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529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1:55
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属于光学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摄像光学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或者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同时满足光学系统小型化、视场角大、畸变小、成像品质好的多种要求,可应用于广角线性投射照明的光学测距用的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
本技术属于光学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广角线性投射照明的光学测距用的,可量产小型化的光信号接收光学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社会的发展,智能化设备的研发越来越受各界关注。智能设备要对周边事物进行感知,少不了接收光信号的光学系统,由于光学测距技术的研发越来越成熟,大量光学测距系统如激光雷达,扫地机器人,避障及测量产品都在迅速开发中。将这些设备深入到民用设备,大批量生产已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智能设备上的光学系统小型化,量产化,同时还要降低成本。由于传统照明的光照面积较大,单位面积光能量较小,目前,开发线性投射照明和光信号接收镜组为商业主流趋势。与成像光学系统不同,系统解像力并不是考察光信号接收镜组优良的重点,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要保证芯片上能量的利用率,光信号接收镜组不同视场对应的光点应能够满足成像光斑占据芯片每个pixel的能量需求。另外,为了保证后期算法能更好的实现反畸变算法,光信号接收镜组的畸变应考察其F-theta畸变,且F-theta畸变值不宜过大。在F-theta畸变较小的情况下,还需要同时满足大视场光斑占据pixel的个数,以及通光量和镜组相对照度的需求,若使用传统光学成像系统则很难满足。同时广角线性光学测距信号接收镜组与传统光信号接收镜组不同,线性照明光信号接收镜组的视场角更大,这使得传统光信号接收镜组很难满足其应用过程中的畸变和信号接收要求。技术专利CN202393913U公开了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测距仪,并具体公开了光信号接收装置包括透镜组、第一反射面和光检测器;透镜组包括第一聚焦透镜和第二聚焦透镜,第一聚焦透镜的光轴与第二聚焦透镜的光轴重合;第一反射面设置于所述透镜组的外围,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聚焦透镜和第二聚焦透镜之间;接收到的光信号经透镜组合第一反射面汇聚后,进入光检测器。该光信号接收装置是用以解决近距离光信号与远距离光信号接收不统一,因测量距离损失部分光信号的问题。该技术专利未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满足大视场角的基础下,也能满足畸变小和不同视场角对应的光点能够满足像素能量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化、大视场角、畸变小,并能确保整个视场下的素有信号光能有效的被感光芯片接收的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根据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信号接收光学模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或者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作为优选,所述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中任意两相邻透镜之间均具有间距。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7,其满足下列条件:;。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中间厚度为CT1,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厚度为ET1,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中间厚度为CT2,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厚度为ET2,其满足下列条件:。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均为塑料透镜。作为优选,所述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滤光片。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光信号光学镜组能同时满足光学系统小型化、视场角大、畸变小、成像品质好的多种要求。一方面,通过设置不同光焦度、不同焦距的透镜,缩短光学系统总长,确保光信号光学镜组器件小型化,同时扩大视场范围,提高大视场的光斑集中度,确保整个视场下所有信号光都能效被感光芯片接收;另一方面,第一透镜、第三透镜设置不同的物侧面/像侧面曲率半径,进一步提高大视场光斑集中度,提高光信号接收率。附图说明图1a、1b、1c、1d依次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的结构示意图、轴上色差图、像散图、畸变图;图2a、2b、2c、2d依次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的结构示意图、轴上色差图、像散图、畸变图;图3a、3b、3c、3d依次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的结构示意图、轴上色差图、像散图、畸变图;图4a、4b、4c、4d依次为本技术实施例四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的结构示意图、轴上色差图、像散图、畸变图;图5a、5b、5c、5d依次为本技术实施例五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的结构示意图、轴上色差图、像散图、畸变图;图6a、6b、6c、6d依次为本技术实施例六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的结构示意图、轴上色差图、像散图、畸变图;实施例一:E11-第一透镜;S1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T10-光阑;E12-第二透镜;S1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1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13-第三透镜;S1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1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14-滤光片;S17-滤光片的物侧面;S18-滤光片的像侧面;S19-成像面;实施例二:E21-第一透镜;S2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2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T20-光阑;E22-第二透镜;S2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2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23-第三透镜;S2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2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24-滤光片;S27-滤光片的物侧面;S28-滤光片的像侧面;S29-成像面;实施例三:E31-第一透镜;S3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3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T30-光阑;E32-第二透镜;S3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33-第三透镜;S3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3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34-滤光片;S37-滤光片的物侧面;S38滤光片的像侧面;S39-成像面;实施例四:E41-第一透镜;S4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4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T40-光阑;E42-第二透镜;S4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43-第三透镜;S4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4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44-滤光片;S47-滤光片的物侧面;S48-滤光片的像侧面;S49-成像面;实施例五:E51-第一透镜;S5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5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T50-光阑;E52-第二透镜;S5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5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53-第三透镜;S5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54-滤光片;S57-滤光片的物侧面;S58-滤光片的像侧面;S59-成像面;实施例六:E61-第一透镜;S6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6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T60-光阑;E62-第二透镜;S6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 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或者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或者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f3/f│>2;│f1/f+│f2/f│<1;7<│f1+f2+f3│<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中任意两相邻透镜之间均具有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凸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信号接收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冰玉杜佳玮郭美杉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