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帐篷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8187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帐篷的技术结构,包括内篷、与内篷连接的内撑杆、外篷,在内篷的下角连接一织带,织带上开设两个气眼,上述内撑杆的下端穿置在靠近内篷的气眼内,在远离内篷的气眼上配合可与地面固定的固定钉,该固定钉穿置在该气眼内,在两个气眼之间的织带上连接一可收缩的带体,该带体的另一端与外篷连接。通过上述设计,外篷支撑时无需另外的支撑部件,可将与内篷连接的织带当作其与地面固定的部件,结构简化,生产成本降低,减少包装体积,更主要的是:通过帐篷,特别是外篷的支撑更加方便。通过可收缩的带体可方便地调节外篷的松紧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外帐篷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帐篷的技术结构,特别是具有内篷和外篷的帐篷的固定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支撑固定帐篷时,通常先将内篷支撑在内撑杆上,于内篷的各角对称各布置一根织带,织带上开设两个气眼,上述内撑杆的下端穿置在靠近内篷的气眼内,在远离内篷的气眼上配合可与地面固定的固定钉,该固定钉穿置在该气眼内,通过固定钉将内篷与地面固定。然后再于内篷外覆盖外篷,再将外篷的各角通过类似的方法与地面固定。这种结构不但不易于安装,而且难以调整外篷的支撑度的松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方便安装、外篷松紧可方使调节的内外帐篷的固定装置。本技术包括内篷、与内篷连接的内撑杆、外篷,在内篷的下角连接一织带,织带上开设两个气眼,上述内撑杆的下端穿置在靠近内篷的气眼内,在远离内篷的气眼上配合可与地面固定的固定钉,该固定钉穿置在该气眼内,在两个气眼之间的织带上连接一可收缩的带体,该带体的另一端与外篷连接。-->通过上述设计,外篷支撑时无需另外的支撑部件,可将与内篷连接的织带当作其与地面固定的部件,结构简化,生产成本降低,减少包装体积,更主要的是:通帐篷,特别是外篷的支撑更加方便。通过可收缩的带体可方便地调节外篷的松紧度。可收缩带体的通过其端部的环套接在织带上。其目的是方便可收缩带体与织带的配合,也利于收缩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篷、2织带、3气眼A、4气眼B、5固定钉、6内撑杆、7外篷、8可收缩带体。具体实施例在内篷1的下角缝接一织带2,织带2上开设气眼A、B3和4,内篷的内撑杆6的下端穿置在靠近内篷1的气眼A3内,在远离内篷1的气眼B4内穿置可与地面固定的固定钉。在两个气眼A、B3和4之间的织带2上外套一可收缩带体8,可收缩带体8的该端设有环套,该带体8的另一端与外篷7缝合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外帐篷的固定装置,包括内篷、与内篷连接的内撑杆、外篷,在内篷的下角连接一织带,织带上开设两个气眼,上述内撑杆的下端穿置在靠近内篷的气眼内,在远离内篷的气眼上配合可与地面固定的固定钉,该固定钉穿置在该气眼内,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气眼之间的织带上连接一可收缩的带体,该带体的另一端与外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外帐篷的固定装置,包括内篷、与内篷连接的内撑杆、外篷,在内篷的下角连接一织带,织带上开设两个气眼,上述内撑杆的下端穿置在靠近内篷的气眼内,在远离内篷的气眼上配合可与地面固定的固定钉,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阿珂姆野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