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锁胆的抗强拉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38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门锁锁胆的抗强拉力结构,该结构包括锁体及固定于锁体内的锁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锁胆组件与锁体之间设有一个能抵抗锁胆强拉力破坏的抗拉构件,该构件上具有至少一个使它和锁胆组件在强拉力下不能在锁体内作轴向移动的止动部和一个使锁胆胆壳不能旋转和作轴向移动的锁胆固定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锁胆的抗拉强度达一级标准,因而可有效提高锁胆的抗拉强度及安全性,使之能抵御轴向强拉力破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锁,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拉强度达美国国家一级标准,可防止锁胆在强外力作用下从锁体内沿轴向拉出的门锁锁胆的抗强拉力结构
技术介绍
锁是人们使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安全用具,在建筑物的房门、车箱门及箱、包等需要启闭的物体或器具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门锁是人们接触和使用最多的锁,尽管形式各异,但其基本结构包括锁体、装在锁体内的锁胆、装在锁体及锁胆内的弹子组及与锁胆连接的拨杆等,其中锁胆是门锁的心脏,它直接关系门锁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安全性。参见图1,传统的门锁锁胆大多是直接安装在锁体内的锁胆孔内,并用螺钉固定(见图1A),虽然安装方便,但也存在明显缺陷。由于锁胆20是直接装在锁体10内,其所受到的轴向力主要作用于锁体的前端盖14,而前端盖壁厚较薄,当锁胆在钥匙孔一端受到轴向拉力时,其弹子组安装部21的前端面21a对锁体的前端盖形成压力(见图1B),由于前端盖壁厚较薄而无法承受较大压力,在较强的轴向拉力作用下容易产生破裂而使锁胆能够轻易地被拉出,从而使门锁受到破坏而失去安全作用。基于门锁的安全防护作用关系到用户的使用安全性,因此对其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锁胆的抗拉强度都制定了具体的标准以及测试的方法,如美国BHMA五金建筑标准中将该抗拉强度分为三级,其中一级为11000N,二极为4800N,三级为2300N。传统的门锁由于无抗拉结构,因而均无法达到抗强拉力的一级标准,因此使用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在锁胆与锁体间设有抗拉结构,使锁胆的抗拉强度达一级标准,因而可有效提高锁胆的抗拉强度及安全性,使之能抵御轴向强拉力破坏的门锁锁胆的抗强拉力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锁锁胆的抗强拉力结构,该结构包括锁体及固定于锁体内的锁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锁胆组件与锁体之间设有一个能抵抗锁胆强拉力破坏的抗拉构件,该构件上具有至少一个使它和锁胆组件在强拉力下不能在锁体内作轴向移动的止动部和一个使锁胆胆壳不能旋转和作轴向移动的锁胆固定部。锁体上设有由锁胆孔和抗拉构件孔构成的大致为8字形的轴向通孔,锁胆孔和抗拉构件孔的形状分别与锁胆组件及抗拉构件的外形相对应,且在抗拉构件孔内设有与抗拉构件上的止动部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止动面。止动面与抗拉构件孔的中轴线基本垂直。抗拉构件是由高强度钢材制成的块状体,其外表面是与锁体上的抗拉构件孔的内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弧面,在抗拉构件外表面上设有阶形止动部,在抗拉构件的中部沿轴向设有一供锁胆组件上的弹子组安装部嵌入的前端封闭,后端敞口的U形槽,抗拉构件的底面形状与锁胆组件的胆壳形状相对应。抗拉构件的止动部是在抗拉构件的外表面两侧切出两个大致为L形的阶面,其中的竖直面为止动面,它与抗拉构件孔内的止动面相接触。锁体抗拉构件孔内的止动面和抗拉构件上的止动面可以是平面或弧面。抗拉构件装在锁体上的抗拉构件孔内,其前端面与锁体的前端面相平齐,其两侧的止动面抵靠在抗拉构件孔内的止动面上,锁胆组件上的弹子组安装部嵌入抗拉构件的U形槽内,弹子组安装部的前端面抵靠在所述U形槽的底面上。锁胆组件在其后端通过压片与锁体固定。本专利技术的贡献在于,它有效解决了门锁锁胆的抗强拉力问题,大幅度提高了门锁的抗拉强度及其安全性能。由于在锁胆与锁体间设置了抗拉结构,通过该结构可有效限制锁胆的轴向移动,使外力对锁胆的作用力分别由锁体和抗拉构件来承受,因而极大地提高了锁胆对轴向拉力的承载能力。按美国BHMA国家标准进行的锁胆拉力试验(如图3)表明,该锁的抗拉强度达到了所规定的一级标准,即锁胆可承受11000N的轴向拉力。