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中给煤口优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528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中给煤口优化装置,包括送煤管、一次风管、送风管一、吹送风管道、托煤板、外壳、进煤管、送风管二以及二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右端设有送风管一,所述送风管一装配在吹送风管道左端,所述吹送风管道上端安装有托煤板,所述托煤板镶嵌在外壳下端,所述外壳左端设置有进煤管,所述进煤管右端安装有托煤板,所述进煤管左端设置有送风管二,所述送风管二左端安装有二次风管,该设计实现二次吹送风,加大吹送风喷口面积,也可使播煤口产生虹吸效果落煤口附近形成微负压,增加落煤流畅性,并进一步抑制反烟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播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中给煤口优化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中给煤口优化装置,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中给煤口优化

技术介绍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过去几十年来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在工业、电力等各种领域,它具有宽负荷调节性好、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氮氧化物排放相对低等优势。现有循环流化床低氮燃烧技术锅炉正压给煤方式下容易出现堵煤及反烟现象,在低氮燃烧技术下,一次风量降低并且增加炉内循环灰浓度使得炉内的灰循环浓度很高,炉内燃烧区域正压很大,炉内烟气反窜至给煤管,烟气碰到温度低的煤,水分析出来,更加剧了堵煤,严重时烟气可以反窜至给煤机,造成给煤机的皮带超温,皮带滚筒处黏煤严重,皮带跑偏,给煤机内积存大量较潮湿的煤,给煤管处的正压还造成运行人员无法及时地处理堵煤,也无法从给煤管的观察孔处观察下煤与炉内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中给煤口优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便于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播煤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中给煤口优化装置,包括主体结构以及送煤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一次风管(1)、送风管一(2)、吹送风管道(3)、托煤板(4)、外壳(5)、进煤管(6)、送风管二(7)以及二次风管(8),所述一次风管(1)右端设有送风管一(2),所述送风管一(2)装配在吹送风管道(3)左端,所述吹送风管道(3)上端安装有托煤板(4),所述托煤板(4)镶嵌在外壳(5)下端,所述外壳(5)左端设置有进煤管(6),所述进煤管(6)右端安装有托煤板(4),所述进煤管(6)左端设置有送风管二(7),所述送风管二(7)左端安装有二次风管(8),所述进煤管(6)上端装配有送煤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中给煤口优化装置,包括主体结构以及送煤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一次风管(1)、送风管一(2)、吹送风管道(3)、托煤板(4)、外壳(5)、进煤管(6)、送风管二(7)以及二次风管(8),所述一次风管(1)右端设有送风管一(2),所述送风管一(2)装配在吹送风管道(3)左端,所述吹送风管道(3)上端安装有托煤板(4),所述托煤板(4)镶嵌在外壳(5)下端,所述外壳(5)左端设置有进煤管(6),所述进煤管(6)右端安装有托煤板(4),所述进煤管(6)左端设置有送风管二(7),所述送风管二(7)左端安装有二次风管(8),所述进煤管(6)上端装配有送煤管(9),所述进煤管(6)下方设有送风管一(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中给煤口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送风管道(3)装配在锅炉左端,所述吹送风管道(3)右端设有扁口式喷头,且扁口式喷头装配在锅炉内,所述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玉玺刘龙王中林谷风宝宫晴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先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