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76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校平机,包括校平机主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校平机主体底部设置有板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液压泵将液压油通过连接管流入液压杆内,液压油顶起液压杆内的活塞杆上升,活塞杆上升后顶起内剪叉臂和外剪叉臂的连接杆,升降平台板梁上升,从而完成对设备整体的高度调节,通过水平仪观察,通过底座底部四周设置的水平调整组件进行调整安装,旋出螺栓,将设备置于水平调整组件的滑块上,然后开始旋入螺栓,调整设备整体水平,顺时针旋动时设备上升,反时针时设备下降,调好后压紧螺母,在设备长时间工作后通过同样方式进行调整,完成设备的水平调节。

A Level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vel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of the leveling machine, a first through hole and a second through hole.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leveling machine is provided with a plate bea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safe and convenient use. The hydraulic pump flows hydraulic oil into the hydraulic rod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ipe, the hydraulic oil lifts the piston rod in the hydraulic rod, the connecting rod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hear fork arms lifts after the piston rod rises, and the plate beam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rises, thus completing the height adjustment of the equipment as a whole.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level meter, the piston rod is lifted around the bottom of the base. Set up the level adjustment component to adjust and install, screw out the bolt, put the equipment on the slider of the level adjustment component, then start screwing the bolt, adjust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equipment, clockwise rotation when the equipment rises,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when the equipment drops, after adjusting the pressure nut, after a long period of work, through the same way to adjust the equipment to complete the level adju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平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为一种校平机。
技术介绍
校平机是板材加工中常用的设备,校平机的定型主要取决于被校带材的厚度、材质和要求,料越厚所需结构刚性要越好,辊数越少,辊经越大,功率越大(幅宽一定),反之亦然,校平机主要应用于矫正各种规格板材及剪切成块的板材。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校平机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校平机与其它设备配合使用,针对不同的设备以及实际操作使用过程中都需对校平机的高度进行调节,一般对设备的水平度进行调节要在设备安装时,同时在后期工作完成后对设备的水平度进行调整需要对设备进行搬运后进行调节,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校平机,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校平机与其它设备配合使用,针对不同的设备以及实际操作使用过程中都需对校平机的高度进行调节,一般对设备的水平度进行调节要在设备安装时,同时在后期工作完成后对设备的水平度进行调整需要对设备进行搬运后进行调节,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校平机,包括校平机主体、板梁、内剪叉臂、外剪叉臂、连接杆、水平仪、电控箱、控制板、液压杆、液压泵、连接管、底座、水平调整组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校平机主体底部设置有板梁,所述板梁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内剪叉臂,所述板梁底部两侧且位于内剪叉臂外侧设置有外剪叉臂,所述校平机主体一侧设置有水平仪,所述内剪叉臂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校平机主体另一侧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一侧设置有控制板,所述连接杆一侧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一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液压杆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且位于底座顶部一侧设置有液压泵,所述底座底部四周均设置有水平调整组件,所述水平调整组件包括螺母、螺栓、滑块、垫铁和橡胶垫,所述水平调整组件底部设置有垫铁,所述垫铁底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垫铁一侧内部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外侧且位于垫铁一侧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栓一端外侧且位于垫铁顶部设置有滑块,所述垫铁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滑块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控制板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校平机主体和液压泵输入端。优选的,所述内剪叉臂和外剪叉臂表面四周均设置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校平机主体和板梁通过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内剪叉臂和外剪叉臂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内剪叉臂、外剪叉臂和板梁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内剪叉臂、外剪叉臂和底座通过铰链连接。优选的,所述液压杆、液压泵和连接管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垫。