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02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其中顶层框架位于底层框架的正上方,竖杆的上端分别连接顶层框架的边缘,下端分别连接底层框架的边缘,竖杆用于接触冲击锤钻出的钻孔的侧壁,顶层框架的中部用于连接冲击钻钢丝绳,底层框架的中部用于连接冲击锤。较佳地,顶层框架为顶层正六边形框架,底层框架为底层正六边形框架,竖杆的数目为6根,上端分别连接顶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下端分别连接底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还包括台体框架,位于若干竖杆内并设置在底层框架的中部用于套设在冲击锤的顶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冲击钻辅助冲直器能够使得冲击钻垂直冲击,不会出现斜孔,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钻辅助冲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桩基施工冲击钻
,具体是指一种冲击钻辅助冲直器。
技术介绍
桩基施工,是指对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桩基由桩和桩承台组成。桩基的施工法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灌注桩的施工分为成孔和成桩两部分,其中成孔是灌注桩施工中的第—个环节。成孔作业由于是在地下、水下完成,质量控制难度大,复杂的地质条件或施工中的失误都有可能产生塌孔、缩径、桩孔偏斜、沉渣过厚等问题。成孔作业中通常采用冲击钻机钻孔,如图1所示,冲击钻机通常包括机体1、冲击钻钢丝绳2和冲击锤3,机体1通过冲击钻钢丝绳2连接冲击锤3。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处钻进,或遇有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时,容易出现斜孔(冲击锤3将沿图中倾斜实线冲击而不是沿预期的垂直虚线冲击)。原来多采用回填片石继续冲击的方法,该方法经常不能一次性解决问题,冲击过程中依然会继续出现斜孔,需要反复几次甚至十几次才能纠正,耗时耗力。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其能够使得冲击锤垂直冲击,不会出现斜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其能够使得冲击钻垂直冲击,不会出现斜孔,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其特点是,包括顶层框架、底层框架和若干竖杆,所述顶层框架位于所述底层框架的正上方,若干所述竖杆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层框架的边缘,若干所述竖杆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层框架的边缘,若干所述竖杆用于接触冲击锤钻出的钻孔的侧壁,所述顶层框架的中部用于连接冲击钻钢丝绳,所述底层框架的中部用于连接所述冲击锤。较佳地,所述顶层框架为顶层正六边形框架,所述底层框架为底层正六边形框架,所述竖杆的数目为6根,6根所述竖杆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6根所述竖杆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更佳地,所述顶层正六边形框架包括第一正六边形外框、第一正六边形内框、3根第一连杆和6根第二连杆,所述的顶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为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外框的6个角部,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内框位于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外框的中心位置,3根所述第一连杆相互交叉且分别为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外框的3根长对角线,3根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分别为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内框的3根长对角线,6根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为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外框的6根短对角线,3根所述第一连杆的交叉点用于连接所述冲击钻钢丝绳。更佳地,所述底层正六边形框架包括第二正六边形外框、第二正六边形内框、6根第三连杆和6根第四连杆,所述的底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为所述第二正六边形外框的6个角部,所述第二正六边形内框位于所述第二正六边形外框的中心位置,6根所述第三连杆位于所述第二正六边形外框和所述第二正六边形内框之间并呈放射状分布,所述的第二正六边形外框的6个角部、6根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二正六边形内框的6个角部一一对应连接,6根所述第四连杆分别为所述第二正六边形外框的6根短对角线,所述第二正六边形内框用于连接所述冲击锤。较佳地,所述冲击钻辅助冲直器还包括中层框架,所述中层框架位于所述底层框架的正上方并位于所述顶层框架的正下方,若干所述竖杆的中部分别连接所述中层框架的边缘。更佳地,所述中层框架为中层正六边形框架,若干所述竖杆的中部分别连接所述中层正六边形框架的边缘。较佳地,所述冲击钻辅助冲直器还包括滚动件,至少一个所述滚动件竖向可转动设置在至少一根所述竖杆上,所述滚动件用于接触所述的钻孔的侧壁。较佳地,所述冲击钻辅助冲直器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顶层框架的中部用于卡接所述冲击钻钢丝绳。较佳地,所述冲击钻辅助冲直器还包括台体框架,所述台体框架位于若干所述竖杆内并设置在所述的底层框架的中部用于套设在所述冲击锤的顶部上。