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147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包含七片透镜。该七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与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中至少其中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成像系统透镜组能同时满足大光圈、短总长及周边影像高成像品质的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具有上述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取像装置及具有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Lens,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of imag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aging system lens group, which comprises seven lenses. The seven lenses are the first lens, the second lens, the third lens, the fourth lens, the fifth lens, the sixth lens and the seventh lens in sequence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The first lens has a positive bending force and its object side surface is convex near the optical axis. The image side surface of the seventh lens is concave near the optical axis. The image side surface of the seventh lens has at least one convex surface at the off-axis, and both the object side surface and the image side surface are non-spherical. At least one surface of the image side surface of the fourth lens and the image side surface of the fifth lens has at least one inversion point. When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the lenses of the imaging system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large aperture, short total length and high imaging quality of the surrounding ima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n image taking device with the lens group of the imaging system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image ta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小型化摄影镜头的蓬勃发展,小型取像模块的需求日渐提高,且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微型化摄影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随着摄影模块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将摄影模块装置于各种智能型电子产品、车用装置、辨识系统、娱乐装置、运动装置与家庭智能辅助系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型手机等装置功能愈来愈强大,消费者对于摄相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严苛。举例来说,使用者会期望在低光源(如夜间)或是动态摄影(曝光时间短)等情形下,仍能用智能型手机进行夜间录像、快速摄影或是拍摄具有足够焦深的照片等,因此需要大光圈的光学镜头。然而现有的大光圈光学镜头通常具有总长太长的缺点,导致光学镜头体积过大。此外,周边影像的成像品质对光圈的大小非常敏感,当光圈太大时,周边影像的成像品质往往不佳。因此,现有的大光圈光学镜头已无法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故为保持周边影像的成像品质,需要发展一兼顾大光圈、短总长及高成像品质的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其中,成像系统透镜组包含七片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成像系统透镜组能同时满足大光圈、短总长及周边影像具有高成像品质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包含七片透镜。该七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与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中至少其中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所有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其满足下列条件:0≦f/R8;0≦f/R10;Td/ΣCT<1.65;以及1.10<|f/f6|+|f/f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取像装置。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包含七片透镜。该七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且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与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中至少其中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所有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所有透镜中色散系数小于40的透镜数量为V40,其满足下列条件:0≦f/R8;0≦f/R10;Td/ΣCT<1.65;1.10<|f/f6|+|f/f7|;以及3≦V40。当f/R8及f/R10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利于缩短后焦距,以维持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小型化。当Td/ΣCT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助于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空间利用,进而缩减成像系统透镜组的体积与总长度以满足小型化的需求。当|f/f6|+|f/f7|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藉由具有较强屈折力的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将影像周边光线汇聚至成像面上,借此增加影像周边的成像品质。当V40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加强成像系统透镜组消除色差的能力,使得周边影像在大光圈的配置下仍能维持良好的成像品质。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2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2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4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三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图25绘示图24的电子装置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图26绘示图24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块图。其中,附图标记:取像装置:10成像镜头:11驱动装置:12电子感光元件:13影像稳定模块:14电子装置:20闪光灯模块:21对焦辅助模块:22影像信号处理器:23用户接口:24影像软件处理器:25被摄物:26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光阑:301、501、601、1101、1102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1111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1112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1121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1122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1130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七片透镜,该七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且该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与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中至少其中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所有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该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其满足下列条件:0≦f/R8;0≦f/R10;Td/ΣCT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30 TW 1061221221.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七片透镜,该七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且该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与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中至少其中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所有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该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其满足下列条件:0≦f/R8;0≦f/R10;Td/ΣCT<1.65;以及1.10<|f/f6|+|f/f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1.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0.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该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其满足下列条件:1.5<|f/f6|+|f/f7|<5.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所有透镜中色散系数小于40的透镜数量为V40,其满足下列条件:3≦V4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56,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67,其满足下列条件:1.0<T67/T12;1.0<T67/T23;1.0<T67/T34;1.0<T67/T45;以及1.0<T67/T5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所有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为ΣCT,其满足下列条件:1.0≦Td/ΣCT≦1.5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所有透镜中色散系数小于30的透镜数量为V30,其满足下列条件:3≦V3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该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所有透镜中色散系数小于20的透镜数量为V20,其满足下列条件:1≦V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其满足下列条件:0.80<TL/ImgH<1.75;1.0<Fno<2.0;以及0<R2/CT1。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30<V2+V3+V4<11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0.50<f×(|f1|+|f2|)/(|f1|×|f2|)<1.65。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相岐林振诚陈俊谚曾昱泰陈纬彧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