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劈裂预制混凝土管桩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管桩
,具体为一种抗劈裂预制混凝土管桩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混凝土管桩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现有的混凝土管桩技术中,不便于混凝土管桩之间连接,同时混凝土管桩不具有良好的抗劈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劈裂预制混凝土管桩及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劈裂预制混凝土管桩,包括第一混凝土管桩、第二混凝土管桩、固定板、连接板、圆孔、紧固螺栓、支撑板、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调节螺母、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混凝土管桩,所述第一混凝土管桩顶端设置有第二混凝土管桩,所述第一混凝土管桩与第二混凝土管桩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侧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混凝土管桩底部开设有第一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劈裂预制混凝土管桩,包括第一混凝土管桩(1)、第二混凝土管桩(2)、固定板(3)、连接板(4)、圆孔(5)、紧固螺栓(6)、支撑板(7)、第一定位柱(8)、第二定位柱(9)、调节螺母(10)、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管桩(1),所述第一混凝土管桩(1)顶端设置有第二混凝土管桩(2),所述第一混凝土管桩(1)与第二混凝土管桩(2)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内侧安装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顶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定位柱(8),所述第二混凝土管桩(2)底部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1),且第一定位柱(8)与第一定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劈裂预制混凝土管桩,包括第一混凝土管桩(1)、第二混凝土管桩(2)、固定板(3)、连接板(4)、圆孔(5)、紧固螺栓(6)、支撑板(7)、第一定位柱(8)、第二定位柱(9)、调节螺母(10)、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管桩(1),所述第一混凝土管桩(1)顶端设置有第二混凝土管桩(2),所述第一混凝土管桩(1)与第二混凝土管桩(2)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内侧安装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顶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定位柱(8),所述第二混凝土管桩(2)底部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1),且第一定位柱(8)与第一定位孔(11)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混凝土管桩(1)顶端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2),所述连接板(4)底部安装有第二定位柱(9),所述第二定位柱(9)与第二定位孔(12)配合连接,所述固定板(3)两侧均安装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外侧开设有圆孔(5),所述圆孔(5)内部设置有紧固螺栓(6),所述紧固螺栓(6)外侧套接有调节螺母(10)。2.一种抗劈裂预制混凝土管桩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钢筋笼绑扎;步骤二,入模;步骤三,混凝土灌注;步骤四,张拉;步骤五,离心成型;步骤六,蒸压养护;步骤七,脱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一中,将经过处理的主筋装入绑扎机的拉伸小车中的圆盘上,小车可在横向的导轨上运动,适应不同桩长钢筋笼的需要,箍筋放置在绑扎机内的圆盘上,小车以固定的速度运动,圆盘上的钢筋则以不断在主筋上缠绕形成钢筋笼,主筋与箍筋用电焊点焊,不用绑扎;在所述的步骤二中,当钢筋笼绑扎完成后,使用桁架吊车将钢筋笼吊入预制模中,钢筋笼两端均设有螺帽,将钢筋笼吊入钢模后,两端采用环形的钢板与其固定,钢板上设置有与螺帽相对应的螺栓,张拉端的设置与另一端的形式不同,其钢模中的空隙即为张拉空隙,当钢筋笼安装完成以后,桁架吊车将其吊入混凝土灌注区中等待灌装;在所述的步骤三中,钢筋笼的位置放置不应偏移,要固定稳固,混凝土灌注区,有相应的灌注车,在操作台侧导轨上运行,一根桩的混凝土用量均控制在一车,小车在中空的半开模上运行,下部露出的混凝土逐渐填筑入模型中,当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在钢模的周围环绕一圈棉线防止混凝土中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剑峰,陈天富,周德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宝丰管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