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澄贤专利>正文

地震安全防护逃生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08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架子。解决地震安全逃生问题。由多根钢管按拱桥原理及V架刚性结构焊固。两侧设各四根垂直杆、上面设四根上弦杆、再以横杆、端侧杆及拱形杆组成。桌脚底端设有防滑垫,用于地震安全逃生。(*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震安全防护逃生架本技术涉及架子,尤指一种用于地震时的安全防护逃生架。绝止目前为止,地震尚难以预防,其带来人员伤亡的灾难主要靠临场反应和躲避,一般躲避在结实的床、桌底下较之毫不躲避为好,至少在心理上得到一慰藉,然而现有桌子,其耐压抗震强度是显然不够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抗垂直压力达2万公斤以上的轻型的地震安全防护逃生架。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地震安全防护逃生架,其为利用拱桥原理及K架刚性结构,由钢管以全渗透焊接方式焊接而成,包括顶斜杆、上弦杆、垂直杆、倾侧杆、横杆、端侧杆、拱形杆、端撑杆、侧杆以及承座板,其特征是:上弦杆分别跨接于两相对的垂直杆的端脚处,并共同焊接于一承座板上以为桌脚;拱形杆顶与上弦杆中央并垒焊结;在上弦杆与垂直杆焊结的交角处焊接有端撑杆并与拱形杆相连结,呈一拱形稳固架构体;又设位于上弦杆中央的横杆为焊接于拱形杆与上弦杆的侧面结合处;在桌体结构的水平面上的交角处焊接有顶斜杆、两桌侧的垂直面上的交角处焊接有倾侧杆而构成为整体桁架拱弧结构。上述设计结构,能以最佳断面特性,使桌体架构中每支钢管两端的强度提高、挫曲减少,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大的强度,承重负荷大,确保人身安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再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垂直杆、拱形杆、防滑板焊接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拱形杆、上弦杆、横杆焊接结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多根适当管径及长度的钢管,如顶斜杆10、上弦杆11、垂直杆12、倾侧杆13、横杆14、端侧杆15、拱形杆16、端撑杆17、侧杆18以及承座板20焊接构成桌形架体。四根较长的上弦杆11呈等距平行水平面布设为架面;每根杆体两端侧水平面位置分别焊结以六根等长的端侧杆15;每根上弦杆11两端的垂直面位置焊接有与之对应且同根数的垂直杆12;而在垂直杆12中央彼此间分别焊结有-->侧杆18;四根具有适当弧度的拱形杆16分别跨接于两相对的垂直杆12的端脚处,其顶与上弦杆11中央处焊结;在上弦杆11与垂直杆12交角处,焊接有端撑杆17与拱形杆16连结;三根横杆14分别焊固于上弦杆11与拱形杆16结构面间;四根顶斜杆10分别对称且水平焊结于横杆14与上弦杆11交角位置及上弦杆11与端侧杆15水平交角位置;倾侧杆13分别焊结于上弦杆11与垂直杆12垂直面交角及垂直杆12与侧杆18交角;八只承座板20分别焊接于垂直杆12与拱形杆16所形成的架脚底端。如图2所示:承座板20由防滑垫22及钢板21构成。防滑垫22由均厚摩擦系数在0.4以上的橡胶制成,地震时可防滑。如图3所示:横杆14与拱形杆16及上弦杆11以全渗透焊接牢固,能不致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地震安全防护逃生架,其为利用拱桥原理及K架刚性结构,由钢管以全渗透焊接方式焊接而成,包括顶斜杆、上弦杆、垂直杆、倾侧杆、横杆、端侧杆、拱形杆、端撑杆、侧杆以及承座板,其特征是:上弦杆分别跨接于两相对的垂直杆的端脚处,并共同焊接于一承座板上以为桌脚;拱形杆顶与上弦杆中央并垒焊结;在上弦杆与垂直杆焊结的交角处焊接有端撑杆并与拱形杆相连结,呈一拱形稳固架构体;又设位于上弦杆中央的横杆为焊接于拱形杆与上弦杆的侧面结合处;在桌体结构的水平面上的交角处焊接有顶斜杆、两桌侧的垂直面上的交角处焊接有倾侧杆而构成为整体桁架拱弧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地震安全防护逃生架,其为利用拱桥原理及K架刚性结构,由钢管以全渗透焊接方式焊接而成,包括顶斜杆、上弦杆、垂直杆、倾侧杆、横杆、端侧杆、拱形杆、端撑杆、侧杆以及承座板,其特征是:上弦杆分别跨接于两相对的垂直杆的端脚处,并共同焊接于一承座板上以为桌脚;拱形杆顶与上弦杆中央并垒焊结;在上弦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澄贤
申请(专利权)人:刘澄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