锁胆抗拉强度的大幅提高也使得锁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安装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普通锁锁胆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是部件分解图,图1B是锁体受力部位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部件受力部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是锁体受力部位示意图,图3B是锁胆组件受力部位示意图,图3C、图3D是抗拉构件受力部位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其中图4A是局部立体剖视图,图4B是A-A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外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参阅图2、图4,本专利技术的门锁锁胆的抗强拉力结构是为提高门锁锁胆的抗拉强度而设置的,该结构包括锁体10及固定于锁体内的锁胆组件20,其中锁体10是锌合金制成的圆柱体,锁体上设有大致为8字形的轴向通孔11,该通孔由锁胆孔111和抗拉构件孔112构成,锁胆孔和抗拉构件孔的形状分别与锁胆组件20及抗拉构件30的外形相对应,它们分别用于安装锁胆组件20和抗拉构件30。如图2、图3A,在抗拉构件孔112内近中部的孔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止动面112a,它们是在抗拉构件孔的孔壁上向内凸伸出两个截面为弓形的凸台而形成,该凸台从抗拉构件孔内近中部延伸至前端面,使得抗拉构件孔的后端呈圆形,前端呈U形。止动面112a呈弓形,它可以是平面、弧面或其它形状的曲面,它与抗拉构件孔112的中轴线基本垂直,使之更有利于抵御轴向外力。在锁体的后端面上正对抗拉构件孔112设有一安装压片40用的定位槽12,且抗拉构件孔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压片用的螺孔13。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在于,在锁胆组件20与锁体10之间设有一个能抵抗锁胆强拉力破坏的抗拉构件30,该构件上具有至少一个使它和锁胆组件在强拉力下不能在锁体内作轴向移动的止动部31和一个使锁胆胆壳不能旋转和作轴向移动的锁胆固定部32。抗拉构件30的结构由图2、图3示出,首先参阅图3C、3D,抗拉构件30为块状体,它由高强度钢材制成,其表面经热处理后,表面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都大大增强,使之具有很强的抗压、防钻等性能。抗拉构件的外表面是与锁体上的抗拉构件孔112的内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圆弧面,在其外表面上设有阶形止动部31,该止动部31是在抗拉构件的外表面两侧近中部向内切出两个大致为L形的阶面,其中的竖直面31a为止动面,也是主要的受力面,它与抗拉构件孔内的止动面112a相接触,因此可以是与止动面112a对应的平面、弧面或其它形状的曲面。所述的锁胆固定部32在抗拉构件的中部沿轴向设有一前端封闭,后端敞口的U形槽,U形槽的形状与锁胆组件20上的弹子组安装部21相对应,使弹子组安装部可嵌入其中。抗拉构件的底面形状与锁胆组件的胆壳22形状相对应并与之接触。如图4A、图4B所示,抗拉构件30装在锁体10上的抗拉构件孔112内,其前端面33与锁体10的前端面相平齐,其两侧的止动面31a抵靠在抗拉构件孔内的止动面112a上,使抗拉构件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如图3B所示的锁胆组件20装入锁体的锁胆孔111内,其上部的长方形弹子组安装部21嵌入抗拉构件的U形槽32内,弹子组安装部的前端面21a抵靠在所述U形槽32的底面32a上,使得锁胆组件的胆壳22既不能沿轴向移动,也不能旋转。锁胆组件20在其后端通过压片40与锁体10固定,压片置于锁体上的压片定位槽12中,并用螺钉41将其与锁体上的螺孔13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构件组装后的整体外形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对锁胆的拉力试验如图4A所示,在锁胆组件20上钻一轴向孔23,在孔内拧入螺栓50,并用拉力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锁锁胆的抗强拉力结构,包括锁体(10)及固定于锁体内的锁胆组件(20),其特征在于,在锁胆组件(20)与锁体(10)之间设有一个能抵抗锁胆强拉力破坏的抗拉构件(30),该构件上具有至少一个使它和锁胆组件在强拉力下不能在锁体内作轴向移动的止动部(31)和一个使锁胆胆壳不能旋转和作轴向移动的锁胆固定部(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家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美台山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