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及在梁底二次结构植筋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70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0:23
一种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包括第1竖杆和4第2竖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竖杆为长3000mm‑4000mm的长木方,所述第2竖杆为长3000mm‑4000mm的长木方,其中:第1竖杆与第2竖杆的通孔相匹配,且相互之间用三对等长连接板活动连接,达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三对等长连接板的最底下的连接板一端设有延长端,延长端用作撬杆,在撬杆作用下使相互平行的第1竖杆和第2竖杆作相对上下位移变化,实施冲击钻的钻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活动支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工程质量安全可靠,完全可以满足钻孔需求,不需高空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移动脚手架的费用和降低工程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及在梁底二次结构植筋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木支架,具体地说,是一种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及在梁底二次结构植筋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创新创业中心项目,5#、6#公寓楼首层、二层的层高均在5m以上。在楼层梁底二次结构植筋钻孔时,通常需搭设活动脚手架,但费工费力。因此,针对上述搭设活动脚手架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研究开发出既能钻取植筋用孔,又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及其施工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少高空作业、简单实用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少高空作业、简单实用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在楼层梁底二次结构植筋中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包括第1竖杆和4第2竖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竖杆为长3000mm-4000mm的长木方,第1竖杆底部的杆身上等距离设有三个通孔,孔距280mm;第1竖杆上部用固定架固定冲击钻,使冲击钻的钻头成第1竖杆的顶端;所述第2竖杆为长3000mm-4000mm的长木方,第2竖杆顶部的杆身上等距离设有三个通孔,孔距280mm;其中:第1竖杆与第2竖杆的通孔相匹配,且相互之间用三对等长连接板活动连接,每对连接板的两端通过螺栓活动夹持在第1竖杆和第2竖杆外侧,达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三对等长连接板的最底下的连接板一端设有延长端,延长端用作撬杆,在撬杆作用下使相互平行的第1竖杆和第2竖杆作相对上下位移变化,实施冲击钻的钻孔。本专利技术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其中所述长木方规格100*50mm。前述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其中所述连接板为14mm厚多层木模板。前述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其中所述撬杆为长1000mm木方,木方规格为100*50mm。前述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其中还包括用铁丝将冲击钻与第1竖杆缠绕固定。一种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在梁底二次结构植筋中的应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及在梁底二次结构植筋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1、活动支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2、工程质量安全可靠,完全可以满足钻孔需求,不需高空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3、节省移动脚手架的费用,降低工程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冲击钻,2固定架,3第1竖杆,4第2竖杆,5撬杆,6螺栓,7第1连接板,8第2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包括第1竖杆和4第2竖杆。现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第1竖杆3为长4000mm的长木方,第1竖杆底部的杆身上等距离设有三个通孔,孔距280mm;第1竖杆上部用木方制作的固定架2固定冲击钻1,用铁丝将冲击钻与第1竖杆缠绕固定牢固。使冲击钻的钻头成第1竖杆的顶端;所述长木方规格100*50mm。所述第2竖杆4为长4000mm的长木方,第2竖杆顶部的杆身上等距离设有三个通孔,孔距280mm。其中:第1竖杆与第2竖杆的通孔相匹配,且相互之间用三对等长连接板活动连接,每对连接板的两端通过螺栓6活动夹持在第1竖杆和第2竖杆外侧,达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三对等长连接板的最底下的连接板一端设有延长端,延长端用作撬杆5,在撬杆作用下使相互平行的第1竖杆和第2竖杆作相对上下位移变化,实施冲击钻的钻孔。第1连接板7和第2连接板8均为14mm厚多层木模板。所述撬杆为长1000mm木方,木方规格为100*50mm。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一根长1m的长木方作撬杆,木方规格为100*50mm完全替代第三对等长连接板,与第1连接板7、第2连接板8相配合,上下揿动撬杆,即可自由控制冲击钻的施工高度。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同实施例1。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在楼层梁底二次结构植筋中的应用。在楼层梁底二次结构植筋中的施工工艺流程:植筋的定位、放线-植筋的钻孔-钻孔的清理和处理-钻孔的验收-配制结构胶-钻孔注胶-植入钢筋并临时固定-固化-植筋拉拔检验-植筋的保护与混凝土的浇注。实际施工中遵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各项规定操作。冲击钻的钻孔深度为120mm-375mm。本专利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本专利技术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及在梁底二次结构植筋中的应用,活动支架制作成本极低,材料容易获得,施工方法简单,容易操作。通过活动支架的使用,完全可以满足钻孔需求,节省了移动脚手架的费用,不需高空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及在梁底二次结构植筋中的应用方法在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创新创业中心项目工程中运用,效果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工程进度。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专利技术之用,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包括第1竖杆和4第2竖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竖杆为长3000mm‑4000mm的长木方,第1竖杆底部的杆身上等距离设有三个通孔,孔距280mm;第1竖杆上部用固定架固定冲击钻,使冲击钻的钻头成第1竖杆的顶端;所述第2竖杆为长3000mm‑4000mm的长木方,第2竖杆顶部的杆身上等距离设有三个通孔,孔距280mm;其中:第1竖杆与第2竖杆的通孔相匹配,且相互之间用三对等长连接板活动连接,每对连接板的两端通过螺栓活动夹持在第1竖杆和第2竖杆外侧,达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三对等长连接板的最底下的连接板一端设有延长端,延长端用作撬杆,在撬杆作用下使相互平行的第1竖杆和第2竖杆作相对上下位移变化,实施冲击钻的钻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钻的辅助活动支架,包括第1竖杆和4第2竖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竖杆为长3000mm-4000mm的长木方,第1竖杆底部的杆身上等距离设有三个通孔,孔距280mm;第1竖杆上部用固定架固定冲击钻,使冲击钻的钻头成第1竖杆的顶端;所述第2竖杆为长3000mm-4000mm的长木方,第2竖杆顶部的杆身上等距离设有三个通孔,孔距280mm;其中:第1竖杆与第2竖杆的通孔相匹配,且相互之间用三对等长连接板活动连接,每对连接板的两端通过螺栓活动夹持在第1竖杆和第2竖杆外侧,达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三对等长连接板的最底下的连接板一端设有延长端,延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梁广远汪从刘宗宝
申请(专利权)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