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7016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属于动物饲料技术领域。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农作物秸秆、玉米粉和水混合,得到秸秆湿料;所述秸秆湿料的含水量为48%~52%;将所述秸秆湿料在160~200℃条件下膨化18~24s。在玉米粉的作用下农作物秸秆经过高温挤压膨化使农作物秸秆部分细胞壁(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被破坏,分子间的氢键、醚键和酯键等断裂而糊化,使微生物、酶类更容易降解膨化后的农作物秸秆,从而降低农作物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上述方法制备的物料能够作为动物饲料深加工的原料。

A Method for Improving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Crop Straw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crop straw,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imal feed. The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digestibility of crop straw in vitro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mixing the crop straw, corn flour and water to obtain the wet straw material;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wet straw material is 48%-52%; and the wet straw material is expanded for 18-24 seconds at 160-200 degrees C. Under the action of corn meal, the components of cell wall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etc.) of crop straw were destroyed by extrusion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hydrogen bond, ether bond and ester bond between molecules were broken and gelatinized, which made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easier to degrade the expanded crop straw, thus reducing the content of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in crop straw. The material prepared by the above method can be used as raw material for further processing of animal f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饲料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小麦和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广的重要粮食作物。我国年产作物秸秆约6亿多吨,但是作为饲料的数量较少,造成极大资源浪费。目前,国内外学者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适口性和吸收率用率。目前,农作物秸秆的加工处理方法是通过深加工处理,例如,采用具有生化及生物活性物的复合制剂进行发酵秸秆,靠天然有益菌的大量繁殖来增加菌体蛋白,并有抑制杂菌生长,降解粗纤维的作用,能够大大提高秸秆的有效养分和生物学价值;另外直接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利用具有生物特异性的人工培养菌株进行发酵,降低农作物秸秆中纤维素的含量,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提高养脂动物适口性的同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但是深度发酵的方法往往依赖于生物活性物质或特异性菌株完成,使加工方式受限,同时直接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导致原料降解不彻底,造成极大资源浪费,不利于实现大规模农作物秸秆的饲料转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且农作物秸秆消化率高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农作物秸秆、玉米粉和水混合,得到秸秆湿料;所述秸秆湿料的含水量为48%~52%;(2)将所述秸秆湿料在160~200℃条件下膨化18~24s。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混合的顺序为先将农作物秸秆和水混合,得到湿润农作物秸秆再和玉米粉混合。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农作物秸秆和玉米粉的质量比为1.5~3:1.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农作物秸秆包括青贮农作物秸秆;所述青贮农作物秸秆的含水量为35%~45%。优选的,所述农作物秸秆为稻草、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或高粱秸秆。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秸秆湿料的含水量为50%。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膨化的温度为170~190℃。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膨化的温度为180℃。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膨化的时间为20s。