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6133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灵敏板和承重杆,装置主体右侧中端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灵敏板,装置主体上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承重杆,且两个承重杆的左右两端边缘均水平对正,装置主体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重力连接件,且重力连接件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在两个承重杆的一侧,并且重力连接件呈“长方形”状,装置主体内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契合板,装置主体内部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空重力感应膜板,且两个隔空重力感应膜板的上下两端均保持水平对正。该种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结构稳定,安全性高,实用性好且响应速度快和检测精准,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A Detection Device for Overload Protection of Elevator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vator overload protection det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main body, a sensitive plate and a load-bearing rod. A sensitive plate is fixed above the middle end of the right side of the device main body.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device main body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load-bearing rods, and the left and right edges of the two load-bearing rods are horizontally aligne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device main body is fixed with gravity connectors.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gravity connector are fixed on one side of the two load-bearing poles, and the gravity connector is \rectangular\. The upper end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is fixed with a joint plate.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are fixed with an empty gravity induction diaphragm,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two gravity induction diaphragms are kept in horizontal alignment. This kind of elevator overload protection detection device has stable structure, high safety, good practicability, fast response speed and accurate detection, and has high popularization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具体是一种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现有的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由于其结构设计不足,使其超载检测精度低,此外,现有的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其检测响应速度慢,实际使用效率低下。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灵敏板和承重杆,所述装置主体右侧中端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灵敏板,所述装置主体上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承重杆,且两个承重杆的左右两端边缘均水平对正,所述装置主体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重力连接件,且重力连接件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在两个承重杆的一侧,并且重力连接件呈“长方形”状,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契合板,所述装置主体内部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空重力感应膜板,且两个隔空重力感应膜板的上下两端均保持水平对正,两个所述隔空重力感应膜板上端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重力传导柱,且两个重力传导柱的顶部均与契合板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底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辅助板,两个所述辅助板均呈“长方形”状,所述重力连接件内部中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震板,所述防震板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稳定柱,且两个稳定柱均呈“长方形”状,所述重力连接件内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加固钢板,且加固钢板位于左右两端稳定柱之间,并且加固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感应电线,同时加固钢板通过四个感应电线与左右两端的稳定柱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隔空重力感应膜板内部的底端分别设有精准点阵器,且两个隔空重力感应膜板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契合板左右两端的长度为八十厘米,且契合板采用塑料加金属的材质制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固钢板内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电子响应器,该电子响应器分别由重力检测盘和重力识别器组成,且加固钢板在运行时会带动电子响应器运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稳定柱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且两个稳定柱左右两端的长度均为十五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在装置主体内部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空重力感应膜板,当本设备在使用时,由于两个隔空重力感应膜板内部的底端分别设有精准点阵器,且由于两个隔空重力感应膜板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并且由于该种精准点阵器具有对重力精准感知检测的功能,使得本设备可以对超出规定范围的重力通过两个重力传导柱传导至两个隔空重力感应膜板中,随后通过精准点阵器进行精准检测,以判断出电梯超出的重力值,解决了以往的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由于其结构设计不足而导致超载检测精度低的缺点,增强了本设备的可靠性,同时,在重力连接件内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加固钢板,当本设备在使用时,由于加固钢板内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电子响应器,由于该电子响应器分别由重力检测盘和重力识别器组成,使得该电子响应器可以实时的检测和识别电梯是否超出了额定载重量,且由于加固钢板在运行时会带动电子响应器运作,使得电梯在超出额定载重量时电梯门无法关闭,以促使乘客知晓因超载而使电梯无法闭门运行载客,保证了乘客和电梯运行的安全,解决了以往的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检测响应速度慢的不足,提升了本设备的实用性。综上所述,整个装置结构稳定,安全性高,实用性好且响应速度快和检测精准,有很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装置主体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重力连接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101-契合板;102-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3-重力传导柱;104-辅助板;2-灵敏板;3-重力连接件;301-加固钢板;302-防震板;303-稳定柱;4-承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灵敏板2和承重杆4,装置主体1右侧中端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灵敏板2,装置主体1上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承重杆4,且两个承重杆4的左右两端边缘均水平对正,装置主体1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重力连接件3,且重力连接件3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在两个承重杆4的一侧,并且重力连接件3呈“长方形”状,装置主体1内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契合板101,装置主体1内部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2,且两个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2的上下两端均保持水平对正,两个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2上端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重力传导柱103,且两个重力传导柱103的顶部均与契合板101固定连接,装置主体1内部底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辅助板104,两个辅助板104均呈“长方形”状,重力连接件3内部中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震板302,防震板302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稳定柱303,且两个稳定柱303均呈“长方形”状,重力连接件3内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加固钢板301,且加固钢板301位于左右两端稳定柱303之间,并且加固钢板30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感应电线,同时加固钢板301通过四个感应电线与左右两端的稳定柱303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两个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2内部的底端分别设有精准点阵器,且两个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2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通过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2解决了以往的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由于其结构设计不足而导致超载检测精度低的缺点,增强了本设备的可靠性。进一步的,契合板101左右两端的长度为八十厘米,且契合板101采用塑料加金属的材质制成,通过契合板101整体性增强了本设备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加固钢板301内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电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灵敏板(2)和承重杆(4),所述装置主体(1)右侧中端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灵敏板(2),所述装置主体(1)上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承重杆(4),且两个承重杆(4)的左右两端边缘均水平对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重力连接件(3),且重力连接件(3)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在两个承重杆(4)的一侧,并且重力连接件(3)呈“长方形”状,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契合板(101),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2),且两个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2)的上下两端均保持水平对正,两个所述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2)上端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重力传导柱(103),且两个重力传导柱(103)的顶部均与契合板(101)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底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辅助板(104),两个所述辅助板(104)均呈“长方形”状,所述重力连接件(3)内部中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震板(302),所述防震板(302)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稳定柱(303),且两个稳定柱(303)均呈“长方形”状,所述重力连接件(3)内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加固钢板(301),且加固钢板(301)位于左右两端稳定柱(303)之间,并且加固钢板(30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感应电线,同时加固钢板(301)通过四个感应电线与左右两端的稳定柱(303)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超载防护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灵敏板(2)和承重杆(4),所述装置主体(1)右侧中端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灵敏板(2),所述装置主体(1)上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承重杆(4),且两个承重杆(4)的左右两端边缘均水平对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重力连接件(3),且重力连接件(3)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在两个承重杆(4)的一侧,并且重力连接件(3)呈“长方形”状,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契合板(101),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2),且两个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2)的上下两端均保持水平对正,两个所述隔空重力感应膜板(102)上端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重力传导柱(103),且两个重力传导柱(103)的顶部均与契合板(101)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底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辅助板(104),两个所述辅助板(104)均呈“长方形”状,所述重力连接件(3)内部中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震板(302),所述防震板(302)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稳定柱(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有明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烽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