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贴式耳机绕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329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1 0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贴式耳机绕线器,包括背部面板、一端开口的盒体以及绕线组件,盒体枢接于背部面板的一侧且盖合背部面板而形成一容置空间,绕线组件固定设置于背部面板上且容置于容置空间内而使耳机线缠绕于绕线组件上时耳机线容置于容置空间内,背部面板的另一侧与移动终端的表面贴合且选择性的与移动终端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背贴式耳机绕线器实现了在不使用耳机时,将耳机线缠绕于绕线组件上,然后将背部面板的另一侧与移动终端固定贴合,即实现了在不使用耳机时,将耳机收容于盒体内,且可以将耳机绕线器选择性的固定于移动终端上,从而方便了用户随身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耳机线缠绕器,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背贴式耳机绕线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耳塞式耳机一般具有较长的耳机线,耳机在不使用时,需要将耳机线集中成一团放置,从而容易导致耳塞、耳机线和耳机插头交叉缠绕在一起,容易打结。而当再次使用耳机时,需要从一团耳机线中解开各个缠绕部分,其不仅解开麻烦,而且会降低耳机的寿命,耳机线与耳塞、耳机插头很容易产生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贴式耳机绕线器,以在耳机不使用时,实现对耳机线的集线功能,同时能够选择性的将耳机绕线器与移动终端连接,方便用户随身携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贴式耳机绕线器,包括背部面板、一端开口的盒体以及绕线组件,所述盒体枢接于所述背部面板的一侧且盖合所述背部面板而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绕线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背部面板上且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而使耳机线缠绕于所述绕线组件上时所述耳机线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背部面板的另一侧与移动终端的表面贴合且选择性的与所述移动终端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背贴式耳机绕线器包括背部面板、盒体以及与背部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容置于盒体内的绕线组件,当不使用耳机时,可以将耳机线缠绕于绕线组件上,然后将背部面板的另一侧与移动终端固定贴合,即实现了在不使用耳机时,将耳机收容于盒体内,且可以将耳机绕线器选择性的固定于移动终端上,从而方便了用户随身携带。r>较佳地,所述绕线组件为手动绕线组件、单拉式卷线组件或双拉式卷线组件。较佳地,所述手动绕线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背部面板上的绕线柱和插头夹持部,所述绕线柱呈长条状以供所述耳机线缠绕,所述插头夹持部包括呈对称设置的两侧壁,耳机插头限制于两所述侧壁之间。较佳地,所述侧壁包括与所述背部面板呈垂直设置的垂直部以及由所述垂直部的顶端向相对的所述侧壁弯曲呈弧形的弯曲部。较佳地,所述手动绕线组件还包括呈长条状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绕线柱的顶部且所述限位板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所述绕线柱的宽度和长度以使所述限位板在水平面内覆盖所述绕线柱。较佳地,所述手动绕线组件还包括两凸设于所述背部面板上的耳塞夹持部,所述耳塞夹持部与所述绕线柱位于所述背部面板的同侧且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外部。较佳地,所述手动绕线组件与所述背部面板一体成型。较佳地,所述背贴式耳机绕线器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枢接于所述盒体上。较佳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以及由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两侧向外凸出形成的两枢接轴,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容置所述支撑架的开口以及在所述开口的顶部两侧凸设的两枢接块,所述枢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枢接轴配合的枢接孔,所述枢接轴伸入所述枢接孔而使所述支撑架枢接于所述盒体上。较佳地,所述背部面板与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双面胶固定连接。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背贴式耳机绕线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背贴式耳机绕线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背贴式耳机绕线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图1中背贴式耳机绕线器的打开状态图。图5为耳机缠绕于背贴式耳机绕线器时一实施例的状态图。图6为图1中背贴式耳机绕线器在支撑架打开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参考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背贴式耳机绕线器100包括背部面板10、一端开口的盒体12以及绕线组件14,其中盒体12与背部面板10的一侧枢接且盖合背部面板10而形成一个容置空间,绕线组件14固定设置于背部面板10上且容置于容置空间内而使耳机线缠绕于绕线组件14上时耳机线容置于容置空间内,背部面板10的另一侧与移动终端的表面贴合且选择性的与移动终端固定连接。