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833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墙体(1)和蓄水组件(2),其中墙体(1)包括基层(11)、第一金属网层(12)、第二金属网层(13)、水泥砂浆层(14)、第一保温隔热层(15)和第二保温隔热层(16),基层(11)朝向室内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第一金属网层(12)和第一保温隔热层(15),基层(11)朝向室外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第二金属网层(13)、水泥砂浆层(14)和第二保温隔热层(16);蓄水组件(2)包括连接管(21)、导流箱(22)和蓄水箱(23),墙体(1)开设有导流槽(17),连接管(21)设置在导流槽(17)与导流箱(22)之间,导流箱(22)与蓄水箱(23)连通。该建筑外墙结构可解决现有建筑外墙结构不节能环保的问题。

A kind of building exterior wall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xternal wall structure of a building, which comprises a wall (1) and a water storage component (2), in which the wall (1) comprises a base (11), a first metal mesh layer (12), a second metal mesh layer (13), a cement mortar layer (14), a first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15) and a second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16), and a base (11)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etal mesh layer (12) and a first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15)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on one side of the interior. A second metal mesh layer (13), a cement mortar layer (14) and a second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16) are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ase (11) facing outdoors; a water storage assembly (2) includes a connecting pipe (21), a diversion tank (22) and a water storage tank (23), a diversion tank (17) is arranged on the wall (1), and a connecting pipe (21)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diversion tank (17) and the diversion tank (22), and a diversion tank (22)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storage tank (23). The exterior wall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existing exterior wa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墙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外墙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外墙结构。
技术介绍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围护建筑物,使之形成室内、室外的分界构件称为外墙,建筑外墙的功能主要有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防火安全等。目前,常见的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基层墙体,基层墙体外设水泥砂浆层,在水泥砂浆层上铺设至少一层以上的丝网层,在丝网层上设有粘接层,粘结层上设有保温隔热层,在保温隔热层上铺设砂浆抹底层,在砂浆抹底层的外侧面上铺贴有外墙砖。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目前的建筑外墙结构不节能环保,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大,特别是在天气炎热时,强烈的阳光暴晒会造成室内光线过强、温度过高,进而增加降温的支出,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在天气寒冷时,即使经过白天的阳光照射,在夜间温度降低后,室内的温度也随之降低,为了保证室内的温度,人们需要进行相应的取暖措施,以维持室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外墙结构,以解决现有建筑外墙结构不节能环保的问题。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外墙结构,所述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墙体及设置在所述墙体上的蓄水组件,其中,所述墙体包括基层、第一金属网层、第二金属网层、水泥砂浆层、第一保温隔热层和第二保温隔热层,所述基层朝向室内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有所述第一金属网层和第一保温隔热层,所述基层朝向室外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有所述第二金属网层、所述水泥砂浆层和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所述蓄水组件包括连接管、导流箱和蓄水箱,所述墙体的上部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墙体朝向室外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导流箱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所述导流箱与所述蓄水箱连通。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墙体还包括:隔音层,所述隔音层设置在所述水泥砂浆层与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之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蓄水组件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导流槽的槽口。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流箱为透明箱体,所述导流箱内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箱连通。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流箱内还设置有贴片灯和装饰板,所述贴片灯贴设在所述导流管的管壁上,所述装饰板设置在所述导流箱内。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蓄水箱内设置有第一储物腔,所述第一储物腔内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贴片灯电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蓄水箱内还设置有第二储物腔,所述第二储物腔内设置有抽水泵。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蓄水箱内还设置有蓄水腔,所述蓄水箱的箱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蓄水腔连通的第三通孔,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储物腔、所述第二储物腔与所述蓄水腔两两之间互不连通。