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凹式多孔型风力机增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9157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式多孔型风力机增能装置,包括多孔导流板(1)、用于支撑或移动多孔导流板(1)的基座(2)和支架(3);所述多孔导流板(1)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多孔导流板(1)包括中间的主板(4)和两侧的副板(5),主板(4)及副板(5)上分布着孔洞(6),所述主板(4)与风力机旋转平面平行,主板(4)与风力机旋转平面之间的距离为主板中间高度的0~7倍;所述副板(5)与风力机旋转平面呈0~90度夹角,且沿空气主流向方向,呈渐缩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利用风力机下叶尖高度以下的低速风资源,能够提高风能转换效率、降低工程造价,且环境友好,适用于分布式风电项目开发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式多孔型风力机增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凹式多孔型风力机增能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产业在全球取得飞速发展。据全球风能委员GWEC统计,截止2017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539GW,其中,我国累计装机容量188.4GW,风力发电量约占全国用电量的4.8%。风力发电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分布式风力发电以及低风速风力发电领域,前景非常可观。风力发电机通常运行在大气边界层的底层,而底层大气边界层具有风切变较大、风速较低以及湍流强度较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为了高效、平稳地发电,往往不得不提高风力机塔架的高度,从而大大地增加了风力机的建设成本。2018年,国家能源局又先后发布了逐步取消风电补贴及风电平价上网的征求意见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技术革新、降低风电建设成本、提高风资源利用率对于风电企业的发展显得更为迫在眉睫。CN108204330A公开了一种风力机增能器,在风力机前方设置流线型的导流板,以提高风力机叶轮区域的空气流速,达到提高风力机发电量的目的,同时在具体实施例中还涉及到环绕式风力增能器以及适用于多机组的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凹式多孔型风力机增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导流板(1)、用于支撑或移动多孔导流板(1)的基座(2)和支架(3);所述多孔导流板(1)包括中间的主板(4)和两侧的副板(5),主板(4)及副板(5)上分布着孔洞(6),所述主板(4)与风力机旋转平面平行,主板(4)与风力机旋转平面之间的距离为主板中间高度的0~7倍;所述副板(5)与风力机旋转平面呈0~90度夹角,且沿空气主流向方向,呈渐缩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式多孔型风力机增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导流板(1)、用于支撑或移动多孔导流板(1)的基座(2)和支架(3);所述多孔导流板(1)包括中间的主板(4)和两侧的副板(5),主板(4)及副板(5)上分布着孔洞(6),所述主板(4)与风力机旋转平面平行,主板(4)与风力机旋转平面之间的距离为主板中间高度的0~7倍;所述副板(5)与风力机旋转平面呈0~90度夹角,且沿空气主流向方向,呈渐缩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式多孔型风力机增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流板(1)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多孔导流板(1)为等厚度或上薄下厚结构,与厚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为不等高空间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式多孔型风力机增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流板(1)的高度从中心位置沿长度方向先增高后减小或先增高后不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式多孔型风力机增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4)长度l1为2.0~2.4倍风力机半径R,主板(4)中心位置的高度h1与风力机轮毂高度H比值为0.05~0.35,沿着长度方向移动,高度逐渐增大;所述主板(4)高度轮廓线为半径r1=0.65~0.95倍风力机轮毂高度的圆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惠文郑源杨春霞张玉全阚阚张步恩付士凤赵梦晌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