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397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壳镗内壁工装及方法,具体是涉及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及工艺,属于电机壳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床身,床身上设置导轨,床身一侧设置电机壳载座,电机壳载座上设置夹紧装置,床身另一侧为机床尾座,电机壳载座上设有支撑架,主轴穿设于支撑架与机床尾座之间,主轴进给端设有刀头。有益效果是:省电,一次装卡便可平两端镗里孔,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专用夹具操作方便。对电机壳的拆卸,不需要移动主轴,只需移动电机壳载座部分,电机壳载座上部的夹紧装置即可对电机壳的拆卸,刀头采用进给量不同的双刀头形式,能够同时实现粗、精加工,提高加工效率;采用卧式镗孔加工方式,避免加工端面需二次装卡。

Machining Tool and Technology of Horizontal Machine Tool for Motor Shel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ool and a method for boring the inner wall of a motor case, in particular to a horizontal machine tool for the motor case, and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motor case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Including a base, a bed set on the base, a guide rail on the bed, a motor housing support on one side of the bed, a clamping device on the motor housing support, a tailstock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bed, a support frame on the motor housing support, a spindle between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tailstock of the machine tool, and a knife head on the feed end of the spindle. Beneficial effects are: saving electricity, once loading can level both ends of the bore hol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doubled, and the special fixture is easy to operate. For the disassembly of the motor case, it is not necessary to move the spindle, but only the mounting part of the motor case and the clamping device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ounting seat of the motor case can disassemble the motor case. The cutter head adopts the form of double cutter heads with different feeds, which can realize rough and fine machin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improve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Horizontal bor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avoid the need for secondary clamping in the processing of the end 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壳镗内壁工装及方法,具体是涉及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及工艺,属于电机壳加工制造

技术介绍
电机壳一般是用立车加工,动力耗电量大,生产效率低,加工端面需二次装卡,生产效率低,加工胎具操作不方便。对电机壳内壁进行磨光滑,现有技术是车床的方式,采用一个支点;加工效率低;普通车不能加工电机壳,通过主轴加长和专用胎具制作,实现普通车床加工电机壳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存在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及工艺,其优点是:省电,一次装卡便可平两端镗里孔,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专用夹具操作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床身,床身上设置导轨,床身一侧设置电机壳载座,电机壳载座上设置夹紧装置,床身另一侧为机床尾座,电机壳载座上设有支撑架,主轴穿设于支撑架与机床尾座之间,主轴进给端设有刀头。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壳载座底部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导轨上,电机壳载座中间位置设有夹紧装置支架,所述夹紧装置支架为四方形空心架体,架体底端通过焊接固定在电机壳载座上,所述夹紧装置为半圆形扣铁,半圆形扣铁一端与夹紧装置支架的一条边铰链,半圆形扣铁另一端为自由端,可扣合在与夹紧装置支架铰接端相对的一端边缘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形扣铁自由端设有带螺栓孔的垫片,半圆形扣铁与夹紧装置支架扣合端设有与半圆形扣铁垫片上螺栓孔相匹配的凹槽,螺栓穿过垫片插入与凹槽中,实现夹紧装置的扣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形扣铁的宽度、直径分别匹配于电机壳的宽度、直径;所述半圆形扣铁包括一组半圆形板片和连接于两个半圆形板片之间的若干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半圆形板片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进一步的,位于电机壳载座中间位置的夹紧装置支架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三角形支撑架,所述三角形支撑架焊接在电机壳载座上,三角形支撑架上设有与主轴直径相匹配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夹紧装置支架分别与两端的三角形支撑架之间的间隙是固定的,主轴旋转时,主轴外径与三角形支撑架的通孔内径之间为硬摩擦。进一步的,在主轴进给端直径穿设有刀杆,刀杆伸出主轴两端,主轴和刀杆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连接销,刀杆穿进主轴内并通过连接销拧紧;在伸出主轴的两端刀杆上分别设有一个刀头,两个刀头的进给量不同,实现粗刀和精刀。进一步的,刀头对电机壳镗壁过程中,带刀头的刀杆穿过主轴时两刀头顶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工件内壁直径。