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795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属于溢流堰领域。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的时候,保证该溢流堰在使用的时候可以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溢流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在设计的时候具有足够孔口体型尺寸和较高的流量系数,使之拥有足够的溢流能力,并且其在设计的时候具有良好的孔口体形,可以使水流平顺的过坝,不会产生有害的负压、震动和空蚀等,可以保证下游河床不产生危及坝体安全的局部冲刷,溢流坝段在枢纽中的位置,应使下游水流流态平顺,不产生折冲水流,不影响枢纽中的其他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

New Assembled Landscape Overflow Wei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assembled landscape overflow weir,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overflow weir. The new assembled landscape overflow weir ensures that the overflow weir has a certain overflow capacity when it is in use. Th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has enough orifice size and high flow coefficient when it is designed, so that it has sufficient overflow capacity, and has a good orifice shape when it is designed, which can make the water flow smooth. Passing the dam will not produce harmful negative pressure, vibration and cavitation erosion. It can ensure that the downstream riverbed does not produce local scouring which endangers the safety of the dam body. The position of the overflow dam section in the hub should make the downstream flow flow smooth, not produce folding flow, not affect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other buildings in the hub, and in the process of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
本专利技术涉及溢流堰领域,尤其涉及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
技术介绍
溢流堰为塔板上液体溢出的结构,具有维持板上液层及使液体均匀溢出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少液体在入口处冲出而影响塔板液体的流动。为使气液两相充分混合,板上要借溢流堰维持一定的清液层,清液层增高,形成的两相混合体也增高,接触时间与接触面积也均相应增大,传质愈为充分;但气体通过液层的压降也相应增加,漏液概率也会增加。清液层高度等于堰高与堰上清液层高度之和,而后职责取决于堰长和液体流量;现有的溢流堰,安装和拆卸较慢,并且溢流堰不可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安装和拆卸较慢,并且溢流堰不可调节的问题,而提出的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包括固定框架、稳定框架、承载框架、固定钢管、钢管槽、直升门和直升框架,所述直升框架左侧与固定框架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直升框架右侧与稳定框架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框架上端与承载框架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稳定框架和承载框架左右两侧都设置有钢管槽,所述钢管槽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钢管,所述直升框架内部活动套接有直升门,所述稳定框架上端与承载框架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框架与承载框架靠外一侧都与钢板桩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靠外一侧也与钢板桩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直升框架内部靠内一侧设置有直升槽,所述直升槽内部活动套接有直升门左右两侧,所述直升门内部左右两侧靠内上端与液压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槽内部左右两侧靠内底端与液压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顶端左右两侧靠内与提升支架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左右两端与限位滑轮装置A靠内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后侧左右两端靠内与限位滑轮装置B靠内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左右两端靠内向下一侧与限位柱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左右两端与支撑柱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另一端与限位柱下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钢板桩由多个钢板桩组件组成,所述钢板桩组件包括钢板桩横梁、钢板桩左连接件和钢板桩右连接件,所述钢板桩横梁左端与钢板桩左连接件右端固定连接,所述钢板桩横梁右端与钢板桩右连接件左端固定连接,所述钢板桩左连接件与钢板桩右连接件相匹配,所述钢板桩采用SP-IV型拉森钢板桩。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和稳定框架靠外一侧内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板和支撑斜柱,所述支撑板上端左右两侧都与支撑斜柱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下端左右两侧与支撑斜柱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和稳定框架内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斜板,所述支撑板前端左右两侧都与支撑斜板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和稳定框架下端靠外一侧都与固定斜角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框架下端靠外一侧与水下混凝土靠内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包括以下使用步骤;S1、勘测河底高度,确定固定钢管的安装位置;S2、将固定钢管用桩机打入河底,注意控制相对尺寸;S3、用碎石将根固定钢管区域内河底填平;S4、将堰体上的钢管槽对准根固定钢管,放入河底;S5、将固定钢管和钢管槽之间的空隙用混凝土浇实;S6、待混凝土凝固后,将两侧钢板桩打入河底;S7、将两侧钢板桩固定好后,用回填土将空隙填满夯实。