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翔年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用弧形打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22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弧形打孔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精确控制打孔位置,安全性高的建筑施工用弧形打孔设备。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弧形打孔设备,包括有底板、垫块、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移动板、第一电机、小齿轮、第一轴承座、转轴、大齿轮、摆动杆、导套等;底板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垫块,底板顶部中间开有安装槽,安装槽下内壁中部设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顶端连接有移动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用户向左移动连接杆,同时用户控制第二电机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将打孔位置进行精确地固定。用户通过转动推手,固定住了冲击钻的纵向位置,使得冲击钻不会随意左右移动,有效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A kind of arc drilling equipment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unch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n arc punching device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n arc punching device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which can accurately control the drilling position and has high safety.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as follows: an arc punch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a pad, a first slide rail, a first slide block, a moving plate, a first motor, a pinion, a first bearing seat, a rotating shaft, a big gear, a swing rod, a guide sleeve, etc. A pad block is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an installation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op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a first slide rail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The sliding type on a slide rai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e block, and the top end of the first slide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a moving plate. The invention precisely fixes the punching position by moving the connecting rod to the left and controlling the second motor to rotate clockwise or counterclockwise. The user fixes the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the percussion drill by rotating the pusher, so that the percussion drill can not move left or right at will,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occurrence of d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弧形打孔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弧形打孔设备。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在建筑施工时通常需要对墙壁等物体进行打孔,当工人在对墙壁进行打孔的时候,通常是采用手持式的打孔机进行的,工人手臂力量有限,而打孔机通常是比较重的,再加上打孔机在打孔的时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力度,导致工人很难精确把控打孔的位置,而且,如果工人没有控制好机子,稍不留神,很有可能会因为没有拿稳机子而让机子掉落下来,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工人对墙壁打孔时打孔位置不精确,打孔时安全保障低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精确控制打孔位置,安全性高的建筑施工用弧形打孔设备。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弧形打孔设备,包括有底板、垫块、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移动板、第一电机、小齿轮、第一轴承座、转轴、大齿轮、摆动杆、导套、冲击钻和第一螺栓,底板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垫块,底板顶部中间开有安装槽,安装槽下内壁中部设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顶端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左侧的输出轴上设有小齿轮,移动板顶部左侧连接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过盈连接有转轴,转轴右部设有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转轴顶部左侧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杆左端连接有导套,导套内放置有冲击钻,导套左侧中部开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旋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固定住冲击钻。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连接板、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一连接块、第二轴承座、第二电机、螺杆、连接杆、第二连接块、第三滑块、第三滑轨、升降板和凹形板,连接板顶部中间嵌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中部开有第二螺纹孔,连接板顶部左侧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右侧连接有第二轴承座,连接板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左侧的输出轴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螺杆,螺杆旋进第二螺纹孔内,螺杆左部与第二轴承座过盈配合,第一连接块顶部与第二滑块顶部均铰接有连接杆,两根连接杆中部互相铰接,升降板底部左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块,升降板底部右侧嵌有第三滑轨,第三滑轨上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块,右侧的连接杆左端与第二连接块底部铰接,左侧的连接杆右端与第三滑块底部铰接,升降板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凹形板,左右两侧的垫块分别放置于左右两侧的凹形板的凹陷处。