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式钩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1128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串联式钩锁装置,包含复数钩锁及可串联每一钩锁的防盗索,每一钩锁包括锁壳单元、移动单元及钩扣单元,而锁壳单元包括有相互嵌合的上、下锁壳,该上、下锁壳均具有形成有一开口的上延壁,该防盗索外径是略小于该两个开口的口径。该移动单元包括可于上锁位置及解锁位置间移动的作动件,及恒使作动件移至上锁位置的弹性件,该作动件形成有可与该两个开口对应的连通口。该钩扣单元包括两个可交叉摆动地枢接于该下锁壳中的锁钩,及两个回复弹件,在上锁位置时,可让该防盗索穿过每一钩锁的开口与连通口,而将所有的钩锁串联共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锁具,特别是指一种可将多数个硬件装置共锁的串联式钩锁装置
技术介绍
科技的发达与进步,使得电子、光电等相关商品亦随的日新月异,在生活中利用不同商品的连接使用以产生多种功能需求,比比皆是。以计算机设备而言,其可连接的硬件装置甚多,如主机、液晶显示器、键盘、打印机、投影机、数字相机、摄影机…等等,相互连接使用以满足如影音、视听等各种不同的需求,提供更为便利与舒适的生活。对于属于高价位的周边硬件装置或商品而言,为防止其遭窃盗,制造厂商通常会在硬件装置上设计锁孔,供使用者以对应数量的锁具,将这些装置予以锁扣,再利用该等锁具上的套索绕于固定物上,以达到防止硬件装置或是商品被搬走盗窃。然而,上述锁具虽然提供了对硬件装置的防盗性,但实用方便性方面仍有遗珠的憾,主要是因为若要将每一种硬件装置分别锁扣,就需购买多数组锁具,每一组锁具均包括有锁体、套索,以及可开启该锁体的钥匙,采购成本将会大幅提高,尤其拥有硬件装置愈多的企业而言,所需耗费的成本也就愈高。再者,由于每一种硬件装置是以一组锁具锁扣,当有愈多种硬件装置时,就会有愈多支相匹配的钥匙,对于硬件管理者而言,不论是保管或携带均极为不便,而且还要能有一套方式以确认锁体与钥匙的对应性,否则将会发生找不到对应钥匙开锁的窘境,在使用上也常常造成困扰。另外,每一组锁具即需有一条套索,当在固定物上圈绕有更多条套索时,其环境将会显得更杂乱破坏环境的整齐。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以将多数硬件装置串联共同锁在单一锁具上的串联式钩锁装置,可提高使用与管理上的方便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锁壳单元可以转动的串联式钩锁装置,以更进一-->步地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于是,本专利技术的串联式钩锁装置,包含复数个钩锁,以及可串联每一钩锁的防盗索,每一钩锁包括锁壳单元、移动单元,及钩扣单元,该锁壳单元包括相互嵌合的上锁壳与下锁壳,该上锁壳具有壳体,及两个间隔地自该壳体向外延伸的上延壁,该壳体形成有穿伸通道,该两个上延壁上形成有两个相对应的开口,该下锁壳是呈筒状并形成有贯通孔。该防盗索的外径是略小于该上锁壳的两个开口的口径。该移动单元包括可相对该锁壳单元于上锁位置及解锁位置间移动的作动件,及恒使该作动件移至该上锁位置的弹性件,该作动件具有介于该两个上延壁之间的板体,及自该板体朝该锁壳单元的穿伸信道延伸的杆体,该板体上形成有可与该上锁壳的两个开口对应相通的连通口。该钩扣单元包括两个可交叉摆动地枢接于该下锁壳中的锁钩,及两个回复弹件,每一锁钩具有位于该下锁壳的贯通孔内的抵推部,及相反于该抵推部并凸出该下锁壳外的勾扣部,该两个回复弹件是恒使该两个锁钩的勾抵部相向靠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串联式钩锁装置,包含复数个钩锁,以及可串联每一钩锁的防盗索,每一钩锁包括锁壳单元、移动单元,及钩扣单元。该锁壳单元具有可相互嵌合第一锁壳与第二锁壳、基座,及套环,该第一、二锁壳均具有一壳体,及自该壳体朝两相反侧延伸的一上延壁与一下围壁,该两个上延壁上形成有两个相对应的开口,该两个下围壁界定出一转动空间,该两个壳体界定出连通该转动空间的穿伸通槽,该基座是可转动地凸设于该转动空间中并形成有贯通孔,该套环是套设于该基座上,该防盗索的外径是略小于该第一、二锁壳的开口的口径。该移动单元包括可相对该锁壳单元于上锁位置及解锁位置间移动的作动件,及恒使该作动件移至该上锁位置的弹性件,该作动件具有介于该两个上延壁之间的板体,及自该板体朝该锁壳单元的穿伸信道延伸的杆体,该板体上形成有可与该第一、二锁壳的开口对应相通的连通口。该锁扣单元包括两个可交叉摆动地枢接于该锁壳单元的基座中的锁钩,及两个回复-->弹件,每一锁钩具有位于该基座的贯通孔内的抵推部,及相反于该抵推部并凸出该套环外的勾扣部,该两个回复弹件是恒使该两个锁钩的勾扣部相向靠合。