所述的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电机壳载座滑动到机床一端,滑动直到主轴上的刀头位置位于电机壳载座的夹紧装置支架与三角形支撑架之间的空隙位置为止,主轴保持不动;将刀杆穿过主轴上,再用连接销将刀杆与主轴固定,使刀杆上的两个刀头分别置于主轴外部;将电机壳载座上的半圆形扣铁打开,将待磨削的电机壳放置于电机壳载座的夹紧装置中,将半圆形扣铁自由端通过螺栓穿进垫片通孔并一起插入到电机壳载座夹紧装置支架的凹槽内拧紧,完成电机壳的安装;将安装好电机壳的电机壳载座向机床尾端移动,移动直到刀头完全进入到待磨削的机壳内部,此时,启动机床动力部分,刀头在主轴的转动下在电机壳内进行内壁的磨光;待电机壳镗内壁完成后,移动电机壳载座,一直移动到主轴的上的刀头露出电机壳载座的夹紧装置支架与三角形支撑架之间的空隙位置时,将刀头取下,再继续移动电机壳载座,当移动到电机壳移出主轴时,打开电机壳载座上部的半圆形扣铁,将电机壳取下,加工下一个电机壳。本专利技术采用卧式镗孔加工方式,避免加工端面需二次装卡;电机壳内壁的镗磨采用的是机床前、后两个支点的磨削形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省电,一次装卡便可平两端镗里孔,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专用夹具操作方便。对电机壳的拆卸,不需要移动主轴,只需移动电机壳载座部分,电机壳载座上部的夹紧装置即可对电机壳的拆卸,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刀头采用进给量不同的双刀头形式,能够同时实现粗、精加工,提高加工效率;采用卧式镗孔加工方式,避免加工端面需二次装卡;电机壳内壁的镗磨采用的是机床前、后两个支点的磨削形式,相对于传统加工的单点方式更加稳定,加工工件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加工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机壳载座部分夹紧装置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夹紧装置与夹紧装置支架装配的侧视图。图4为三角支撑架结构侧视图。图5为主轴与刀杆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图7为刀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1、床身、2、电机壳载座、3、夹紧装置、4、机床尾座、5、支撑架、6、主轴、7、刀头、8、夹紧装置支架、3-1、半圆形扣铁、9、铰接轴、3-2、半圆形扣铁自由端、10、垫片、11、电机壳、12、半圆形板片、13、连接柱、14、通孔、15、刀杆、16、连接销、17、连接销进入通孔、18、空隙位置、19、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床身1,床身1上设置导轨,床身一侧设置电机壳载座2,电机壳载座2上设置夹紧装置3,床身1另一侧为机床尾座4,电机壳载座2上设有支撑架5,主轴6穿设于支撑架5与机床尾座4之间,主轴6进给端设有刀头7。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壳载座2底部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导轨上,电机壳载座2中间位置设有夹紧装置支架8,所述夹紧装置支架8为四方形空心架体,架体底端通过焊接固定在电机壳载座2上,所述夹紧装置3为半圆形扣铁3-1,半圆形扣铁3-1一端与夹紧装置支架8的一条边通过铰接轴9铰链,半圆形扣铁3-1另一端为自由端,可扣合在与夹紧装置支架8铰接端相对的一端边缘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形扣铁自由端3-2设有带螺栓孔的垫片10,半圆形扣铁3-1与夹紧装置支架8扣合端设有与半圆形扣铁垫片上螺栓孔相匹配的凹槽19,螺栓穿过垫片10插入与凹槽19中,实现夹紧装置3的扣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形扣铁3-1的宽度、直径分别匹配于电机壳11的宽度、直径;所述半圆形扣铁3-1包括一组半圆形板片12和连接于两个半圆形板片12之间的若干个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与半圆形板片1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进一步的,位于电机壳载座2中间位置的夹紧装置支架8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三角形支撑架5,所述三角形支撑架5焊接在电机壳载座2上,三角形支撑架5上设有与主轴6直径相匹配的通孔14。进一步的,所述夹紧装置支架8分别与两端的三角形支撑架5之间的间隙是固定的,主轴旋转时,主轴6外径与三角形支撑架5的通孔内径之间为硬摩擦。进一步的,在主轴6进给端直径穿设有刀杆15,刀杆15伸出主轴两端,主轴6和刀杆15上设有通孔17,通孔内设置连接销16,刀杆15穿进主轴6内并通过连接销16拧紧;在伸出主轴6的两端刀杆15上分别设有一个刀头7,两个刀头7的进给量不同,实现粗刀和精刀。进一步的,刀头7对电机壳镗壁过程中,带刀头的刀杆15穿过主轴6时两刀头顶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工件内壁直径。所述的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电机壳载座2滑动到机床一端,滑动直到主轴6上的刀头位置位于电机壳载座的夹紧装置支架与三角形支撑架之间的空隙位置18为止,主轴保持不动;将刀杆15穿过主轴6上,再用连接销16将刀杆15与主轴6固定,使刀杆15上的两个刀头7分别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床身,床身上设置导轨,床身一侧设置电机壳载座,电机壳载座上设置夹紧装置,床身另一侧为机床尾座,电机壳载座上设有支撑架,主轴穿设于支撑架与机床尾座之间,主轴进给端设有刀头。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床身,床身上设置导轨,床身一侧设置电机壳载座,电机壳载座上设置夹紧装置,床身另一侧为机床尾座,电机壳载座上设有支撑架,主轴穿设于支撑架与机床尾座之间,主轴进给端设有刀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壳载座底部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导轨上,电机壳载座中间位置设有夹紧装置支架,所述夹紧装置支架为四方形空心架体,架体底端通过焊接固定在电机壳载座上,所述夹紧装置为半圆形扣铁,半圆形扣铁一端与夹紧装置支架的一条边铰链,半圆形扣铁另一端为自由端,可扣合在与夹紧装置支架铰接端相对的一端边缘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扣铁自由端设有带螺栓孔的垫片,半圆形扣铁与夹紧装置支架扣合端设有与半圆形扣铁垫片上螺栓孔相匹配的凹槽,螺栓穿过垫片插入与凹槽中,实现夹紧装置的扣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扣铁的宽度、直径分别匹配于电机壳的宽度、直径;所述半圆形扣铁包括一组半圆形板片和连接于两个半圆形板片之间的若干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半圆形板片之间采用螺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位于电机壳载座中间位置的夹紧装置支架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三角形支撑架,所述三角形支撑架焊接在电机壳载座上,三角形支撑架上设有与主轴直径相匹配的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壳卧式机床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支架分别与两端的三角形支撑架之间的间隙是固定的,主轴旋转时,主轴外径与三角形支撑架的通孔内径之间为硬摩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广华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金河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