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主要是在玉米粉参与下利用热膨化的方式实现的,随着膨化温度升高,秸秆湿料中的适量水分进入玉米粉淀粉微晶间隙,使淀粉粒膨胀至原体积的50~100倍,导致淀粉粒解体,淀粉糊化;在玉米粉的作用下农作物秸秆经过高温挤压膨化使农作物秸秆部分细胞壁(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被破坏,分子间的氢键、醚键和酯键等断裂而糊化,使微生物、酶类更容易降解膨化后的农作物秸秆,从而降低农作物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实验证明:玉米粉和农作物秸秆共同膨化处理,膨化后的物料比膨化前的物料经体外消化率测定,具有显著提高,同时对比实验中仅农作物秸秆经过膨化,膨化前后的秸秆物料在体外消化率方面没有显著变化,这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便于后续动物饲料深加工方面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稻草热膨前茎秆内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其中图1-a为热膨前稻草茎秆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图1-b为热膨前稻草茎秆内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图2为稻草热膨后茎秆内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其中其中图2-a为热膨后稻草茎秆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图2-b为热膨后稻草茎秆内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图3为稻草热膨后叶片内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其中图3-a为热膨前稻草叶片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图3-b为热膨前稻草叶片内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图4为稻草热膨后叶片内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其中图4-a为热膨前稻草叶片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其中图4-b为热膨后稻草叶片内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农作物秸秆、玉米粉和水混合,得到秸秆湿料;所述秸秆湿料的含水量为48%~52%;(2)将所述秸秆湿料在160~200℃条件下膨化18~24s。本专利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玉米粉和水混合,得到秸秆湿料;所述秸秆湿料的含水量为48%~5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农作物秸秆优选包括青贮农作物秸秆;所述青贮农作物秸秆的含水量优选为35%~45%,更优选为40%。所述农作物秸秆优选为稻草、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或高粱秸秆。所述农作物秸秆优选进行粉碎。粉碎后农作物秸秆的长度优选为1~3cm,更优选为2cm。本专利技术对所述玉米粉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玉米粉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混合的顺序优选为先将农作物秸秆和水混合,得到湿润农作物秸秆再和玉米粉混合。所述混合顺序有利于将玉米粉均匀地粘附在农作物秸秆上,以便膨化处理的物料消化率均匀。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农作物秸秆和玉米粉的质量比优选为1.5~3:1,更优选为1.5: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水的添加量没有特殊限制,使所述秸秆湿料的含水量达到50%即可。所述秸秆湿料的含水量的测定方法为烘干法。得到秸秆湿料后,本专利技术将所述秸秆湿料在160~200℃条件下膨化18~24s。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膨化的温度优选为170~190℃,更优选为180℃。所述膨化的时间优选为20s。所述膨化的压力为5MPa。所述膨化用仪器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膨化用仪器即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膨化用仪器为丹阳中威科技有限公司的秸秆饲料膨化设备,所述秸秆饲料膨化设备的主要参数:螺杆直径:160mm;电机功率:37Kw;生产效率:0.5t/h。经过上述处理得到的物料由于纤维素或半纤维素含量降低,能够作为动物饲料深加工的原料。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首先称量5kg的原始水分含量40.31%的青贮稻草,在青贮稻草上喷洒少量水分使其湿润,再按照稻草干重量和玉米粉的质量比为1.5:1的比例添加玉米粉2.0kg,加水调至含水量50%,得到秸秆物料;膨化机设置为180℃预热30min,将上述制备的秸秆物料置于膨化机中20s。将膨化后的物料分别进行电镜观察和体外消化率的测定。体外消化率的测定方法为胃蛋白酶-纤维素酶两步法(参考文章:稻草饲用品质及茎秆形态特征的研究,董臣飞,草业学报,2013年8月,第22卷第4期,83~88.)。以膨化前的秸秆物料为对照分别进行电镜观察和体外消化率的测定。电镜观察结果见图1和图2。其中图1为稻草热膨前茎秆内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其中图1-a为热膨前稻草茎秆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图1-b为热膨前稻草茎秆内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图2为稻草热膨后茎秆内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其中其中图2-a为热膨后稻草茎秆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图2-b为热膨后稻草茎秆内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图3为稻草热膨后叶片内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其中图3-a为热膨前稻草叶片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图3-b为热膨前稻草叶片内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图4为稻草热膨后叶片内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其中图4-a为热膨前稻草叶片外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其中图4-b为热膨后稻草叶片内表面结构扫描电镜图。将膨化前后的茎秆和叶片内往外表面结构在热膨后均出现大面积破裂,对原有的机械结构造成破坏,其中内表面的破坏程度强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农作物秸秆、玉米粉和水混合,得到秸秆湿料;所述秸秆湿料的含水量为48%~52%;(2)将所述秸秆湿料在160~200℃条件下膨化18~24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体外消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农作物秸秆、玉米粉和水混合,得到秸秆湿料;所述秸秆湿料的含水量为48%~52%;(2)将所述秸秆湿料在160~200℃条件下膨化18~24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混合的顺序为先将农作物秸秆和水混合,得到湿润农作物秸秆再和玉米粉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农作物秸秆和玉米粉的质量比为1.5~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能祥董臣飞丁成龙张文洁宦海琳程云辉顾洪如田吉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