具体的,如图4所示,背部面板10的一侧上设置有两第一枢接块140,两第一枢接块140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枢接孔,而盒体12的侧壁上设置有两第一枢接轴120,当两第一枢接轴120分别伸入两第一枢接孔时即可实现盒体12与背部面板10的枢接,且枢转盒体12可盖合或取消盖合背部面板10。其中,上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ipad、笔记本等终端设备,只要移动终端的背面平整能够实现背部面板10与移动终端的贴合即可,当背部面板10与移动终端贴合且固定连接时,只要随身携带移动终端,就携带了耳机,而不会忘记携带耳机,同时当背部面板10与移动终端未固定连接时,背贴式耳机绕线器100可以作为独立的配件或产品而实现对耳机线的集线功能。此外,背部面板10与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双面胶固定连接,当然其他方式也可,如移动终端外部套设手机壳,手机壳上设置卡合背部面板10的卡合部,进而通过手机壳卡合背部面板10而实现背部面板10与移动终端的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背贴式耳机绕线器100包括背部面板10、盒体12以及与背部面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容置于盒体12内的绕线组件14,当不使用耳机时,可以将耳机线缠绕于绕线组件14上,然后将背部面板10的另一侧与移动终端固定贴合,即实现了在不使用耳机时,将耳机收容于盒体12内,且可以将耳机绕线器100固定于移动终端上,从而方便了用户随身携带。优选的,绕线组件14为手动绕线组件、单拉式卷线组件或双拉式卷线组件等,当绕线组件14为手动绕线组件时,背贴式耳机绕线器10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当绕线组件14为单拉式卷线组件时,耳机线收容于盒体内时背贴式耳机绕线器10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当绕线组件14为双拉式卷线组件时,耳机线收容于盒体内时背贴式耳机绕线器100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单拉式卷线组件以及双拉式卷线组件的结构,均可以实现卷线原理,因此本专利技术在此处不再详细说明单拉式卷线组件及双拉式卷线组件的结构及原理。下面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手动绕线组件的结构及原理。如图4所示,手动绕线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背部面板10上的绕线柱141、插头夹持部142、限位板143以及两个耳塞夹持部144a和144b。其中绕线柱141呈长条状以供耳机线缠绕,绕线柱141在背部面板10上的位置与盒体12的中心位置对应,而限位板143呈长条状且限位板143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绕线柱141的宽度和长度,限位板143固定设置于绕线柱141的顶部,由于限位板143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绕线柱141的宽度和长度,从而限位板143在水平面内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贴式耳机绕线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贴式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部面板、一端开口的盒体以及绕线组件,所述盒体枢接于所述背部面板的一侧且盖合所述背部面板而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绕线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背部面板上且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而使耳机线缠绕于所述绕线组件上时所述耳机线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背部面板的另一侧与移动终端的表面贴合且选择性的与所述移动终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贴式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部面板、一端开口的盒体以
及绕线组件,所述盒体枢接于所述背部面板的一侧且盖合所述背部面板而形成
一容置空间,所述绕线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背部面板上且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
内而使耳机线缠绕于所述绕线组件上时所述耳机线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
述背部面板的另一侧与移动终端的表面贴合且选择性的与所述移动终端固定连
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贴式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组件为手
动绕线组件、单拉式卷线组件或双拉式卷线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贴式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绕线组件
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背部面板上的绕线柱和插头夹持部,所述绕线柱呈长条状
以供所述耳机线缠绕,所述插头夹持部包括呈对称设置的两侧壁,耳机插头限
制于两所述侧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贴式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与所
述背部面板呈垂直设置的垂直部以及由所述垂直部的顶端向相对的所述侧壁弯
曲呈弧形的弯曲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贴式耳机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绕线组件
还包括呈长条状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介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晶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