优选的,所述S4堰体放入河底之后,在其底部靠近稳定框架一侧填充水下混凝土,所述S7在填入回填土之前铺上一层土工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紧凑,采用多个框架组合而成,可以有效的抵挡水流的冲击,在使用的过程中,无需组装,即可使用,并且可以作为临时或者永久协调作用,是一种半永久工程,由于整体结构经凑,可快速安装和拆卸,并且在施工的时候可以做到无需断流,无需打围堰,即可安装使用,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的溢流堰可以通过液压杆带动直升门在直升槽中上下移动调节高度,在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滑轮装置A可以减少在移动过程中的阻力,而其后方的限位滑轮装置B配合限位柱使用,不仅可以保证直升门上升过程中的稳定,也可以保证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上的偏移,所以本装置不仅可完全竖起顶部溢流,也可卧倒不影响防洪排涝,并给该溢流堰建设还可以兼顾美观,与场馆周边景观相协调,起到了一定的美化作用;(2)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保证该溢流堰在使用的时候可以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溢流能力,本专利技术装置在设计的时候具有足够孔口体型尺寸和较高的流量系数,使之拥有足够的溢流能力,并且其在设计的时候具有良好的孔口体形,可以使水流平顺的过坝,不会产生有害的负压、震动和空蚀等,可以保证下游河床不产生危及坝体安全的局部冲刷,溢流坝段在枢纽中的位置,应使下游水流流态平顺,不产生折冲水流,不影响枢纽中的其他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3)本专利技术还设置有支撑板,通过在固定框架和稳定框架内部设置有支撑板和支撑斜板可以达到固定其内部框架的主要作用,保证其在水流的冲击下可以稳定的作用,并且在稳定框架底部还设置有水下混凝土,可以保证其底部不会受到水流的冲击,从而使其底部出现偏移或者震动的效果,并且在固定框架和稳定框架左右两侧设置有钢板桩,通过左右两侧设置有钢板桩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保证其整体的稳定性,防止水流的外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的D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的B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的C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固定框架、2稳定框架、3承载框架、4固定钢管、5钢管槽、6直升门、7直升框架、8钢板桩、9直升槽、10液压杆、11提升支架、12限位滑轮装置B、13限位滑轮装置A、14限位柱、15支撑柱、16支撑板、17支撑斜柱、18水下混凝土、19钢板桩左连接件、20钢板桩横梁、21钢板桩右连接件、22钢板桩组件、23支撑板、24支撑斜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包括固定框架1、稳定框架2、承载框架3、固定钢管4、钢管槽5、直升门6和直升框架7,直升框架7左侧与固定框架1右侧固定连接,直升框架7右侧与稳定框架2左侧固定连接,稳定框架2上端与承载框架3下端固定连接,固定框架1、稳定框架2和承载框架3左右两侧都设置有钢管槽4,钢管槽4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钢管4,直升框架7内部活动套接有直升门6,稳定框架2上端与承载框架3下端固定连接,稳定框架2与承载框架3靠外一侧都与钢板桩8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框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包括固定框架(1)、稳定框架(2)、承载框架(3)、固定钢管(4)、钢管槽(5)、直升门(6)和直升框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框架(7)左侧与固定框架(1)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直升框架(7)右侧与稳定框架(2)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框架(2)上端与承载框架(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1)、稳定框架(2)和承载框架(3)左右两侧都设置有钢管槽(4),所述钢管槽(4)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钢管(4),所述直升框架(7)内部活动套接有直升门(6),所述稳定框架(2)上端与承载框架(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框架(2)与承载框架(3)靠外一侧都与钢板桩(8)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1)靠外一侧也与钢板桩(8)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直升框架(7)内部靠内一侧设置有直升槽(9),所述直升槽(9)内部活动套接有直升门(6)左右两侧,所述直升门(6)内部左右两侧靠内上端与液压杆(10)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槽(9)内部左右两侧靠内底端与液压杆(10)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6)顶端左右两侧靠内与提升支架(1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6)左右两端与限位滑轮装置A(13)靠内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6)后侧左右两端靠内与限位滑轮装置B(12)靠内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6)左右两端靠内向下一侧与限位柱(14)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6)左右两端与支撑柱(15)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5)另一端与限位柱(14)下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包括固定框架(1)、稳定框架(2)、承载框架(3)、固定钢管(4)、钢管槽(5)、直升门(6)和直升框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框架(7)左侧与固定框架(1)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直升框架(7)右侧与稳定框架(2)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框架(2)上端与承载框架(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1)、稳定框架(2)和承载框架(3)左右两侧都设置有钢管槽(4),所述钢管槽(4)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钢管(4),所述直升框架(7)内部活动套接有直升门(6),所述稳定框架(2)上端与承载框架(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框架(2)与承载框架(3)靠外一侧都与钢板桩(8)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1)靠外一侧也与钢板桩(8)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直升框架(7)内部靠内一侧设置有直升槽(9),所述直升槽(9)内部活动套接有直升门(6)左右两侧,所述直升门(6)内部左右两侧靠内上端与液压杆(10)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槽(9)内部左右两侧靠内底端与液压杆(10)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6)顶端左右两侧靠内与提升支架(1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6)左右两端与限位滑轮装置A(13)靠内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6)后侧左右两端靠内与限位滑轮装置B(12)靠内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6)左右两端靠内向下一侧与限位柱(14)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直升门(6)左右两端与支撑柱(15)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5)另一端与限位柱(14)下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装配式景观溢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8)由多个钢板桩组件(22)组成,所述钢板桩组件(22)包括钢板桩横梁(20)、钢板桩左连接件(19)和钢板桩右连接件(21),所述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子武陈正丁瑞刘志祥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