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希文专利>正文

可防技术开启的弹子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188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防技术开启的弹子锁,包括锁芯(1)、锁体(2)、锁芯弹子(3)、锁体弹子(4)、弹簧(5),所述锁体弹子(4)的轴向剖面结构呈“工”字形结构。一种改进是所述锁芯弹子(3)的轴向剖面结构呈“工”字形结构。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弹子结构采用“工”字形结构,具有“一扭即卡”的特性,利用“小台阶”进行技术盗开的原理失效。改进的锁芯弹子也采用“工”字形结构,可避免“上推回落式盗开”,增强了其防盗功能。它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实用性强、易于推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锁,尤其是一种弹子结构的机械锁。
技术介绍
目前的各类弹子锁,其内部的弹子开关结构几乎是相同的,即一般分两层,一层是锁体,一层是锁芯,其弹子孔内装一根弹簧,两粒弹子(锁芯弹子和锁体弹子),锁定状态时,锁体弹子将锁体与锁芯销锁定位,锁体与锁芯之间在弹子孔对接处为开启面,两粒弹子的弹子头接触处为开启点,当开启点与开启面重合时,即是开启状态。利用插入件转动锁芯实施技术开启时,弹子孔偏位使开启面形成一个“小台阶”,在保持扭力的情况下,被推动的弹子很容易搁在“小台阶”上(也就是搁在开启面上)处于开启状态,因此造成该锁容易被开启而没有防盗功能。本专利技术人的授权公告号为CN1227436C的弹子锁专利技术专利,采用双层锁芯外加多层防盗机构,具有防止他人利用技术开启的功能,但其结构较复杂,不便于加工制造。现有机械弹子锁中有多种为防技术开启将弹子改为异型弹子的设计,如凸字形、多槽形、锯齿形等,其结构形式都不尽合理,钥匙编码易被特制工具破解,防盗功能有限。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技术开启的弹子锁,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可有效防止技术开启。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锁芯、锁体、锁芯弹子、锁体弹子、弹簧,所述锁芯上设有数个第一径向弹子孔,所述锁体上设有相应的数个第二径向弹子孔,第一径向弹子孔与第二径向弹子孔成对设置且内外相互贯通,每对第一径向弹子孔与第二径向弹子孔在锁定状态时,由内向外分别安装有锁芯弹子、锁体弹子和弹簧,所述锁体弹子的轴向剖面结构呈“工”字形结构。其原理是“工”字形结构的锁体弹子,在锁具被技术开启时,当插入件转动锁芯,弹子孔偏位使开启面形成“小台阶”,“小台阶”的凸缘随即卡入锁体弹子两端头之间的凹陷部,此时,锁体弹子被“小台阶”卡锁,不能上下移动,寻找“小台阶”进行技术开锁的原理失效,由于弹子孔内的锁体弹子具有这种“一扭即卡”的特性,故其能够防止技术开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锁芯弹子的轴向剖面结构呈“工”字形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避免“上推回落式盗开”,即若锁芯弹子被上推,在其头尾两端分别置于锁体与锁芯内的情况下,当插入件扭转锁芯的同时锁芯弹子立即被“小台阶”卡锁,由于“工”字形结构的锁芯弹子也具有“一扭即卡”的特性,所以避免了将锁体弹子上推再回落至“小台阶”盗开情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锁体弹子的下端头的环形凸缘的下棱部呈圆滑形倒角状。这种结构的锁体弹子在弹子孔内滑动更灵活,易于回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芯弹子的上端头的环形凸缘的上棱部呈圆滑形倒角状。这种结构的锁芯弹子在弹子孔内滑动更灵活,易于回位,也便于钥匙插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次改进,所述锁芯弹子的上端头的环形凸缘的厚度采用多种不同尺寸,在各个不同的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径向弹子孔与第二径向弹子孔内设置;所述锁体弹子的下端头的环形凸缘的厚度采用多种不同尺寸,在各个不同的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径向弹子孔与第二径向弹子孔内设置。这种结构增强了其防盗功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其防盗功能强,杜绝了利用“小台阶”进行技术盗开。采用“工”字形结构的锁体弹子,在锁具被技术开启时,插入件转动锁芯,弹子孔偏位使开启面形成“小台阶”,“小台阶”的凸缘卡入弹子体两端头之间的凹陷部,此时,锁体弹子被“小台阶”卡锁,不能上下移动,寻找“小台阶”进行技术开锁的原理失效。由于弹子孔内的锁体弹子具有“一扭即卡”的特性,故其能够防止技术开启。2、锁芯弹子也采用“工”字形结构,可避免“上推回落式盗开”,进一步增强了其防盗功能。