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绕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81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耳机绕线器,绕线器本体呈Y型结构,其内部为空腔结构,绕线器本体正面设有第一沟槽,第一沟槽设于缠绕部下端与交汇部之间;分叉部顶端与交汇部之间设有第二沟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绕线器,能够将耳机线收入绕线器本体内,使得耳机线不仅不会发生缠绕打结,还避免了耳机线缠绕在绕线器外部容易松散滑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绕线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配件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绕线器。
技术介绍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耳机来接收音频以避免打扰到别人。目前的耳机主要分为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两种,有线耳机的优点在于无需电源而且音质比较好,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耳机线比较长,易缠绕打结,不方便收纳整理。中国专利(CN206533512U)公开了一种耳机绕线器,其通过在绕线器本体上设置凹槽,使得耳机在收纳时不会因缠绕而打结,但耳机线还是缠绕在绕线器外部,使用时容易因外力的摩擦或其自身的弹性力导致耳机线从绕线器上脱落,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耳机绕线器,既能解决耳机线缠绕的问题,又能更加稳定的固定耳机线从而防止脱落就显得尤其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耳机绕线器,解决耳机线缠绕打结的同时能够防止耳机线从绕线器上脱落。本技术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耳机绕线器,包括设有分叉部和缠绕部的绕线器本体,分叉部和缠绕部的相交处为交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器本体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绕线器本体正面设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设于所述缠绕部下端与所述交汇部之间;所述分叉部顶端与所述交汇部之间设有第二沟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的开设宽度均小于耳机线的宽度,可以使耳机不易从绕线器本体内弹出。进一步的,所述绕线器本体正面还设有第一上凹槽和第一下凹槽,所述第一上凹槽设于所述交汇部,所述第一下凹槽设于所述缠绕部的下端,所述第一沟槽连接所述第一上凹槽和所述第一下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绕线器本体背面还设有第二上凹槽和第二下凹槽,所述第二上凹槽设于所述交汇部,所述第二下凹槽设于所述缠绕部的下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凹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二上凹槽的槽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凹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二下凹槽的槽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下凹槽的槽宽小于耳机线的宽度,确保耳机线不会弹出。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凸包,所述凸包设于所述第二沟槽和所述第二上凹槽之间的分叉部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凸包相对设置,所述凸包之间的间距小于耳机线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上凹槽下方的所述绕线器本体内还设有凸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绕线器,绕线器本体内部为空腔结构,绕线器本体正面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能够将耳机线收纳在绕线器本体内,使得耳机线不仅不会发生缠绕打结,还避免了其在绕线器外部容易松散滑落的问题。(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制造成本低,使用起来简单快捷,便携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绕线器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绕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绕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绕线器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标记说明:1、分叉部;2、缠绕部;3、第一沟槽;4、第二沟槽;5、第一上凹槽;6、第一下凹槽;7、第二上凹槽;8、第二下凹槽;9、凸包;10、凸块。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如图1-4所示,该耳机绕线器本体呈Y型,其内部为空腔结构且其各端口均与外界连通,绕线器本体包括分叉部1和缠绕部2,分叉部1和缠绕部2的相交处为交汇部。在绕线器本体正面,缠绕部2下端与交汇部之间设有第一沟槽3;分叉部1的两个顶端与交汇部之间分别设有第二沟槽4,两个第二沟槽4成相对设置,第一沟槽3和第二沟槽4的开设宽度均小于耳机线的宽度,使用时通过两个沟槽可以把耳机线收纳至绕线器本体内,同时保证了耳机不会从绕线器内弹出。具体地,绕线器本体正面还设有第一上凹槽5和第一下凹槽6,第一上凹槽5设于交汇部,第一下凹槽6设于缠绕部2下端,第一沟槽3将第一上凹槽5和第一下凹槽6连通,如此设置不仅避免了耳机线缠绕的问题,还利于将耳机线按进第一沟槽3里面。具体地,绕线器本体背面设有第二上凹槽7和第二下凹槽8,第二上凹槽7设于交汇部,第二下凹槽8设于缠绕部2下端。优选地,第一上凹槽5的槽宽大于第二上凹槽7的槽宽,第一下凹槽6的槽宽大于第二下凹槽8的槽宽,绕线器本体正面凹槽的槽宽均大于绕线器本体背面凹槽的槽宽,有利于引导耳机线按入沟槽内。为了有效固定耳机线,第二下凹槽8的槽宽小于耳机线的宽度。具体地,还包括有凸包9,其设于第二沟槽4和第二上凹槽7之间的分叉部1的外壁上,两个凸包9相对设置,其之间的间距小于耳机线的宽度,使用时,耳机线从凸包9之间按入交汇部,较小的间距设置使耳机线不会弹出。第二上凹槽7下方的绕线器本体内还设有凸块1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绕线器,包括设有分叉部和缠绕部的绕线器本体,分叉部和缠绕部的相交处为交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器本体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绕线器本体正面设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设于所述缠绕部下端与所述交汇部之间;所述分叉部顶端与所述交汇部之间设有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的开设宽度均小于耳机线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绕线器,包括设有分叉部和缠绕部的绕线器本体,分叉部和缠绕部的相交处为交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器本体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绕线器本体正面设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设于所述缠绕部下端与所述交汇部之间;所述分叉部顶端与所述交汇部之间设有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的开设宽度均小于耳机线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器本体正面还设有第一上凹槽和第一下凹槽,所述第一上凹槽设于所述交汇部,所述第一下凹槽设于所述缠绕部的下端,所述第一沟槽连接所述第一上凹槽和所述第一下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器本体背面还设有第二上凹槽和第二下凹槽,所述第二上凹槽设于所述交汇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汗默德·尔吉巴利
申请(专利权)人:瑞士标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