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147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系统,包括:前侧透镜组和后侧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所述前侧透镜组和所述后侧透镜组沿光轴依次设置;所述前侧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后侧透镜组为位置固定的固定透镜组,所述前侧透镜组为对焦透镜组,其可沿所述光轴移动;所述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所述前侧透镜组的焦距fg1满足:1

An imag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mag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lens group and a rear lens group;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the front lens group and the rear lens group are arranged in turn along the optical axis; the front lens group has a positive focal degree, and the rear lens group has a positive focal degree; the rear lens group is a fixed lens group with fixed position, and the front lens group is a focused lens. The focal length f of the imaging system and the focal length FG1 of the front lens group satisfy: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像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机器视觉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视觉镜头捕捉画面,通过工业相机等图像摄取装置,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然后通过图像处理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运算并抽取目标特征,如位置、尺寸、外观等,再根据预设条件输出结果,实现自动识别、判断、测量等功能。随着视觉镜头行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视觉镜头面世,但是这些机器视觉镜头光学放大倍率很小,且其成像画幅较小,这样的机器视觉镜头虽然拍摄范围广,但是其成像不够细腻,成像时动态范围不高,色彩和对比度也不够好,同时其透过率偏差较大,这样的镜头尤其在一些成像质量要求较高的高精度高科技领域受到严重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系统,解决一般视觉成像系统的画质不均匀且像素低、画质不丰富、前景深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系统,包括:前侧透镜组和后侧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所述前侧透镜组和所述后侧透镜组沿光轴依次设置;所述前侧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后侧透镜组为位置固定的固定透镜组,所述前侧透镜组为对焦透镜组,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系统,包括:前侧透镜组(1)和后侧透镜组(2);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所述前侧透镜组(1)和所述后侧透镜组(2)沿光轴依次设置;所述前侧透镜组(1)具有正光焦度,所述后侧透镜组(2)具有正光焦度;所述后侧透镜组(2)为位置固定的固定透镜组,所述前侧透镜组(1)为对焦透镜组,其可沿所述光轴移动;所述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所述前侧透镜组(1)的焦距fg1满足: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系统,包括:前侧透镜组(1)和后侧透镜组(2);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所述前侧透镜组(1)和所述后侧透镜组(2)沿光轴依次设置;所述前侧透镜组(1)具有正光焦度,所述后侧透镜组(2)具有正光焦度;所述后侧透镜组(2)为位置固定的固定透镜组,所述前侧透镜组(1)为对焦透镜组,其可沿所述光轴移动;所述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所述前侧透镜组(1)的焦距fg1满足:1<fg1/f<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透镜组(1)包括第一透镜组(11)和第二透镜组(12);由物侧至像侧,所述第一透镜组(11)和所述第二透镜组(12)沿所述光轴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透镜组(11)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组(12)具有正光焦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透镜组(1)还包括光阑(13);所述光阑(13)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组(11)和所述第二透镜组(12)之间;当所述前侧透镜组(1)调焦时,所述第一透镜组(11)、所述第二透镜组(12)和所述光阑(13)共同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11)至少包括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12)至少包括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和一个胶合透镜。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透镜组(2)至少包括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11)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11)、第二透镜(112)、第三透镜(113)和第四透镜(114);所述第一透镜(111)和所述第三透镜(113)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112)和所述第四透镜(114)具有负光焦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12)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五透镜(121)、第六透镜(122)、第七透镜(123)和第八透镜(124);所述第六透镜(122)和所述第七透镜(123)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121)和第八透镜(124)具有负光焦度。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113)为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单透镜或者为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子透镜和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子透镜构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四透镜(114)为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子透镜和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子透镜构成的胶合透镜。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121)为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单透镜或者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子透镜和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子透镜构成的胶合透镜;所述第六透镜(122)为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子透镜和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子透镜构成的胶合透镜。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透镜组(2)包括第九透镜(21);所述第九透镜(21)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九透镜为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子透镜和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子透镜构成的胶合透镜。12.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11)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112)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113)为凹-凸的单一透镜或者凹-凸的胶合透镜,所述第四透镜(114)为凸-凹的胶合透镜。13.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121)为凹-凸的单一透镜或者凹-凸的胶合透镜。所述第六透镜(122)为双凸的胶合透镜,所述第七透镜(123)为凹-凸透镜或者双凸透镜,所述第八透镜(124)为凸-凹透镜。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透镜(21)为双凸的胶合透镜或者凸-凹的胶合透镜。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113)为胶合透镜时,其包括由物侧至像侧设置的第一子透镜(1131)和第二子透镜(1132);所述第一子透镜(1131)为双凹透镜,所述第二子透镜(1132)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114)包括由物侧至像侧设置的第三子透镜(1141)和第四子透镜(1142);所述第三子透镜(1141)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四子透镜(1142)为双凹透镜。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121)为胶合透镜时,其包括由物侧至像侧设置的第五子透镜(1211)和第六子透镜(1212);所述第五子透镜(1211)为凹-凸透镜,所述第六子透镜(1212)为凹-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122)包括由物侧至像侧设置的第七子透镜(1221)和第八子透镜(1222);所述第七子透镜(1221)为双凸透镜,所述第八子透镜(1222)为凹-凸透镜。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透镜(21)为胶合透镜,其包括由物侧至像侧设置的第九子透镜(211)和第十子透镜(212);所述第九子透镜(211)为凸-凹透镜,所述第十子透镜(212)为凸-凹透镜或双凸透镜。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静
申请(专利权)人: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