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649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剂分配装置。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制冷剂分配装置,包括集流管,所述的集流管内设有与集流管同轴设置的分流管,所述的分流管顶侧设有若干与集流管上的翅片一一对应设置的开口部,所述的分流管侧部设有若干与开口部一一对应设置的导流管,所述的导流管一端伸入分流管内腔,另一端伸出于集流管,且各导流管远离分流管的一端分别与主管相连通,所述的导流管上还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的分流管内还设有制冷剂扰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制冷剂分配均匀,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剂分配装置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剂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平行流换热器,主要由集流管、换热管和翅片构成。为解决微通道换热器作为热泵换热器使用时,冷凝水排除以及霜层堵塞换热器的问题,需竖直设置集流管以配合相应的翅片,但由于集流管内的制冷剂呈气液两相状态,制冷剂无法均匀分配到各换热管中,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制冷剂分配均匀的微通道冷凝器及冰箱[申请号:201510552368.3],包括第一集液管和第二集液管,第一集液管内设有至少一个制冷剂分配装置以及与制冷剂分配装置数量相同的隔板,第一集液管腔体中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和隔板沿第一集液管的轴线依次交替设置,第二集液管内也设有至少一个制冷剂分配装置以及数量比制冷剂分配装置数量少一个的隔板,第二集液管腔体中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和隔板沿第二集液管的轴线依次交替设置。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制冷剂分配不均匀,换热效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冷剂分配均匀的制冷剂分配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制冷剂分配装置,包括集流管,所述的集流管内设有与集流管同轴设置的分流管,所述的分流管顶侧设有若干与集流管上的翅片一一对应设置的开口部,所述的分流管侧部设有若干与开口部一一对应设置的导流管,所述的导流管一端伸入分流管内腔,另一端伸出于集流管,且各导流管远离分流管的一端分别与主管相连通,所述的导流管上还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的分流管内还设有制冷剂扰流组件。制冷剂由主管进入各导流管,由于每个导流管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因此能够根据主管连接的位置通过流量控制阀合理控制导流管内流体的流速,从何使气液混合的制冷剂能够以均匀流速进入分流管,使得制冷剂能够均匀分配,而制冷剂扰流组件能够将分流管内的制冷剂进行流向调节,防止制冷剂滞留在分流管。在上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中,所述的制冷剂扰流组件包括截面呈S形的扰流扇叶,所述的扰流扇叶与设置在集流管一侧的驱动电机相连。这里的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能够通过驱动电机控制扰流扇叶的转速和转向,且扰流扇叶截面为S形使得制冷剂更易流向开口部。在上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中,所述的导流管与分流管相连的一端设有弧形限位部,且所述的弧形限位部位于分流管的内侧并与分流管内壁相抵靠。弧形限位部能够实现导流管在分流管内的定位,防止导流管脱离分流管。在上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中,所述的主管上设有总流控制阀。在上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中,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包括阀板和阀座,所述的阀板包括两块设置在导流管内且相间隔设置的板体,所述的板体上开有第一过流孔,所述的阀座设置在两块板体之间且相对板体竖直活动,且所述的阀座上开有第二过流孔。通过阀座的的竖直活动来改变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之间相对重合的面积来实现导流管内的制冷剂内流体的流速和流量。在上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中,所述的第一过流孔的直径大于第二过流孔的直径。在上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中,所述的总流控制阀为球阀。主管内的流量控制更加方便。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制冷剂分配装置的优点在于:导流管内的制冷剂流量和流速大致相等,分配均匀,且分流管内具有扰流装置,使得制冷剂更易导入翅片,换热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集流管1、分流管2、翅片3、开口部4、导流管5、主管6、流量控制阀7、制冷剂扰流组件8、扰流扇叶9、弧形限位部10、总流控制阀11、阀板12、阀座13、板体14、第一过流孔15、第二过流孔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制冷剂分配装置,包括集流管1,集流管1内设有与集流管1同轴设置的分流管2,分流管2顶侧设有若干与集流管1上的翅片3一一对应设置的开口部4,分流管2侧部设有若干与开口部4一一对应设置的导流管5,导流管5一端伸入分流管2内腔,另一端伸出于集流管1,且各导流管5远离分流管2的一端分别与主管6相连通,导流管5上还设有流量控制阀7,分流管2内还设有制冷剂扰流组件8。制冷剂由主管6进入各导流管5,由于每个导流管5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7,因此能够根据主管6连接的位置通过流量控制阀7合理控制导流管5内流体的流速,从何使气液混合的制冷剂能够以均匀流速进入分流管2,使得制冷剂能够均匀分配,而制冷剂扰流组件8能够将分流管2内的制冷剂进行流向调节,防止制冷剂滞留在分流管2。进一步地,制冷剂扰流组件8包括截面呈S形的扰流扇叶9,扰流扇叶9与设置在集流管1一侧的驱动电机相连,这里的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能够通过驱动电机控制扰流扇叶9的转速和转向,且扰流扇叶9截面为S形使得制冷剂更易流向开口部4。导流管5与分流管2相连的一端设有弧形限位部10,且弧形限位部10位于分流管2的内侧并与分流管2内壁相抵靠,弧形限位部10能够实现导流管5在分流管2内的定位,防止导流管5脱离分流管2。更进一步地,主管6上设有总流控制阀11,流量控制阀7包括阀板12和阀座13,阀板12包括两块设置在导流管5内且相间隔设置的板体14,板体14上开有第一过流孔15,阀座13设置在两块板体14之间且相对板体14竖直活动,且阀座13上开有第二过流孔16,通过阀座13的的竖直活动来改变第一过流孔15和第二过流孔16之间相对重合的面积来实现导流管5内的制冷剂内流体的流速和流量。此外,第一过流孔15的直径大于第二过流孔16的直径,总流控制阀11为球阀,使得主管6内的流量控制更加方便。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集流管1、分流管2、翅片3、开口部4、导流管5、主管6、流量控制阀7、制冷剂扰流组件8、扰流扇叶9、弧形限位部10、总流控制阀11、阀板12、阀座13、板体14、第一过流孔15、第二过流孔1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剂分配装置,包括集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流管(1)内设有与集流管(1)同轴设置的分流管(2),所述的分流管(2)顶侧设有若干与集流管(1)上的翅片(3)一一对应设置的开口部(4),所述的分流管(2)侧部设有若干与开口部(4)一一对应设置的导流管(5),所述的导流管(5)一端伸入分流管(2)内腔,另一端伸出于集流管(1),且各导流管(5)远离分流管(2)的一端分别与主管(6)相连通,所述的导流管(5)上还设有流量控制阀(7),所述的分流管(2)内还设有制冷剂扰流组件(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剂分配装置,包括集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流管(1)内设有与集流管(1)同轴设置的分流管(2),所述的分流管(2)顶侧设有若干与集流管(1)上的翅片(3)一一对应设置的开口部(4),所述的分流管(2)侧部设有若干与开口部(4)一一对应设置的导流管(5),所述的导流管(5)一端伸入分流管(2)内腔,另一端伸出于集流管(1),且各导流管(5)远离分流管(2)的一端分别与主管(6)相连通,所述的导流管(5)上还设有流量控制阀(7),所述的分流管(2)内还设有制冷剂扰流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剂扰流组件(8)包括截面呈S形的扰流扇叶(9),所述的扰流扇叶(9)与设置在集流管(1)一侧的驱动电机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5)与分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宓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衢州联州致冷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