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篷布的拉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777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帐篷篷布的拉紧装置,所述帐篷具有一篷架和一搭接在篷架上的篷布,其中篷架具有一撑杆,篷布具有一定位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装置包含: 一束持机构,具有一可套设在所述撑杆上的束套以及一调整件,其中所述束套可通过调整件的调整在一放松位置和一束紧位置间转换,在放松位置时所述束套可沿着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而在束紧位置时所述束套被定位在撑杆的预定高度上; 一扣座,架设在所述束套上,它具有一相对于撑杆径向突出的扣合片,在扣合片上设有一扣合孔;及 一定位件,结合在定位绳上。(*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帐篷篷布的拉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用以撑持篷布的篷架上的帐篷篷布的拉紧装置。
技术介绍
帐篷在设计上一般包含:一撑设在地面的篷架,和一搭接在篷架上的篷布,为了使篷布稳固地撑持在篷架上,已知的方式是在篷布的四个角落、周边等位置设置定位绳,然后在篷架上配合的位置固定,例如通过挂钩的固定杆,安装时将各定位绳往下紧拉地绕过固定杆,然后以打结的方式将定位绳系紧在篷架上,这种已知的篷架和篷布的结合方式固然可行,但在系结的过程中容易因操作者力量控制的差异或者熟练度不同,产生系结不稳的现象,当然每一条定位绳先经缠绕再打结的捆扎方式不但缓慢、不便,系结的品质也不容易控制,因此如何使篷布稳固并且简易地搭设在篷架上,是一般帐篷设计上待改进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更方便、稳固地将篷布搭接在篷架上的帐篷篷布的拉紧装置。本技术的帐篷篷布的拉紧装置,所述帐篷具有一篷架和一搭接在篷架上的篷布,其中篷架具有一撑杆,篷布具有一定位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装置包含:一束持机构,具有一可套设在所述撑杆上的束套以及一调整件,其中所述束套可通过调整件的调整在一放松位置和一束紧位置间转换,在放松位置时所述束套可沿着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而在束紧位置时所述束套被定位在撑杆的预定高度上;一扣座,架设在所述束套上,它具有一相对于撑杆径向突出的扣合片,在扣合片上设有一扣合孔;及一定位件,结合在定位绳上。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拉紧装置不但可简易地安装在帐篷的撑杆上,而且当定位绳移入扣座的扣合孔,且定位件抵靠在扣座的扣合片下方时,可方便地使定位绳处在拉紧状态,假设安装后拉紧度不足,使用者只要稍为放松调整件,再微往下移动拉紧装置就可以,其拉紧的操作不但稳固、快速,在解开篷布时也很方便。【附图说明】-->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帐篷篷布的拉紧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帐篷的立体图,说明本技术拉紧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安装在所述帐篷上的使用状态;图2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立体图,说明本技术拉紧装置和帐篷的一篷架及一篷布间的对应关系;图3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4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俯视图,说明所述拉紧装置的一束持机构位于放松位置;图5是一组合侧视图,说明本技术所述较佳实施例将要使篷布拉紧时的状态;图6是一类似图4的组合俯视图,说明所述束持机构位于束紧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2,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拉紧装置1是数个一同被安装在一帐篷2上,所述帐篷2具有一撑设在地面上的篷架21,以及一搭接在篷架21上的篷布22,其中篷架21上具有数个支直立且左右对应的撑杆211,在两相邻撑杆211间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连接杆连结,但此部份构造和本技术改进的重点无关,以下不再说明。