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96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质量比例为50:1‑1:5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水乳剂、颗粒剂和悬浮种衣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用于防治蔬菜、瓜果等作物上的多种植物病害,尤其适用于防治白粉病和马铃薯早疫病。

A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enoximamide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enoximamide, the effective component of which is enoximamide and ethylpyrimethanol or ethylpyrimethanol sulfonate, the mass ratio of enoximamide to ethylpyrimethol or ethylpyrimethyl sulfonate is 50:1 1:50, and the rest are allowable and acceptable auxiliary components in pesticides. The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prepared into suspension agent, wettable powder,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 microemulsion, water emulsion, granule and suspended seed coating agent by known method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vention has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 and can be used to control various plant diseases on vegetables, melons and fruits, especially to control powdery mildew and early blight of potato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有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上病害的应用,属于农药

技术介绍
烯肟菌胺,化学名称:(E,E,E)-N-甲基-2-[((((1-甲基-3-(2,,6,-二氯苯基)-2-丙烯基)亚氨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烯肟菌胺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发现,隶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烯肟菌胺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与环境生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对由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白粉病、锈病防治效果卓越。但生产和使用成本均较高,并且长期单独使用也有很大的抗性风险。乙嘧酚,化学名称:5-丁基-2-乙基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乙嘧酚属杂环类杀菌剂。乙嘧酚对草莓、西瓜、黄瓜、葡萄等许多作物的实际防效、对作物的安全性高于其他进口或国产同类产品。乙嘧酚磺酸酯,化学名称:5-丁基-2-乙氨基-6-甲基嘧啶-4-基二甲基氨基硫酸酯。乙嘧酚磺酸酯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现由以色列马克西姆公司生产与销售的嘧啶类杀菌剂,腺嘌呤核苷酸抑制剂,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耐雨水冲刷,施药后持效期10~14d,应用于果树、蔬菜、花卉、大田作物的病害防治,对白粉病特效。白粉病是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引起的植物病害。例如:由禾白粉菌引起的禾谷类白粉病:由苍耳单丝壳引起的瓜类、豆类、麻类等多种植物的白粉病:由草莓钩丝壳引起的草莓白粉病:由棒球针壳引起的桑、梨、柿、核桃、栗、荔枝、番木瓜等80多种树木的白粉病:由蔷薇单丝壳引起的蔷薇属花卉的白粉病等。马铃薯早疫病主要由链格孢属茄链格孢引起,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3~4mm。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植株成片枯黄。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该病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为害有的地区不亚于晚疫病。在白粉病和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上,目前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三唑类、异菌脲、速克灵等药剂。这些药剂因为长期使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同,相互复配在一点范围内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剂的杀菌效果,避免或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作物病害的综合防治。综上所述,开发含有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生产使用的,高效环保、广谱、并且有助于减少用药量、延缓病原菌产生抗性和降低使用成本的杀菌组合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意外发现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以一定比例复配,对白粉病和马铃薯早疫病等病害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属于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不同,二者混配可以减缓病菌抗性的产生,同时可以扩大防治谱。一种含有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质量比例为50:1-1:50。优选的,有效成分分为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质量比例为20:1-1:20。优选的,有效成分分为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在杀菌组合物中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的,通过选择不同的辅助剂,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可以是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水乳剂、颗粒剂和悬浮种衣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有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所述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蔬菜、瓜果等作物上的多种植物病害,尤其适用于防治白粉病和马铃薯早疫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在一点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防治效果明显提高;2、药效提高后,可以大幅减少田间用药量,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不同,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客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将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药效和抗性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将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复配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是科学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以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以烯肟菌胺为一种有效成分,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为另一种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组合对白粉病和早疫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效作用的简单相加,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生物测定实施例1、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菌本试验采用盆栽法。盆栽生长至4-5片真叶,编号备用。将发病黄瓜叶片上24h内产生的白粉病菌新鲜孢子均匀抖落接种于供试黄瓜苗上。根据药剂活性,设置5-7个系列质量浓度。接种24小时后,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备用。每处理3盆,4次重复,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接种后的试材移至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20±2℃)培养7天。统计每盆黄瓜叶片上的病斑面积,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治效果。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50%以上。药效计算方法:病情指数(%)=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参见表1、表2表1烯肟菌胺与乙嘧酚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与乙嘧酚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菌,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0以上,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而配比在10:1-1:10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200.0,增效作用更明显。表2烯肟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质量比例为50:1‑1: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质量比例为50:1-1: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分为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质量比例为20:1-1: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烯肟菌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分为烯肟菌胺与乙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英娟詹敏敏冯亚东甄长征杨的妹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