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第二螺栓和推手,移动板右侧开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内旋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右端连接有推手。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第三螺栓和螺母,左右两侧的垫块和凹形板上均开有通孔,左右两侧的通孔内均设有第三螺栓,第三螺栓左右两侧均旋有螺母。当用户需要使用本设备进弧形打孔时,用户将本设备放置在需要打孔的墙壁右侧,用户将冲击钻的钻头与墙壁接触并启动冲击钻,用户控制第一电机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转动,第一电机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转动,大齿轮带动转轴及其上部件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转动,从而带动冲击钻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转动,便可在墙面上打出弧形的孔,用户还可向左推动移动板,移动板带动第一轴承座及其上部件向左移动,从而带动冲击钻向左移动,进而根据不同厚度的墙体调节冲击钻的位置,当用户在墙面上打好弧形孔,用户关闭冲击钻,用户关闭第一电机,用户向右移动移动板,移动板带动第一轴承座及其上部件向右移动回原位,当现有的冲击钻被损坏,用户便可逆时针转动第一螺栓,当第一螺栓不与冲击钻接触,用户将冲击钻从导套内取出,用户将新的冲击钻放入导套内,用户顺时针转动第一螺栓,使得第一螺栓将新的冲击钻夹紧在导套内即可。当用户使用本设备对墙面进行打孔时,如果需要钻孔的位置比较高,用户控制第二电机顺时针转动,第二电机带动螺杆顺时针转动,螺杆带动第二滑块向左移动,在左右两侧的连接杆的配合下使得升降板及其上部件上升,从而带动冲击钻向上移动,第三滑块向左移动,当升降板上升至合适高度,用户关闭第二电机,用户便可开始对墙面进行打孔,当用户打孔完毕,用户控制第二电机逆时针转动,第二电机带动螺杆逆时针转动,螺杆带动第二滑块向右移动,在左右两侧的连接杆的配合下使得升降板及其上部件下降,从而带动冲击钻向下移动,第三滑块向右移动,当升降板下降至原位,用户关闭第二电机即可。第二螺栓和推手的配合使得用户在不需要使用本设备时,推手可以很好地挡住移动板及其上部件的行程,使得冲击钻不会随意向左移动,从而避免了危险的发生,同时,在用户使用本设备进行打孔时,推手的设置方便了用户向左或向右推动移动板,方便了用户进行墙面打孔。第三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使得垫块及其上部件可以更加稳固地放置在凹形板上,当用户需要将垫块及其上部件从凹形板上取下时,用户将螺母从螺栓上旋出,并将螺栓从通孔内取出,用户便可将垫块及其上部件从凹形板上取下,当用户需要再次将垫块及其上部件从凹形板上放置在凹形板上时,用户将左右两侧的垫块分别放置在左右两侧的凹形板上,用户将螺栓插入通孔内,并将左右两侧的螺母旋在螺栓上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用户向左移动连接杆,同时用户控制第二电机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将打孔位置进行精确地固定。用户通过转动推手,固定住了冲击钻的纵向位置,使得冲击钻不会随意左右移动,有效避免了危险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板,2.垫块,3.安装槽,4.第一滑轨,5.第一滑块,6.移动板,7.第一电机,8.小齿轮,9.第一轴承座,10.转轴,11.大齿轮,12.摆动杆,13.导套,14.冲击钻,15.第一螺纹孔,16.第一螺栓,17.连接板,18.第二滑轨,19.第二滑块,20.第二螺纹孔,21.第一连接块,22.第二轴承座,23.第二电机,24.螺杆,25.连接杆,26.第二连接块,27.第三滑块,28.第三滑轨,29.升降板,30.凹形板,31.第三螺纹孔,32.第二螺栓,33.推手,34.通孔,35.第三螺栓,36.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本文中为零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如: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实施例1一种建筑施工用弧形打孔设备,如图1-4所示,包括有底板1、垫块2、第一滑轨4、第一滑块5、移动板6、第一电机7、小齿轮8、第一轴承座9、转轴10、大齿轮11、摆动杆12、导套13、冲击钻14和第一螺栓16,底板1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垫块2,底板1顶部中间开有安装槽3,安装槽3下内壁中部设有第一滑轨4,第一滑轨4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顶端连接有移动板6,移动板6顶部右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弧形打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垫块(2)、第一滑轨(4)、第一滑块(5)、移动板(6)、第一电机(7)、小齿轮(8)、第一轴承座(9)、转轴(10)、大齿轮(11)、摆动杆(12)、导套(13)、冲击钻(14)和第一螺栓(16),底板(1)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垫块(2),底板(1)顶部中间开有安装槽(3),安装槽(3)下内壁中部设有第一滑轨(4),第一滑轨(4)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顶端连接有移动板(6),移动板(6)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左侧的输出轴上设有小齿轮(8),移动板(6)顶部左侧连接有第一轴承座(9),第一轴承座(9)内过盈连接有转轴(10),转轴(10)右部设有大齿轮(11),大齿轮(11)与小齿轮(8)啮合,转轴(10)顶部左侧连接有摆动杆(12),摆动杆(12)左端连接有导套(13),导套(13)内放置有冲击钻(14),导套(13)左侧中部开有第一螺纹孔(15),第一螺纹孔(15)内旋有第一螺栓(16),第一螺栓(16)固定住冲击钻(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弧形打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垫块(2)、第一滑轨(4)、第一滑块(5)、移动板(6)、第一电机(7)、小齿轮(8)、第一轴承座(9)、转轴(10)、大齿轮(11)、摆动杆(12)、导套(13)、冲击钻(14)和第一螺栓(16),底板(1)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垫块(2),底板(1)顶部中间开有安装槽(3),安装槽(3)下内壁中部设有第一滑轨(4),第一滑轨(4)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顶端连接有移动板(6),移动板(6)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左侧的输出轴上设有小齿轮(8),移动板(6)顶部左侧连接有第一轴承座(9),第一轴承座(9)内过盈连接有转轴(10),转轴(10)右部设有大齿轮(11),大齿轮(11)与小齿轮(8)啮合,转轴(10)顶部左侧连接有摆动杆(12),摆动杆(12)左端连接有导套(13),导套(13)内放置有冲击钻(14),导套(13)左侧中部开有第一螺纹孔(15),第一螺纹孔(15)内旋有第一螺栓(16),第一螺栓(16)固定住冲击钻(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弧形打孔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连接板(17)、第二滑轨(18)、第二滑块(19)、第一连接块(21)、第二轴承座(22)、第二电机(23)、螺杆(24)、连接杆(25)、第二连接块(26)、第三滑块(27)、第三滑轨(28)、升降板(29)和凹形板(30),连接板(17)顶部中间嵌有第二滑轨(18),第二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翔年
申请(专利权)人:李翔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