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517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框体、导光板、光学膜材和遮光胶带,框体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光学膜材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侧,遮光胶带贴附在光学膜材的边缘区域和框体的显示面板承载面上;其中,背板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侧面的侧板,侧板的一端与底板连接,侧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每个第二翻折结构与侧板之间存在间隔,导光板设置在底板上,框体设置在底板、侧板、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所围成的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框架和背板虚卡引发产品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背面的背光(BackLight)模组,背光模组一般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图1示出了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1、框架102、反射片103、导光板104、光学膜材105(包括增光片和扩散片)和遮光胶带106。背板101上设置有卡槽A,框架102包括卡勾1021和挡墙结构1022,卡勾1021卡合在卡槽A中。图2示出了传统的背光模组中的背板和框架的组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组装治具Z着力于框架102的挡墙结构1022,将框架102倾斜后把卡勾1021卡合在背板101的卡槽A中,以完成背板101与框架102的固定连接。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显示产品趋向薄型化设计。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与传统的背光模组相比,该薄型化背光模组中,框架201无挡墙结构,其余结构可参考图1。在组装如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的背板和框架时,由于组装治具没有合适的着力点,组装难度较大,且框架和背板易出现虚卡(虚卡指卡合不完全)的问题,后期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框架可能发生倾斜,导致背光模组中的显示面板承载面B被顶起,造成产品厚度超规格,进而引发产品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框架和背板虚卡引发产品不良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框体、导光板、光学膜材和遮光胶带,所述框体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光学膜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所述遮光胶带贴附在所述光学膜材的边缘区域和所述框体的显示面板承载面上;其中,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侧面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每个所述第二翻折结构与所述侧板之间存在间隔,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框体设置在所述底板、所述侧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所围成的空间内。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叠区域。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翻折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包括多个第二翻折结构;所述多个第一翻折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二翻折结构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承载面且垂直于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一翻折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3至5毫米;每个所述第二翻折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3至5毫米。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一翻折结构为条形结构,每个所述第一翻折结构平行于所述底板,且所述第一翻折结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面不高于所述显示面板承载面。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二翻折结构为条形结构,每个所述第二翻折结构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翻折结构与所述侧板的间距等于所述框体的宽度。可选的,所述第二翻折结构与所述底板为一体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二翻折结构由对所述底板进行切割后,将切割得到的条形结构朝所述侧板方向弯折90度得到。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一方面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板上设置有第一翻折结构和第二翻折结构,将框体设置在底板、侧板、第一翻折结构和第二翻折结构所围成的空间内,第一翻折结构和底板可以在厚度方向上对框体起到限位作用,第二翻折结构和侧板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对框体起到限位作用,与相关技术相比,背板上无需设置卡槽,而只需将框体放置在背板围成的空间内,即可实现对框体的有效限位,组装难度低,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组装效率,且背板对框体进行了有效限位,可以防止框体倾斜,使产品厚度符合规格;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较高,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卡合不完全可能导致的漏光问题,保证了产品品质。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传统的背光模组中的背板和框架的组装示意图;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背板在AA’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的背板在BB’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背板在CC’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在AA’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在BB’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在BB’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在CC’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301、框体302、导光板303、光学膜材304和遮光胶带305,框体302设置在导光板303的侧面,光学膜材304设置在导光板303的出光侧,遮光胶带305贴附在光学膜材304的边缘区域和框体302的显示面板承载面上。其中,背板301包括底板3011和设置在底板3011侧面的侧板3012,侧板3012的一端与底板3011连接,侧板3012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M,底板30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N,每个第二翻折结构N与侧板3012之间存在间隔,导光板303设置在底板3011上,框体302设置在底板3011、侧板3012、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M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N所围成的空间内。可选的,框体可以为胶框,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备该框体。可选的,光学膜材包括沿远离导光板的方向层叠设置的扩散片和增光片。其中,扩散片可以用于匀化导光板出光面出射的光线,增光片可以用于提高某个区域的光线亮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上设置有第一翻折结构和第二翻折结构,将框体设置在底板、侧板、第一翻折结构和第二翻折结构所围成的空间内,第一翻折结构和底板可以在厚度方向上对框体起到限位作用,第二翻折结构和侧板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对框体起到限位作用,与相关技术相比,背板上无需设置卡槽,而只需将框体放置在背板围成的空间内,即可实现对框体的有效限位,组装难度低,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组装效率,且背板对框体进行了有效限位,可以防止框体倾斜,使产品厚度符合规格;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较高,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卡合不完全可能导致的漏光问题,保证了产品品质。可选的,如图4所示,每个第一翻折结构M为条形结构,每个第一翻折结构M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框体、导光板、光学膜材和遮光胶带,所述框体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光学膜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所述遮光胶带贴附在所述光学膜材的边缘区域和所述框体的显示面板承载面上;其中,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侧面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每个所述第二翻折结构与所述侧板之间存在间隔,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框体设置在所述底板、所述侧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所围成的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框体、导光板、光学膜材和遮光胶带,所述框体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光学膜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所述遮光胶带贴附在所述光学膜材的边缘区域和所述框体的显示面板承载面上;其中,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侧面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每个所述第二翻折结构与所述侧板之间存在间隔,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框体设置在所述底板、所述侧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所围成的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叠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翻折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翻折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翻折结构包括多个第二翻折结构;所述多个第一翻折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二翻折结构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承载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波张启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