在该上锁位置时,该作动件是推移该两个锁钩的抵推部,而使该两个勾扣部背离展开,且该作动件的连通口是与该第一、二锁壳的开口相对应,可让该防盗索穿伸过该两个开口与连通口,当移除该防盗索并将该作动件朝远离该锁壳单元方向拉移至该解锁位置时,该作动件不再推移该两个锁钩,透过该两个回复弹件使该两个勾扣部相向靠合。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可以将多数个钩锁个别地锁扣于多数个硬件装置上,搭配该防盗索穿过串联每一钩锁,就能将所有的硬件装置共锁成一体,以提高使用与管理上的方便性。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立体分解图,说明该钩锁的态样;图3是图2的立体组装图;图4是侧视剖面图,说明该钩锁是处于上锁位置;图5是侧视剖面图,说明该钩锁是处于解锁位置;图6是第二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局部剖面图,说明该串联式钩锁装置的态样;图8是侧视剖面图,说明说明该钩锁是处于上锁位置;图9是侧视剖面图,说明说明该钩锁是处于解锁位置;及图10~11是作动示意图,说明该钩锁的锁壳单元是可相对其钩扣单元转动的态样;1钩锁,10、锁壳单元,11、上锁壳,110、穿伸通道,111、壳体,112、上延壁,113、开口,114、插槽,12、下锁壳,120、贯通孔,121、插孔,13、套座,130、槽口,14、定位销,15、第一锁壳,150、穿伸通道,151、壳体,152、上延壁,153、下围壁,154、开口,155、锁固孔,16、第二锁壳,160、转动空间,161、壳体,162、上延壁,163、下围壁,164、开口,165、螺孔,166、定位凹槽,17、基座,171、贯通孔,172、容置-->槽,18、套环,19、固紧件,191、塞柱,20、移动单元,21、作动件,210、连通口,211、板体,212、杆体,213、穿杆,214、突耳,215、凸块,22、弹性件,30、钩扣单元,31、锁钩,311、抵推部,312、勾扣部,32、回复弹件,40、定位单元,41、钢珠,42、弹簧,5、防盗索,6、硬件装置,61、锁孔。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两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的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串联式钩锁装置的较佳实施例,适用于将多数个硬件装置6串联共锁在一起,每一个硬件装置6具有锁孔61。此处所谓的硬件装置6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桌上型计算机主机、笔记型计算机、打印机、投影机、数字相机、摄影机电子商品。该串联式钩锁装置包含多数个可分别锁扣于该多数硬件装置6的钩锁1,以及可穿伸过每一钩锁1的防盗索5。每一钩锁1包括锁壳单元10、移动单元20,及钩扣单元30。如图2、3所示,该锁壳单元10包括相互嵌合的上锁壳11与下锁壳12、一套设于该下锁壳12上的套座13,及复数定位销14。该上锁壳11具有壳体111,及两个间隔地自该壳体111向外延伸的上延壁112。该壳体111形成有贯通的穿伸通道110,及两个位于相对侧的表面上的插槽114,该两个上延壁112上形成有两个相对应的开口113。该下锁壳12是呈矩形筒状并形成有贯通孔120,及复数分别与该上锁壳11的复数插槽114相对应的插孔121。该套座13上形成有连通该贯通孔120的槽口130。每一定位销14是插设于每一插孔12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串联式钩锁装置,包含:    复数钩锁,以及可串联每一钩锁的防盗索,每一钩锁包括:    锁壳单元,包括相互嵌合的上锁壳与下锁壳,该上锁壳具有壳体,及两个间隔地自该壳体向外延伸的上延壁,该壳体形成有穿伸通道,该两个上延壁上形成有两个相对应的开口,该下锁壳是呈筒状并形成有一贯通孔,该防盗索的外径是略小于该上锁壳的两个开口的口径;    移动单元,包括可相对该锁壳单元于上锁位置及解锁位置间移动的作动件,及恒使该作动件移至该上锁位置的弹性件,该作动件具有介于该两个上延壁之间的板体,及自该板体朝该锁壳单元的穿伸信道延伸的杆体,该板体上形成有可与该上锁壳的两个开口对应相通的连通口;及    钩扣单元,包括两个可交叉摆动地枢接于该下锁壳中的锁钩,及两个回复弹件,每一锁钩具有位于该下锁壳的贯通孔内的抵推部,及相反于该抵推部并凸出该下锁壳外的勾扣部,该两个回复弹件是恒使该两个锁钩的勾抵部相向靠合;    在该上锁位置时,该作动件是推移该两个锁钩的抵推部,而使该两个勾扣部背离展开,且该作动件的连通口是与该上锁壳的两个开口相对应,可让该防盗索穿伸过该两个开口与连通口,当移除该防盗索并将该作动件朝远离该锁壳单元方向拉移至该解锁位置时,该作动件不再推移该两个锁钩的抵推部,透过该两个回复弹件的弹力可使该两个锁钩的勾扣部相向靠合。...