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ear chain mandrel for rectangular tube bending forming, which comprises more than one mandrel ball for supporting rectangular tube bending section, a mandrel for supporting rectangular tube straight section and a gear chain connecting body for connecting the mandrel ball and the mandrel and connecting the mandrel ball and the mandrel; the gear chain connecting body comprises a single-side gear plate, a double-side gear plate, a connecting plate, and a connecting body. Long limit ring, short limit ring and shaft; the core ball is divided into a rectangular shell with a first mounting cavity inside the shell, and the core shaft is a rectangular core shaft; the invention has certain universality, can be applied to thin-walled and small bending radius thin-walled tube bending forming, and has high support prec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形管弯曲成形用齿轮链式芯棒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矩形管弯曲成形用齿轮链式芯棒。
技术介绍
金属薄壁空心管件由于具有强度高、质量轻、易成型、外形美观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车辆、船舶和石油化工等领域。然而,薄壁(D/t>30)、小弯曲半径(R/D<2)薄壁管在数控弯曲成形时,由于弯管内侧管壁受压,非常容易失稳起皱;外侧受拉减薄,很容易拉裂;两者的合力使弯管截面扁化畸变,甚至塌陷,因此成形难度很大。为了减少大径厚比、小弯曲半径薄壁管的弯曲成形缺陷,需要在薄壁管内部安装芯棒来提供内部支撑。最常用的芯棒类型有球窝式芯棒和链式芯棒。球窝式芯棒的芯棒珠的球和窝之间存在较大间隙,链式芯棒的轴和链片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使芯球会因为自重而自然下垂,不能固定在某个特定的位置。且芯棒和薄壁管之间也存在间隙,使芯棒对薄壁管的支撑精度不高,从而影响薄壁、小弯曲半径薄壁管的弯曲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解决现有芯棒的芯球会因为自重而自然下垂,不能固定在某个特定的位置、且现有芯棒对薄壁管的支撑精度不高,影响大径厚比、小弯曲半径薄壁管弯曲精度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矩形管弯曲成形用齿轮链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包括1个以上用于支撑矩形管弯管段的芯球(1)、用于支撑矩形管直线段的芯轴(2)和用于连接芯球(1)与芯球(1)之间以及连接芯球(1)与芯轴(2)之间的齿轮链式连接体(3);其中所述的齿轮链式连接体(3)包括单侧齿轮板(31)、双侧齿轮板(32)、连接片(33)、长限位环(34)、短限位环(35)和轴(36);所述的芯球(1)为长方体结构的壳体(14),所述壳体(14)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型腔(11),所述的芯轴(2)为长方体结构的芯轴;所述的单侧齿轮板(31)分2对,每对2个,所述的芯球(1)个数为双侧齿轮板(32)的对数+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管弯曲成形用齿轮链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包括1个以上用于支撑矩形管弯管段的芯球(1)、用于支撑矩形管直线段的芯轴(2)和用于连接芯球(1)与芯球(1)之间以及连接芯球(1)与芯轴(2)之间的齿轮链式连接体(3);其中所述的齿轮链式连接体(3)包括单侧齿轮板(31)、双侧齿轮板(32)、连接片(33)、长限位环(34)、短限位环(35)和轴(36);所述的芯球(1)为长方体结构的壳体(14),所述壳体(14)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型腔(11),所述的芯轴(2)为长方体结构的芯轴;所述的单侧齿轮板(31)分2对,每对2个,所述的芯球(1)个数为双侧齿轮板(32)的对数+1,所述的双侧齿轮板(32)每对2个;所述的2对单侧齿轮板(31)分别位于双侧齿轮板(32)的两端,所述的2对单侧齿轮板(31)之间安装有1对以上的双侧齿轮板(3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管弯曲成形用齿轮链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侧齿轮板(31)的一端加工有半圆齿(311),所述的单侧齿轮板(31)上的半圆齿(311)的圆心位置开设有1个第一轴安装通孔(312),所述的单侧齿轮板(31)上与半圆齿(311)的圆心同一高度位置还开设有1个第一轴安装通孔(312);所述的双侧齿轮板(32)的两端分别加工有半圆齿(311),所述的双侧齿轮板(32)上的半圆齿(311)的圆心位置也开设有第一轴安装通孔(312);所述的单侧齿轮板(31)上的半圆齿(311)与双侧齿轮板(32)上一侧的半圆齿(311)之间啮合相连;所述的相邻2个双侧齿轮板(32)之间也通过半圆齿(311)啮合相连;所述的连接片(33)的两端加工有两个半圆(331),所述的两个半圆(331)的圆心位置开设有第二轴安装通孔(332);所述的单侧齿轮板(31)上的半圆齿(311)和所述的双侧齿轮板(32)上的半圆齿(31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连接片(33);所述的长限位环(34)和短限位环(35)均为空心圆柱体,所述的长限位环(34)和短限位环(35)的内部开设有第三轴安装通孔(341);其中1个所述的单侧齿轮板(31)、长限位环(34)、另1个单侧齿轮板(31)之间通过轴(36)间隙配合安装相连且1个所述的单侧齿轮板(31)、短限位环(35)、另1个单侧齿轮板(31)之间还通过轴(36)间隙配合安装相连;1个所述的双侧齿轮板(32)、短限位环(35)、另1个所述的双侧齿轮板(32)之间通过轴(36)间隙配合安装相连;相邻的所述单侧齿轮板(31)和双侧齿轮板(32)之间或相邻的双侧齿轮板(32和双侧齿轮板(32)之间的轴(36)上安装同一片连接片(33),即所述的轴(36)依次穿过1个连接片(33)上第二轴安装通孔(332)、1个单侧齿轮板(31)圆心上的第一轴安装通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姚辰,蒋兰芳,张飞,林伟明,邵泓,王亚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丰金马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