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813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换接头,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转接部分(1)和第二转接部分(2),所述第二转接部分(2)设有通孔(21),所述第一转接部分(1)设有与所述通孔(21)连通的方形内孔(11),所述方形内孔(11)内表面设有内螺纹(111),所述第二转接部分(2)外表面设有环形凸缘(2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换接头一端与压力调节器的方形外螺纹连接,另一端可以通过环形凸缘与水管连接,解决了具有方形喷头的压力调节器不能与水管相连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换接头
本技术属于灌溉
,涉及一种压力调节器转换接头,尤其涉及一种能与具有方形喷头的压力调节器连接的转换接头。
技术介绍
压力调节器是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当压力调节器上游水压有波动时使压力调节器下游水压保持恒定不变或当灌溉系统首部距离下游各灌水区距离不等时确保各灌水区入口处的水压相等,将由于水压损失、地形差以及水泵工况引起的入口压力变化调整到设计的工作压力。安装压力调节器的优点如下:可以提高灌水均匀度;有效控制喷头的工作性能,例如水滴的大小、喷洒距离;增加了喷灌系统使用的灵活性,例如安装了压力调节器后,坡地灌水效果会得到改善。但是存在一类具有方形外螺纹的压力调节器,在托管灌溉的研究试验中,压力调节器喷头的方形外螺纹结构无法直接与托管软管相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换接头,解决压力调节器方形外螺纹结构无法直接与拖管软管相连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转换接头,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转接部分和第二转接部分,所述第二转接部分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转接部分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方形内孔,所述方形内孔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转接部分外表面设有环形凸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方形内孔内表面上的内螺纹的螺距为3.6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环形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部分远离所述第一转接部分的一端,所述环形凸缘在所述第二转接部分外表面上连续或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环形凸缘的直径沿着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方向逐渐减小。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环形凸缘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凸缘等间距排布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转换接头还设有辅助转动结构,所述辅助转动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部分靠近所述第一转接部分一端的外表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辅助转动结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六边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本技术的转换接头通过在第一转接部分上设置方形内孔,并在方形内孔表面设有内螺纹,可以通过此结构与压力调节器的方形外螺纹进行连接。而在第二转接部分上设有环形凸缘,可以与圆形的拖管软管相连接,第一转接部分的方形内孔和第二转接部分的通孔是相互连通,如此便可以经过压力调节器调压后的灌溉水经转换接头输送至拖管软管中,解决了压力调节器方向外螺纹无法直接与拖管软管相连接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转换接头的结构示图;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转换接头与压力调节器的爆炸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转换接头与压力调节器的连接示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如下:1、第一转接部分。11、方形内孔。111、内螺纹。2、第二转接部分。21、通孔。22、环形凸缘。3、辅助转动结构。4、压力调节器。5、限流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针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转换接头的结构示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转换接头包括第一转接部分1和第二转接部分2。第一转接部分1与压力调节器连接,第二转接部分2与拖管软管连接。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转换接头的第一转接一部分1和第二转接部分2顺序连接,第一转接部分1位于第二转接部分2的上侧。本技术的第一转接部分1设有方形内孔11,第二转接部分2设有通孔21,第二通孔21的形状不具有局限性,可以为方形孔、圆形孔、三角形孔等等。第一转接部分1上的方形内孔11与第二转接部分2的通孔21相互连通,如此可保证本技术的转换接头与压力调节器连接后,灌溉水经过压力调节器调压后可以从转换接头中流出。如图1所示,本技术第一转接部分1的方形内孔11的内表面上设有内螺纹111。结合图1、图2所示,转换接头的第一转接部分1的方形内孔11的内表面设有螺纹111,压力调节器4的下端喷头为方形,方形喷头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可以将压力调节器4穿过限流嘴5安装在第一转接部分1的方形内孔11中,通过内螺纹111相互固定连接,连接后的示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接部分11方形内孔11上的内螺纹111的螺距为3.6mm,在此螺距设定下,可以使得本技术的转换接头与压力调节器连接时密封性更好,防止连接处漏水的情况发生。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换接头的第二转接部分2为圆柱形结构,通孔21的轴线与第二转接部分2的外壁平行。本技术转换接头的第二转接部分2的外表面上设有环形凸缘22,环形凸缘22设置在第二转接部分2远离第一转接部分1一端的外表面上,即图1中所示的第二转接部分2的下端外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凸缘22的横截面为圆形,环形凸缘22在第二转接部分2的外表面上连续设置,即环形凸缘22绕着第二转接部分2的外圆周连续设置,为密封环状结构。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环形凸缘22也可以在第二转接部分2的外表面2上间隔设置,例如环形凸缘22绕第二转接部分2的外圆周间隔设置,此时环形凸缘22可以看做多个排布在第二转接部分2外表面上的弧形凸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凸缘22的为锥形凸缘,沿着远离第一转接部分1的方向,环形凸缘22的直径逐渐减小。如此有利于第二转接部分2与拖灌软管的相互连接时,通过环形凸缘22与拖管软管紧密的结合,保证转换接头与拖管软管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漏水。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转换接头与拖管软管连接的密封性,环形凸缘22设置有三个,三个环形凸缘22完全相同,三个环形凸缘22等间距的设置在第二转接部分2的外表面上。当然,三个环形凸缘22在第二转接部分2外表面上也可以是不等间距设置,可以随机排布,能够保证与拖管软管连接的密封性即满足使用要求。同样地,本技术的转换接头,在第二转接部分2外表面上设置环形凸缘22的数量也不具有局限性,可以根据实际对于密封性的要求相应的增加或减少环形凸缘22的设置数量。在根据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转接部分2外表面上设置的三个环形凸缘22也可以是不相同的,例如,三个环形凸缘22的形状均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沿着靠近第一转接部分1的方向,三个凸缘22的直径逐渐地增大。例如将三个凸缘22按照靠近第一转接部分1的方向分别命名为第一环形凸缘、第二环形凸缘和第三环凸缘,则第一环形凸缘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凸缘的直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换接头,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转接部分(1)和第二转接部分(2),所述第二转接部分(2)设有通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部分(1)设有与所述通孔(21)连通的方形内孔(11),所述方形内孔(11)内表面设有内螺纹(111),所述第二转接部分(2)外表面设有环形凸缘(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换接头,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转接部分(1)和第二转接部分(2),所述第二转接部分(2)设有通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部分(1)设有与所述通孔(21)连通的方形内孔(11),所述方形内孔(11)内表面设有内螺纹(111),所述第二转接部分(2)外表面设有环形凸缘(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内孔(11)内表面上的内螺纹(111)的螺距为3.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缘(22)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部分(2)远离所述第一转接部分(1)的一端,所述环形凸缘(22)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力吉门旗魏子涵裴军强李超李春强
申请(专利权)人:京蓝沐禾节水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