较佳地,所述冲击钻辅助冲直器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根所述竖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包括顶层框架、底层框架和若干竖杆,顶层框架位于底层框架的正上方,若干竖杆的上端分别连接顶层框架的边缘,若干竖杆的下端分别连接底层框架的边缘,若干竖杆用于接触冲击锤钻出的钻孔的侧壁,顶层框架的中部用于连接冲击钻钢丝绳,底层框架的中部用于连接冲击锤,因此,其能够使得冲击钻垂直冲击,不会出现斜孔,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2、本专利技术的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包括顶层框架、底层框架和若干竖杆,顶层框架位于底层框架的正上方,若干竖杆的上端分别连接顶层框架的边缘,若干竖杆的下端分别连接底层框架的边缘,若干竖杆用于接触冲击锤钻出的钻孔的侧壁,顶层框架的中部用于连接冲击钻钢丝绳,底层框架的中部用于连接冲击锤,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冲击钻机钻孔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冲击钻辅助冲直器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相邻竖杆之间采用斜撑连接的主视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竖杆和中心竖杆之间采用斜撑连接的主视局部示意图。图5是采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冲击钻机钻孔前的主视示意图。图6是采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冲击钻机钻孔后的主视示意图。(符号说明)1机体;2冲击钻钢丝绳;3冲击锤;4顶层框架;5底层框架;6竖杆;7钻孔;8第一正六边形外框;9第一正六边形内框;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二正六边形外框;13第二正六边形内框;14第三连杆;15第四连杆;16中层框架;17滚动件;18卡扣;19台体框架;20第三正六边形外框;21第五连杆;22斜杆;23斜撑;24中心竖杆;25剪刀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见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包括顶层框架4、底层框架5和若干竖杆6,所述顶层框架4位于所述底层框架5的正上方,若干所述竖杆6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层框架4的边缘,若干所述竖杆6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层框架5的边缘,若干所述竖杆6用于接触冲击锤3钻出的钻孔7的侧壁,所述顶层框架4的中部用于连接冲击钻钢丝绳2,所述底层框架5的中部用于连接所述冲击锤3。所述顶层框架4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所述底层框架5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所述竖杆6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请参见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顶层框架4为顶层正六边形框架,所述底层框架5为底层正六边形框架,所述竖杆6的数目为6根,6根所述竖杆6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6根所述竖杆6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所述顶层正六边形框架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顶层正六边形框架包括第一正六边形外框8、第一正六边形内框9、3根第一连杆10和6根第二连杆11,所述的顶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为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外框8的6个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层框架、底层框架和若干竖杆,所述顶层框架位于所述底层框架的正上方,若干所述竖杆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层框架的边缘,若干所述竖杆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层框架的边缘,若干所述竖杆用于接触冲击锤钻出的钻孔的侧壁,所述顶层框架的中部用于连接冲击钻钢丝绳,所述底层框架的中部用于连接所述冲击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层框架、底层框架和若干竖杆,所述顶层框架位于所述底层框架的正上方,若干所述竖杆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层框架的边缘,若干所述竖杆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层框架的边缘,若干所述竖杆用于接触冲击锤钻出的钻孔的侧壁,所述顶层框架的中部用于连接冲击钻钢丝绳,所述底层框架的中部用于连接所述冲击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框架为顶层正六边形框架,所述底层框架为底层正六边形框架,所述竖杆的数目为6根,6根所述竖杆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6根所述竖杆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正六边形框架包括第一正六边形外框、第一正六边形内框、3根第一连杆和6根第二连杆,所述的顶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为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外框的6个角部,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内框位于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外框的中心位置,3根所述第一连杆相互交叉且分别为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外框的3根长对角线,3根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分别为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内框的3根长对角线,6根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为所述第一正六边形外框的6根短对角线,3根所述第一连杆的交叉点用于连接所述冲击钻钢丝绳。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钻辅助冲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正六边形框架包括第二正六边形外框、第二正六边形内框、6根第三连杆和6根第四连杆,所述的底层正六边形框架的6个角部为所述第二正六边形外框的6个角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京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