而篷布22是搭接在所述篷架21上,所述篷布22包括一可遮风挡雨的篷布本体221,以及数条一端和篷布本体221连结的定位绳222,每一定位绳222都具有一远离所述篷布本体221的拉紧端223。本技术的拉紧装置1包含:一束持机构3、一扣座4和一定位件5。参阅图2、3,所述束持机构3具有:一束套31、一调整件32和一垫片33,其中所述束套31是由一金属杆条直接折弯而成,所述束套31具有两环上下平行并可供所述撑杆211穿过的环圈311、一连结两环圈311并且介于两者间的活动部312,以及上下对应且分别自环圈311的一自由端弯绕成型的两插杆313,其中所述活动部312是自环圈311径向突出,其上具有一穿孔314。而所述调整件32包括一表面设置有螺纹的螺杆部321,以及一宽度扩大的C形手控部322,所述螺杆部321穿经所述垫片33和束套31的穿孔314后,可如假想线所示者压扁形成一个阻挡端防止垫片33脱落。所述扣座4是安装在束套31的两插杆313上,并相对于撑杆211径向突出,所述扣座4具有一水平突出的扣合片41,以及一自所述扣合片41往下直立延伸的-->夹持片42,其中扣合片41上具有一和夹持片42接连的连接部411、一自所述连接部411往远离撑杆211方向扩大延伸的圆形扣部412,以及开设在所述扣部412上的一扣合孔413,所述扣合孔413上具有一远离所述连接部411的开槽414。而夹持片42上开设一位于中央且供调整件32的螺杆部321螺接的螺孔421,以及分别位于螺孔421上方和下方的两插孔422,所述插孔422分别供束套31上的两插杆313插设定位,在设计上所述束套31只要能结合在扣座4的夹持片42上就可以,设计上并不以插孔422和插杆313的配合插接为必要。所述定位件5是结合在所述篷布22的定位绳222的拉紧端223上,其是一直径大于扣座4的扣合孔413的球状体。参阅图4、5,本技术的拉紧装置1在安装后,先旋转调整件32,使束套31位于一放松位置,也就是通过调整件32的螺接,使束套31上的活动部312和扣座4的夹持片42间具有较小的距离,这时候束套31上两束环311的直径最大,使得束套31位于一放松位置,此时由束环311所圈围的直径略大于撑杆211的直径,因此整个结合体能够沿着撑杆211的长度方向位移,以调整适当的高度。配合图6,当拉紧装置1位于撑杆211上的恰当高度后,旋转调整件32拉开夹持片42和束套31上的活动部312间的距离,通过以缩小两环圈311圈围的直径,使束套31由放松位置转换到束紧位置,同时束紧在撑杆211上适当的高度。然后使定位绳222的拉紧端223穿过扣合片41的开槽414,并将定位件5套设在扣座4的扣合片41下方,就可以完成所述定位绳222的拉紧动作,在安装后假设定位绳222的紧度不够,可稍为放松调整件32,然后稍往下调整拉紧装置1的高度后再旋紧。由于一般篷布22上定位绳222的长度固定,其拉紧的位置固定,因此在一般使用上,只要将拉紧装置1安装在篷架21的撑杆211适当高度,在搭接篷布22时再将各定位件5扣设于扣座4上就可以,故本技术在拉紧定位绳222的操作上也很方便。在设计上本技术的束套31只要能在一放松位置和一束紧位置间转换就可以,而调整件32只要能控制所述束套31作夹紧及放松的动作,例如以扳动压合的方式作控制等,因此所述束持机构3并不以实施例所揭示的细部构造为必要。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的所述拉紧装置1不但可简易地安装在帐篷2的撑杆211上,在篷布22的架设上,本技术只要将安装在定位绳222的拉紧端223上的定位件5扣合在扣座4上就可以,假设安装后拉紧度不足,使用者只要稍为放松调整件32,再微往下移动拉紧装置1就可以,其拉紧的操作不但稳固、快-->速,在解开篷布22时也很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帐篷篷布的拉紧装置,所述帐篷具有一篷架和一搭接在篷架上的篷布,其中篷架具有一撑杆,篷布具有一定位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装置包含:一束持机构,具有一可套设在所述撑杆上的束套以及一调整件,其中所述束套可通过调整件的调整在一放松位置和一束紧位置间转换,在放松位置时所述套可沿着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而在束紧位置时所述束套被定位在撑杆的预定高度上;一扣座,架设在所述束套上,它具有一相对于撑杆径向突出的扣合片,在扣合片上设有一扣合孔;及一定位件,结合在定位绳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篷布的拉紧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欣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