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储物腔和所述第二储物腔的腔体内壁上设置有防潮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1、通过设置基层、第一金属网层、第二金属网层、水泥砂浆层、第一保温隔热层和第二保温隔热层构成墙体,其中基层朝向室内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有第一金属网层和第一保温隔热层,基层朝向室外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有第二金属网层、水泥砂浆层和第二保温隔热层,利用基层实现墙体的基本结构支撑,利用第一金属网层和第二金属网层增加结构的牢固,利用水泥砂浆层提供粘黏作用,利用第一保温隔热层和第二保温隔热层实现保温隔热,以解决现有建筑外墙结构不节能环保的问题;2、通过设置连接管、导流箱和蓄水箱构成蓄水组件,其中在墙体的上部开设有导流槽,墙体朝向室外的一侧开设有与导流槽连通的第一通孔,导流箱上开设第二通孔,连接管设置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导流箱与蓄水箱连通,在雨水天气时,雨水可以流入导流槽中,经过连接管和导流箱,进入到蓄水箱中,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进一步实现节能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中导流箱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中蓄水箱的正视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墙体,11-基层,12-第一金属网层,13-第二金属网层,14-水泥砂浆层,15-第一保温隔热层,16-第二保温隔热层,17-导流槽,18-第一通孔,19-隔音层,2-蓄水组件,21-连接管,22-导流箱,221-第二通孔,23-蓄水箱,231-第一储物腔,232-第二储物腔,233-门盖,234-铰链,24-过滤网,25-导流管,26-贴片灯,27-装饰板,28-电池,29-抽水泵,210-阀门,211-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在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之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上部”、“内”、“外”,均以图1中所示方位为基准,仅仅用来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外墙结构,并不具有限定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意义。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沿图1中A-A线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墙体1及设置在墙体1上的蓄水组件2,其中,墙体1包括基层11、第一金属网层12、第二金属网层13、水泥砂浆层14、第一保温隔热层15和第二保温隔热层16,基层11朝向室内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有第一金属网层12和第一保温隔热层15,基层11朝向室外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有第二金属网层13、水泥砂浆层14和第二保温隔热层16;蓄水组件2包括连接管21、导流箱22和蓄水箱23,墙体1的上部开设有导流槽17,墙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开设有与导流槽17连通的第一通孔18,导流箱2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1,连接管21设置在第一通孔18与第二通孔221之间,导流箱22与蓄水箱23连通。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管21、导流箱22和蓄水箱23可以设置在墙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如图1所示。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外墙结构通过设置基层11、第一金属网层12、第二金属网层13、水泥砂浆层14、第一保温隔热层15和第二保温隔热层16构成墙体1,其中基层11朝向室内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有第一金属网层12和第一保温隔热层15,基层11朝向室外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有第二金属网层13、水泥砂浆层14和第二保温隔热层16,利用基层11实现墙体1的基本结构支撑,利用第一金属网层12和第二金属网层13增加结构的牢固,利用水泥砂浆层14提供粘黏作用,利用第一保温隔热层15和第二保温隔热层16实现保温隔热,以解决现有建筑外墙结构不节能环保的问题;通过设置连接管21、导流箱22和蓄水箱23构成蓄水组件2,其中在墙体1的上部开设有导流槽17,墙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开设有与导流槽17连通的第一通孔18,导流箱22上开设第二通孔221,连接管21设置在第一通孔18与第二通孔221之间,导流箱22与蓄水箱23连通,在雨水天气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墙体(1)及设置在所述墙体(1)上的蓄水组件(2),其中,所述墙体(1)包括基层(11)、第一金属网层(12)、第二金属网层(13)、水泥砂浆层(14)、第一保温隔热层(15)和第二保温隔热层(16),所述基层(11)朝向室内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有所述第一金属网层(12)和第一保温隔热层(15),所述基层(11)朝向室外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有所述第二金属网层(13)、所述水泥砂浆层(14)和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16);所述蓄水组件(2)包括连接管(21)、导流箱(22)和蓄水箱(23),所述墙体(1)的上部开设有导流槽(17),所述墙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槽(17)连通的第一通孔(18),所述导流箱(2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1),所述连接管(21)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8)与所述第二通孔(221)之间,所述导流箱(22)与所述蓄水箱(2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墙体(1)及设置在所述墙体(1)上的蓄水组件(2),其中,所述墙体(1)包括基层(11)、第一金属网层(12)、第二金属网层(13)、水泥砂浆层(14)、第一保温隔热层(15)和第二保温隔热层(16),所述基层(11)朝向室内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有所述第一金属网层(12)和第一保温隔热层(15),所述基层(11)朝向室外的一侧从内到外设置有所述第二金属网层(13)、所述水泥砂浆层(14)和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16);所述蓄水组件(2)包括连接管(21)、导流箱(22)和蓄水箱(23),所述墙体(1)的上部开设有导流槽(17),所述墙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槽(17)连通的第一通孔(18),所述导流箱(2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1),所述连接管(21)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8)与所述第二通孔(221)之间,所述导流箱(22)与所述蓄水箱(2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还包括:隔音层(19),所述隔音层(19)设置在所述水泥砂浆层(14)与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16)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组件(2)还包括:过滤网(24),所述过滤网(24)设置在所述导流槽(17)的槽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墙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谢丽萍薛涛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