二(5)、岩棉板(4)的外侧、下水管道、岩棉板(4)的内侧、防水层一(2)和内墙体(1),其中位于混凝土墙(6)、防水层二(5)、岩棉板(4)外侧中的旋转轴轴体外部套设有旋转保护套,所述重力方向上安装通孔之间的间距与两个发电风扇(3)之间的高度差相匹配;位于下水管道内的旋转轴轴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锋利尖端的凸起;该旋转轴轴体内具有中空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展泓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