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内侧设置有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控制板开启液压泵,液压泵将液压油通过连接管流入液压杆内,液压油顶起液压杆内的活塞杆上升,活塞杆上升后顶起内剪叉臂和外剪叉臂的连接杆,升降平台板梁上升,从而完成对设备整体的高度调节,通过液压泵工作,液压油回流完成下降,通过水平仪观察,通过底座底部四周设置的水平调整组件进行调整安装,旋出螺栓,将设备置于水平调整组件的滑块上,然后开始旋入螺栓,调整设备整体水平,顺时针旋动时设备上升,反时针时设备下降,调好后压紧螺母,在设备长时间工作后通过同样方式进行调整,完成设备的水平调节。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水平调整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垫铁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滑块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校平机主体;2、板梁;3、内剪叉臂;4、外剪叉臂;5、连接杆;6、水平仪;7、电控箱;8、控制板;9、液压杆;10、液压泵;11、连接管;12、底座;13、水平调整组件;14、螺母;15、螺栓;16、滑块;17、垫铁;18、橡胶垫;19、第一通孔;20、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校平机,包括校平机主体1、板梁2、内剪叉臂3、外剪叉臂4、连接杆5、水平仪6、电控箱7、控制板8、液压杆9、液压泵10、连接管11、底座12、水平调整组件13、第一通孔19和第二通孔20,校平机主体1底部设置有板梁2,板梁2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内剪叉臂3,板梁2底部两侧且位于内剪叉臂3外侧设置有外剪叉臂4,校平机主体1一侧设置有水平仪6,内剪叉臂3一侧设置有连接杆5,校平机主体1另一侧设置有电控箱7,电控箱7一侧设置有控制板8,连接杆5一侧设置有液压杆9,液压杆9一端设置有底座12,液压杆9一侧设置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一端且位于底座12顶部一侧设置有液压泵10,底座12底部四周均设置有水平调整组件13,水平调整组件13包括螺母14、螺栓15、滑块16、垫铁17和橡胶垫18,水平调整组件13底部设置有垫铁17,垫铁17底部设置有橡胶垫18,垫铁17一侧内部安装有螺栓15,螺栓15外侧且位于垫铁17一侧设置有螺母14,螺栓15一端外侧且位于垫铁17顶部设置有滑块16,垫铁17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9,滑块16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20,控制板8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校平机主体1和液压泵10输入端。为了更好提供支撑强度,保护设备,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剪叉臂3和外剪叉臂4表面四周均设置有加强筋。为了紧密连接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校平机主体1和板梁2通过焊接连接。为了更好进行升降操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剪叉臂3和外剪叉臂4通过铰链连接,内剪叉臂3、外剪叉臂4和板梁2通过铰链连接,内剪叉臂3、外剪叉臂4和底座12通过铰链连接。为了保证密封性,防止液压油泄露,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液压杆9、液压泵10和连接管11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垫。为了便于连接和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通孔20内侧设置有螺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控制板8开启液压泵10,液压泵10将液压油通过连接管11流入液压杆9内,液压油顶起液压杆9内的活塞杆上升,活塞杆上升后顶起连接杆5,从而带动连接杆5两侧的内剪叉臂3和外剪叉臂4上升,进而与内剪叉臂3和外剪叉臂4铰链连接的升降平台板梁2上升,从而完成对设备整体的高度调节,通过液压泵10工作,液压油回流完成下降,通过水平仪6观察,通过底座12底部四周设置的水平调整组件13进行调整安装,旋出螺栓15,将设备置于水平调整组件13的滑块16上,然后螺栓15穿过第一通孔19旋入第二通孔20,调整设备整体水平,顺时针旋动时设备上升,反时针时设备下降,调好后压紧螺母14,在设备长时间工作后通过同样方式进行调整,完成设备的水平调节。整体高度和水平度调节完毕后通过控制板8控制校平机主体1开始进行工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校平机,包括校平机主体(1)、板梁(2)、内剪叉臂(3)、外剪叉臂(4)、连接杆(5)、水平仪(6)、电控箱(7)、控制板(8)、液压杆(9)、液压泵(10)、连接管(11)、底座(12)、水平调整组件(13)、第一通孔(19)和第二通孔(20),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平机主体(1)底部设置有板梁(2),所述板梁(2)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内剪叉臂(3),所述板梁(2)底部两侧且位于内剪叉臂(3)外侧设置有外剪叉臂(4),所述校平机主体(1)一侧设置有水平仪(6),所述内剪叉臂(3)一侧设置有连接杆(5),所述校平机主体(1)另一侧设置有电控箱(7),所述电控箱(7)一侧设置有控制板(8),所述连接杆(5)一侧设置有液压杆(9),所述液压杆(9)一端设置有底座(12),所述液压杆(9)一侧设置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一端且位于底座(12)顶部一侧设置有液压泵(10),所述底座(12)底部四周均设置有水平调整组件(13),所述水平调整组件(13)包括螺母(14)、螺栓(15)、滑块(16)、垫铁(17)和橡胶垫(18),所述水平调整组件(13)底部设置有垫铁(17),所述垫铁(17)底部设置有橡胶垫(18),所述垫铁(17)一侧内部安装有螺栓(15),所述螺栓(15)外侧且位于垫铁(17)一侧设置有螺母(14),所述螺栓(15)一端外侧且位于垫铁(17)顶部设置有滑块(16),所述垫铁(17)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9),所述滑块(16)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20),所述控制板(8)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校平机主体(1)和液压泵(10)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平机,包括校平机主体(1)、板梁(2)、内剪叉臂(3)、外剪叉臂(4)、连接杆(5)、水平仪(6)、电控箱(7)、控制板(8)、液压杆(9)、液压泵(10)、连接管(11)、底座(12)、水平调整组件(13)、第一通孔(19)和第二通孔(20),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平机主体(1)底部设置有板梁(2),所述板梁(2)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内剪叉臂(3),所述板梁(2)底部两侧且位于内剪叉臂(3)外侧设置有外剪叉臂(4),所述校平机主体(1)一侧设置有水平仪(6),所述内剪叉臂(3)一侧设置有连接杆(5),所述校平机主体(1)另一侧设置有电控箱(7),所述电控箱(7)一侧设置有控制板(8),所述连接杆(5)一侧设置有液压杆(9),所述液压杆(9)一端设置有底座(12),所述液压杆(9)一侧设置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一端且位于底座(12)顶部一侧设置有液压泵(10),所述底座(12)底部四周均设置有水平调整组件(13),所述水平调整组件(13)包括螺母(14)、螺栓(15)、滑块(16)、垫铁(17)和橡胶垫(18),所述水平调整组件(13)底部设置有垫铁(1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时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恒久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