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膏药加工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581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膏药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输送壳体、上冷却壳、布水管和下冷却壳,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安装有输送壳体,输送壳体两端的内侧壁上皆铰接有转辊,所述转辊一侧的装置主体顶端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所述输送壳体上方的一侧设有上冷却壳,上冷却壳下方的装置主体内部固定有下冷却壳,所述下冷却壳与上冷却壳的内部皆固定有冷风机,所述上冷却壳一侧的装置主体顶端通过支撑柱安装有水处理箱,所述装置主体一侧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实现了冷却水质的回收利用功能,而且减少了膏药冷却时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膏药加工用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膏药冷却
,具体为一种膏药加工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膏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古医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之优劣,疗效是根本,膏药属于外治,从而避免了内服药物的毒副作用,再加上疗效确切,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膏药中的药物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然而在膏药的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冷却工作,目前,传统的冷却装置一般自动化程度较低,从而大大的增加了膏药在冷却过程中的劳动强度,还有些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不够理想,甚至有些冷却装置在水冷却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造成大量的浪费,从而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膏药加工用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膏药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输送壳体、上冷却壳、布水管和下冷却壳,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安装有输送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膏药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输送壳体(2)、上冷却壳(3)、布水管(8)和下冷却壳(1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输送壳体(2),输送壳体(2)两端的内侧壁上皆铰接有转辊(11),且相邻转辊(11)之间缠绕有传送带(10),所述转辊(11)一侧的装置主体(1)顶端固定有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9),且转轴(19)远离电机(18)的一端贯穿输送壳体(2)并与转辊(11)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壳体(2)上方的一侧设有上冷却壳(3),上冷却壳(3)下方的装置主体(1)内部固定有下冷却壳(15),且下冷却壳(15)通过通风盘(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膏药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输送壳体(2)、上冷却壳(3)、布水管(8)和下冷却壳(1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输送壳体(2),输送壳体(2)两端的内侧壁上皆铰接有转辊(11),且相邻转辊(11)之间缠绕有传送带(10),所述转辊(11)一侧的装置主体(1)顶端固定有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9),且转轴(19)远离电机(18)的一端贯穿输送壳体(2)并与转辊(11)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壳体(2)上方的一侧设有上冷却壳(3),上冷却壳(3)下方的装置主体(1)内部固定有下冷却壳(15),且下冷却壳(15)通过通风盘(16)与输送壳体(2)连通,所述下冷却壳(15)与上冷却壳(3)的内部皆固定有冷风机(4),所述上冷却壳(3)一侧的装置主体(1)顶端通过支撑柱安装有水处理箱(5),水处理箱(5)内部的一侧设有喷洒室(6),所述水处理箱(5)远离喷洒室(6)的一侧设有回收室(7),回收室(7)与喷洒室(6)位置处的水处理箱(5)底端皆固定有布水管(8),所述水处理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老同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