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6-6-26 20061009975041.一种串联式钩锁装置,包含:复数钩锁,以及可串联每一钩锁的防盗索,每一钩锁包括:锁壳单元,包括相互嵌合的上锁壳与下锁壳,该上锁壳具有壳体,及两个间隔地自该壳体向外延伸的上延壁,该壳体形成有穿伸通道,该两个上延壁上形成有两个相对应的开口,该下锁壳是呈筒状并形成有一贯通孔,该防盗索的外径是略小于该上锁壳的两个开口的口径;移动单元,包括可相对该锁壳单元于上锁位置及解锁位置间移动的作动件,及恒使该作动件移至该上锁位置的弹性件,该作动件具有介于该两个上延壁之间的板体,及自该板体朝该锁壳单元的穿伸信道延伸的杆体,该板体上形成有可与该上锁壳的两个开口对应相通的连通口;及钩扣单元,包括两个可交叉摆动地枢接于该下锁壳中的锁钩,及两个回复弹件,每一锁钩具有位于该下锁壳的贯通孔内的抵推部,及相反于该抵推部并凸出该下锁壳外的勾扣部,该两个回复弹件是恒使该两个锁钩的勾抵部相向靠合;在该上锁位置时,该作动件是推移该两个锁钩的抵推部,而使该两个勾扣部背离展开,且该作动件的连通口是与该上锁壳的两个开口相对应,可让该防盗索穿伸过该两个开口与连通口,当移除该防盗索并将该作动件朝远离该锁壳单元方向拉移至该解锁位置时,该作动件不再推移该两个锁钩的抵推部,透过该两个回复弹件的弹力可使该两个锁钩的勾扣部相向靠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钩锁装置,其特征是,每一钩锁的锁壳单元更包含一套设于该下锁壳上的套座,该套座形成有连通该贯通孔的槽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钩锁装置,其特征是,每一钩锁的移动单元还具有凸设于该作动件的杆体上的穿杆,该弹性件的两端是分别顶抵于该上锁壳的壳体与该穿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钩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单元的作动件还具有两个自该板体朝两相反侧延伸的突耳,以便于拉移该作动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钩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作动件的杆体的端部是呈截头锥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钩锁装置,其特征是每一钩锁的锁壳单元更包含复数定位销,该上锁壳的壳体上形成有复数插槽,该下锁壳上形成有复数分别与该上锁壳的复数插槽相对应的插孔,每一定位销是插设于每一插孔与插槽中,将该上、下锁壳固定在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式钩锁装置,其特征是,每一钩锁的锁壳单元还包含一套设于该下锁壳上的套座,该套座形成有一连通该贯通孔的槽口。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联式钩锁装置,其特征是,每一钩锁的移动单元更具有凸设于该作动件的杆体上的穿杆,该弹性件的两端是分别顶抵于该上锁壳的壳体与该穿杆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联式钩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单元的作动件还具有两个自该板体朝两相反侧延伸的突耳,以便于拉移该作动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联式钩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作动件的杆体的端部是呈截头锥状。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串联式钩锁装置,其特征是,每一钩锁的锁壳单元更包含复数定位销,该上锁壳的壳体上形成有复数插槽,该下锁壳上形成有复数分别与该上锁壳的复数插槽相对应的插孔,每一定位销是插设于每一插孔与插槽中,将该上、下锁壳固定在一起。12.一种串联式钩锁装置,包含:复数钩锁,以及可串联每一钩锁的防盗索,每一钩锁包括:锁壳单元,具有可相互嵌合第一锁壳与第二锁壳、基座,及套环,该第一、二锁壳均具有一壳体,及自该壳体朝两相反侧延伸的一上延壁与一下围壁,该两个上延壁上形成有两个相对应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志
申请(专利权)人:申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