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廊的施工方法及受力桩、预应力组合支护及管廊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廊的施工方法及受力桩、预应力组合支护及管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支护和管廊施工,分为两种:第一种、支护与管廊分开施工;第二种、支护和管廊合并施工。第一种方法支护与管廊分开施工较为普遍,支护先行施工,后期管廊施工,缺点是工程量大,占用场地,工期长,土质较差时需要地基加固,造价高。第二种技术存在于理论,实际较少采用,缺点是防水效果无法实现,支护桩与桩搭接无法有效处理,开挖出的桩身达不到作为廊体的要求,多仓管廊无法施工。时间上,支护桩与管廊前后施工,导致工期长,占用公共资源;空间上,支护与管廊分开设置,支护必须预留管廊施工工作面,导致开挖面大,工程量增加,风险增加,造价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廊的施工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跳打方式向土壤中打入多个受力桩,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受力桩之间打入连接板桩,形成组合支护,至少平行地打入两排所述组合支护;(2)、在每排所述组合支护的上部分别安装钢围檩,在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跳打方式向土壤中打入多个受力桩(1),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受力桩(1)之间打入连接板桩(2),形成组合支护,至少平行地打入两排所述组合支护;(2)、在每排所述组合支护的上部上分别安装钢围檩(3),在相邻个钢围檩(3)之间安装钢支撑(4),再进行土方开挖将钢支撑(4)下方的土挖除;(3)、待土方开挖结束,通过受力桩(1)上预制的金属连接模块(15),在相邻地两排组合支护之间连接钢筋(5),现浇至少两层层板(72)与左右两侧分别贴附在所述组合支护上的墙板(71),使得钢筋(5)、层板(72)和墙板(71)连成一个具有管 ...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14 CN 20171057712201.一种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跳打方式向土壤中打入多个受力桩(1),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受力桩(1)之间打入连接板桩(2),形成组合支护,至少平行地打入两排所述组合支护;(2)、在每排所述组合支护的上部上分别安装钢围檩(3),在相邻个钢围檩(3)之间安装钢支撑(4),再进行土方开挖将钢支撑(4)下方的土挖除;(3)、待土方开挖结束,通过受力桩(1)上预制的金属连接模块(15),在相邻地两排组合支护之间连接钢筋(5),现浇至少两层层板(72)与左右两侧分别贴附在所述组合支护上的墙板(71),使得钢筋(5)、层板(72)和墙板(71)连成一个具有管廊腔(73)的廊体(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4)、将相邻两排所述组合支护上部之间的钢围檩(3)与钢支撑(4)拆除;(5)、回填土,将所述管廊覆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2)步骤土方开挖过程中,每隔2-4米的深度,继续在每排所述组合支护上安装钢围檩(3),在相邻个钢围檩(3)之间安装钢支撑(4),再继续开挖至所需深度;在第(3)步骤建廊体(7)的过程中,沿着从上到下的方向或是从下到上的方向,依次建造廊体(7),并在建造下一个廊体(7)之前,先将位于对应该廊体(7)空间内的钢围檩(3)与钢支撑(4)拆除。4.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3管廊的施工方法的受力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桩由钢筋(5)、混凝土一体预制成型,并且在所述受力桩的同一面上沿其长度方向预制设置有至少两个金属连接模块(15),所述连接模块上设置有多...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