这种结构可防止盗开者先将锁芯弹子上推,将两粒弹子的接触点(开启点)推至锁体的第二径向弹子孔内,再扭插入件,从而反向待锁体弹子回落至“小台阶”实现盗开。“工”字形结构的锁芯弹子也具有“一扭即卡”的特性,一旦锁芯弹子进入锁体的第二径向弹子孔内,只要转动锁芯,锁芯弹子就被卡住,处于锁定状态,故其增强了防盗功能。3、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不需改变锁的其它结构,只需变普通弹子结构为本专利技术的“工”字形结构即可。4、其实用性强,适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弹子结构的机械锁。5、钥匙插取方便。钥匙开锁与技术开锁的区别是钥匙开锁是先插入钥匙再转动锁芯,而技术开锁是先扭转锁芯(保持扭力)再拨动弹子。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工”字形弹子结构,当插入钥匙开锁时,“工”字形弹子在上下移动性能上与普通弹子一致;而当技术开锁时,必须在保持扭力的同时拨动弹子,但“一扭即卡”,故技术开锁的原理失效。因此,本专利技术既防技术开启,又具有与普通锁一样的插取钥匙方便的特点。图例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工”字形结构的锁体弹子的三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工”字形结构的锁芯弹子的两种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工”字形结构的锁体弹子被“小台阶”卡锁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锁头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包括锁芯1、锁体2、锁芯弹子3、锁体弹子4、弹簧5,所述锁芯1上设有数个第一径向弹子孔6,所述锁体2上设有相应的数个第二径向弹子孔7,第一径向弹子孔6与第二径向弹子孔7成对设置且内外相互贯通,每对第一径向弹子孔6与第二径向弹子孔7在锁定状态时,由内向外分别安装有锁芯弹子3、锁体弹子4和弹簧5,所述锁体弹子4的轴向剖面结构呈“工”字形结构。其原理是“工”字形结构的锁体弹子4,在锁具被技术开启时,当插入件转动锁芯1,弹子孔(第一径向弹子孔6与第二径向弹子孔7)偏位,使开启面形成“小台阶”8,“小台阶”8的凸缘9随即卡入锁体弹子4两端头之间的凹陷部,此时,锁体弹子4被“小台阶”8卡锁,不能上下移动,寻找“小台阶”8进行技术开锁的原理失效,由于“工”字形结构的锁体弹子4具有“一扭即卡”的特性,弹子孔内的弹子始终被锁定,故其能够防止技术开启。如图3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锁芯弹子3的轴向剖面结构呈“工”字形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避免“上推回落式盗开”,即若锁芯弹子3被上推,在其头尾两端分别置于锁芯1与锁体2内的情况下,当插入件扭转锁芯1的同时锁芯弹子3立即被“小台阶”8卡锁。由于“工”字形结构的锁芯弹子3也具有“一扭即卡”的特性,从而避免了锁体弹子4被上推(由被推的锁芯弹子3带动)再回落至“小台阶”8的盗开情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锁体弹子4的下端头的环形凸缘12的下棱部11呈圆滑形倒角状。这种结构的锁体弹子4在弹子孔内滑动更灵活,易于回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芯弹子3的上端头的环形凸缘13的上棱部10呈圆滑形倒角状。这种结构的锁芯弹子3在弹子孔内滑动更灵活,易于回位,也便于钥匙插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次改进,所述锁芯弹子3的上端头的环形凸缘13的厚度采用多种不同尺寸,在各个不同的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径向弹子孔6与第二径向弹子孔7内设置;所述锁体弹子4的下端头的环形凸缘12的厚度采用多种不同尺寸,在各个不同的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径向弹子孔6与第二径向弹子孔7内设置。本专利技术的锁芯弹子3与锁体弹子4的“工”字形剖面结构也可以采用除图1和图3之外的其它类似结构形式,只要是两端头较粗而中间较细的其它变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防技术开启的弹子锁,包括锁芯(1)、锁体(2)、锁芯弹子(3)、锁体弹子(4)、弹簧(5),所述锁芯(1)上设有数个第一径向弹子孔(6),所述锁体(2)上设有相应的数个第二径向弹子孔(7),第一径向弹子孔(6)与第二径向弹子孔(7)成对设置且内外相互贯通,每对第一径向弹子孔(6)与第二径向弹子孔(7)在锁定状态时,由内向外分别安装有锁芯弹子(3)、锁体弹子(4)和弹簧(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弹子(4)的轴向剖面结构呈“工”字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希文
申请(专利权)人:曹希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