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跨现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281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边跨现浇支架,包括竖立于墩柱承台上的第一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立柱、以及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与第二支撑立柱共同承托的组合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立柱设有三根,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高度,且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顶部之间设置连接梁以水平承托所述组合支架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边跨现浇支架受力合理且支撑牢固。连接梁还可以作为后续箱梁横转到位后,将箱梁与现浇支架进行牢固连接的桥梁,结构灵活,能够实现支架功能的多样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跨现浇支架
本技术涉及现浇箱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边跨现浇支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现浇箱梁施工中,一般采用临时支架对箱梁主体进行支撑,包括在箱梁内部搭设满布式支架、在箱梁的底板及翼板下方搭设支架、以及在支架底部设置支撑底座。尽管现有技术中支架的搭设多种多样,看似稳固,但由于缺乏合理的布设,这些支架在恶劣的环境中难以稳固支撑,比如台风天气中,这种支架将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涉及转体施工时,由于支架的灵活性不足,难以配合转体系统进行锚固体系等结构体系的加设。为此,传统的支架系统必须拆除部分支架结构从而腾出空间,如此一来,将打破原来支架受力体系的平衡。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支撑牢固、支架结构灵活的边跨现浇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牢固且支架结构灵活的边跨现浇支架。为实现该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边跨现浇支架,包括竖立于墩柱承台上的第一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立柱、以及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与第二支撑立柱共同承托的组合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立柱设有三根,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高度,且所述第二支撑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跨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立于墩柱承台上的第一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立柱、以及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与第二支撑立柱共同承托的组合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立柱设有三根,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高度,且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顶部之间设置连接梁以水平承托所述组合支架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跨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立于墩柱承台上的第一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立柱、以及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与第二支撑立柱共同承托的组合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立柱设有三根,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高度,且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顶部之间设置连接梁以水平承托所述组合支架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跨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支架包括两端分别搭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顶端的两对承重梁,以及正交设于所述承重梁上且等间距分布的分配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跨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与承台上对应的第一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与地面上对应的第二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二预埋件设置在水平高度高于墩身承台的临时支墩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跨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中部设有若干辅助支撑杆,所述辅助支撑杆与墩身上对应的第三预埋件连接,以将所述支撑立柱与墩身相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跨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之间、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之间设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怀刚张红阳高世强肖向荣赵升辉陶坡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