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晶PERC正面发射结隧穿氧化钝化电池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147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单晶PERC正面发射结隧穿氧化钝化电池制备方法,包括单晶硅片去损伤层,表面抛光、单面制绒,硅片制绒面制备超薄隧穿氧化层SiO2及掺P多晶硅层形成N

Preparation of Tunneling Oxidation Passivation Battery Based on Single Crystal PERC Frontal Emission Junc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tunneling oxidation passivation battery based on single crystal PERC front emission junction, including single crystal silicon wafer de-damaged layer, surface polishing, one-sided velveting, silicon wafer suede preparation of ultra-thin tunneling oxide SiO 2 and P-doped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layer formation 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单晶PERC正面发射结隧穿氧化钝化电池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单晶PERC正面发射结隧穿氧化钝化电池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发展,人们对高效的晶体硅电池的需求越来越急迫。N型晶体硅电池相对P型晶体硅电池而言,由于N型晶体硅对金属杂质不敏感,或者说具有很好的忍耐性能,因此N型晶体硅中少数载流子具有较大的扩散长度。此外,由于N型晶体硅采用磷掺杂,因此不存在因光照而导致的B-O络合体的形成,因而不存在P型晶体硅电池中的光致衰退现象。N型晶体硅电池逐渐成为众多研究机构和光伏企业关注的对象。现有的较成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普遍采用均匀性发射结掺杂,丝网印刷电极工艺。为了减小银、硅接触电阻,必须提高太阳能电池发射结表面掺杂浓度;而与此同时为了降低太阳能表面发射结的复合,提升太阳能电池的短波响应,必须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发射结掺杂浓度。选择性发射结太阳能电池有效地解决了这对矛盾,但现有设备成本较高,或重复性较差,电池制备方法均不是十分理想。目前常规单晶PERC电池正面表面钝化采用的是SiO2/SiNx叠层钝化,结合后续烧穿型浆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单晶PERC正面发射结隧穿氧化钝化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1)硅片在碱制绒槽中去除损伤层并进行表面抛光、单面制绒,形成1μm‑6μm高的金字塔绒面;(2)在硅片制绒面制备超薄隧穿氧化层SiO2及掺P多晶硅层形成N+发射结;(3)湿法工艺选择性刻蚀去除背面绕度掺磷的多晶硅层;(4)高温退火工艺对正面磷掺杂多晶硅层进行激活;(5)电池背面经过ALD/PECVD方式沉积5‑20nm厚的Al2O3层;(6)电池正面/背面沉积氢化非晶氮化硅钝化减反射层;(7)采用ns激光对背面钝化层进行选择性图形化开膜;(8)在电池正面及背面,采用PECVD或磁控溅射法沉积80nm‑10...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单晶PERC正面发射结隧穿氧化钝化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1)硅片在碱制绒槽中去除损伤层并进行表面抛光、单面制绒,形成1μm-6μm高的金字塔绒面;(2)在硅片制绒面制备超薄隧穿氧化层SiO2及掺P多晶硅层形成N+发射结;(3)湿法工艺选择性刻蚀去除背面绕度掺磷的多晶硅层;(4)高温退火工艺对正面磷掺杂多晶硅层进行激活;(5)电池背面经过ALD/PECVD方式沉积5-20nm厚的Al2O3层;(6)电池正面/背面沉积氢化非晶氮化硅钝化减反射层;(7)采用ns激光对背面钝化层进行选择性图形化开膜;(8)在电池正面及背面,采用PECVD或磁控溅射法沉积80nm-100nm的氢化非晶氮化硅钝化减反射层;(9)通过丝网印刷背面铝浆/背电极,正面金属电极栅线,形成正背面电极金属化欧姆接触,制作得到正面发射结隧穿氧化钝化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晶PERC正面发射结隧穿氧化钝化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湿法化学工艺制备超薄的隧穿氧化层时,控制温度为50-120℃,采用的溶液为浓度69wt%的纯硝酸溶液,硅片在溶液中的反应时间控制在30-50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晶PERC正面发射结隧穿氧化钝化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高温热氧化工艺制备超薄的隧穿氧化层时,控制温度为500-800℃,在纯氧条件下反应30-60分钟。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建强吴天明郑飞陶智华赵钰雪刘慎思张忠卫阮忠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