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鸿武专利>正文

充二氧化碳的气管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17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二氧化碳气管结构建筑,其技术特征是:充入二氧化碳,在二氧化碳气管下部开设二条用橡胶薄膜制成的红外线窗口,以供地面红外线辐射热交换用。此种技术可以为微生物、植物、动物寒季生产创造良好条件,也可以为人们在寒季提供临时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工业生产中,也可以做为临时设施、暖库、建筑业的混凝土养生棚等。(*该技术在199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二氧化碳代替空气的气管建筑。充气建筑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分为气承式、气管式和混合三种。在气管式结构充气建筑中过去是在密封的塑料薄膜管内充入空气形成建筑的支撑构件,空气仅起支撑作用。而充入二氧化碳不仅起支撑作用,而且还要发挥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的作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气管结构充气建筑。这种建筑不仅起遮风蔽雨的作用,而且还要充分发挥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的作用,使室内温暖如春。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气管横断面的上半部的210°部分用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树脂塑料薄膜制成。下部中央开设一条30°用树脂塑料薄膜制成的可见光透射窗口,在窗口的两侧开设两条60°用橡胶薄膜制成的红外线透射窗口。在此管内充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塑料薄膜都能让可见光透过而不让红外线透过。阳光的可见光部分透过塑料薄膜和二氧化碳从可见光窗口进入室内,室内吸收可见光的能量;而地面辐射的红外线通过红外线窗口进入管内被二氧化碳分子吸收,二氧化碳分子产生量子化的振动和转动,能量跃迁到高能级,由高能级回到原能级时放出红外线。塑料薄膜又不让红外线逃出室外,红外线只能透过橡胶薄膜的红外线窗口回到室内,室内又吸收红外线的能量。-->本技术和充空气的气管建筑比较,有高的热效果,节约能源。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为微生物、植物、动物寒季生产创造良好条件;也可以为人们在寒季提供临时生活及工作环境;在工业生产中,还可以做为临时设施,暖棚,建筑业的混凝土养生暖棚等。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充二氧化碳气管建筑的气管横断面结构图。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提出的具体结构细节及工作情况。该气管横断面结构由四瓣组成:(1)顶部上瓣210°和底部(2)下瓣30°用树脂塑料薄膜制成,下部两侧(3)、(4)两瓣各60°用橡胶薄膜制成。管内充入二氧化碳,气压在100毫米水柱以上。气管的直径不小于300mm,约等于跨度的1/40~1/30。阳光的可见光部分从顶部经过上瓣和下瓣树脂塑料薄膜及管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室内,可见光再经过反射折射逃出室外就不容易了,因为下部150°只开一条30°的小窗口,而两条60°的橡胶薄膜窗口可见光是通不过去的。因而,可见光进入室内的多,逃出室外的少。再说地面辐射的红外线(或红外光子),通过橡胶薄膜的红外窗口进入管内。二氧化碳分子吸收红外光子,产生量子化的振动和转动,能量跃迁到高能级,由高能级回到原能级时放出红外光子,红外-->光子通过二氧化碳和橡胶薄膜红外线窗口返回室内。红外光子因有二氧化碳和塑料薄膜两道关卡,逃不到室外去,红外光子只能在室内和气管之间进行热交换循环。这样就达到吸收阳光的可见光的能量,控制地面辐射的红外线的能量使室内温暖如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充二氧化碳的气管建筑。这种建筑是由一个个的气管组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是:  气管壁的横断面结构分四瓣两种材料组成。上瓣210°和下瓣30°用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树脂塑料薄膜制成;下部两侧各60°的两瓣用红外线透过率高的橡胶薄膜制成。  管内充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技术特征摘要】
充二氧化碳的气管建筑。这种建筑是由一个个的气管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是:气管壁的横断面结构分四瓣两种材料组成。上瓣2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武
申请(专利权)人:李鸿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