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481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5: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该OLED显示屏包括OLED组件和红外阻塞膜,OLED组件具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及红外阻塞膜具有与第一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和与第一非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非透光区,红外阻塞膜层叠设置于OLED组件的背光侧,第二透光区与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第二非透光区与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通过于OLED组件的背光侧对应设置红外阻塞膜,本申请有利于该OLED显示屏在电子设备上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全面屏是手机业界对于超高屏占比手机设计的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手机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机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全面屏手机首先提升了手机的颜值,让手机看上去更有科技感,另外同样机身正面的面积可以容纳更大的屏幕,对于视觉体验有着显著的提升。而当下手机屏幕多采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如何采用OLED显示屏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是一大难点。目前全面屏的红外传感方案为将屏幕某位置挖空或做成透明,挖空或透明位置下面放置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透过挖空或透明区域发射和接收红外光,从而实现传感功能。若采用在屏幕上挖空的方案,则屏幕上的挖空区域无法实现显示功能。若采用将屏幕上的某区域做成透明,透明区域不能显示或者难以实现与屏幕其它区域一致的显示效果,因此制约了全面屏的屏幕表现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OLED显示屏。该OLED显示屏包括OLED组件和红外阻塞膜,OLED组件具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及红外阻塞膜具有与第一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和与第一非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非透光区,红外阻塞膜层叠设置于OLED组件的背光侧,使得第二透光区与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及第二非透光区与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OLED显示屏及贴设于OLED显示屏下的红外传感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O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OLED组件,OLED组件具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于OLED组件的一侧形成一红外阻塞膜,红外阻塞膜具有与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的第二透光区和与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的第二非透光区。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于OLED组件的发光侧相反的背光侧上设置红外阻塞膜,且红外阻塞膜上的第二透光区与OLED组件的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及红外阻塞膜上的第二非透光区与OLED组件的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进而在该OLED显示屏背光侧设置红外传感器时,红外光能够从对应重合的第二透光区、第一透光区向外界发射,而第二非透光区对第一非透光区形成遮挡,第二非透光区能够吸收和/或反射照射向第一非透光区的红外线,避免OLED组件中位于第一非透光区的电子元件受红外线照射引起的显示效果不佳及材料老化导致显示残影的问题,而且OLED显示屏上对应设有红外传感器件的区域能够正常显示,有利于其在电子设备上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OLED显示屏中OLED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OLED显示屏中红外阻塞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OLED显示屏中OLED组件的层状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OLED组件中OLED层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OLED组件中驱动电路层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的局部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电子设备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OLED显示屏制作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OLED显示屏制作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OLED显示屏制作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屏1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OLED显示屏100包括OLED组件10和红外阻塞膜20,OLED组件10与红外阻塞膜20层叠设置。例如,红外阻塞膜20紧贴于OLED组件10的背光侧;或者,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OLED组件10的背光侧,且红外阻塞膜20与OLED组件10之间还设置其他层状结构,例如基板、衬底层等。其中,OLED组件10的背光侧是指OLED组件10上与其发光侧相反的另一侧。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元件、部件,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元件或部件,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元件或部件。参阅图2、图3,其中,OLED组件10具有第一透光区12和第一非透光区14。红外阻塞膜20具有与第一透光区12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和与第一非透光区14对应的第二非透光区24。红外阻塞膜20层叠设置于OLED组件10的背光侧,第二透光区22与第一透光区12重合,第二非透光区24与第一非透光区14重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第一非透光区14上设有各种电子元件,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连接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线路及线路上的开关元件,进而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OLED组件10上时,第二非透光区24对位于第一非透光区14上的各电子元件形成遮蔽保护。在该OLED显示屏100的屏下设置红外传感器时,例如指纹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等,该红外传感器发出的红外光部分经第二透光区22和第一透光区12传递向屏幕外,部分红外光照射于第二非透光区24上,被红外阻塞膜20吸收和/或反射掉,以避免红外光照射电子元件引起的显示效果不佳及因长期被红外线照射导致电子元器件老化进而导致显示残影等问题。结合参阅图4至图6,具体地,OLED组件10包括层叠设置的OLED层11和驱动电路层13,OLED层11的透光区与驱动电路层13的透光区叠加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OLED组件,具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及红外阻塞膜,具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和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非透光区;所述红外阻塞膜层叠设置于所述OLED组件的背光侧,所述第二透光区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所述第二非透光区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OLED组件,具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及红外阻塞膜,具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和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非透光区;所述红外阻塞膜层叠设置于所述OLED组件的背光侧,所述第二透光区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所述第二非透光区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OLED层和驱动电路层,所述OLED层的透光区与所述驱动电路层的透光区叠加重合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OLED组件除所述第一透光区外的区域为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其中,所述OLED层具有OLED发光单元,所述驱动电路层具有驱动线路,所述OLED发光单元及所述驱动线路位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所述第二非透光区用于对所述OLED发光单元和所述驱动线路形成遮蔽保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阻塞膜包括红外吸收层,所述所述红外吸收层具有所述第二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非透光区,所述红外吸收层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背离所述OLED层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阻塞膜包括红外反射层,所述红外反射层具有所述第二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非透光区,所述红外反射层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背离所述OLED层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阻塞膜包括红外反射层和红外吸收层,所述红外反射层和所述红外吸收层具有所述第二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非透光区,所述红外反射层和所述红外吸收层层叠设置,且所述红外反射层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背离所述OLED层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反射层为银或铝及其合金材质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吸收层为黑色树脂、氧化钼、炭黑或亚氧化钛中的任一种材质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屏还包括透明基板和透明封装层,所述红外阻塞膜、所述OLED组件及所述透明封装层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屏还包括透明基板和透明封装层,所述OLED组件及所述透明封装层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所述红外阻塞膜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背离所述OLED组件的一侧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屏还包括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设于所述红外阻塞膜背离所述OLED组件一侧。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学剑
申请(专利权)人: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