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439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具体的,该电致变色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以及第二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具有电致变色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预留有第一接线区域,所述第一衬底以及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具有至少覆盖所述第一接线区域的油墨层,所述电致变色装置的颜色可随着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由此,该电致变色装置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

Electrochromic devic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ochromic device,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Specifically, the electrochromic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and a second substrate, a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and a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substrates, an electrochromic layer between the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and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in which a first wiring area is reserved on the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Between the first substrate and the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there is an ink layer covering at least the first wiring area, and the color of the electrochromic device can be changed with the change of voltage between the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and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Therefore, the electrochromic device has good appearanc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领域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材料也随之丰富。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电子产品不仅追求功能的多样化,而且对其外观、质感等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目前电子设备的外观壳体,一旦制备完成后,其外观颜色为固定、不可变的,因此难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电致变色器件,是通过将电致变色材料形成的电致变色层设置在两个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层(电极)之间,并在两个导电层之间施加电压形成电场,即可驱动电致变色层变色。电致变色器件中上层的导电层通常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备,从而电致变色层的颜色以及颜色变化能透过透明导电层呈现出来,使得器件可以在不同的电压下呈现不同的颜色。但是,出于降低器件电阻的考虑,导电层上用于连接电源的连接线通常是由不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该不透明连接线会造成电致变色装置的外观缺陷,并且会遮蔽和影响电致变色层颜色的透出,进而影响电致变色装置的外观效果。因此,参考图2,为了遮蔽透明电极(即第一透明导电层200)上的导电线600,通常需要在电致变色器件上设置额外的结构件20(即遮挡材料)。但是,由于用于电子设备(例如电子设备外观壳体)的电致变色装置是一个裸露在外的完整结构,因此,无法通过在电致变色装置外设置结构件20来遮蔽导电线600。因此,如果能提出一种新的电致变色装置,能够简便地遮蔽不透明连接线,又不影响整个电致变色装置的电致变色外观效果,将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电致变色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以及第二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具有电致变色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预留有第一接线区域,所述第一衬底以及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具有至少覆盖所述第一接线区域的油墨层,所述电致变色装置的颜色可随着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由此,该油墨层可以简便地遮蔽第一接线区域中的不透明连接线等,避免连接线带来的外观缺陷;并且该油墨层本身具有一定的颜色等外观效果,该油墨层的颜色等外观效果还可以与电致变色层的颜色效果进行组合叠加,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电致变色装置的外观。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备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在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油墨层,所述油墨层覆盖所述第一衬底的部分表面;在所述油墨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以及第二导电层,并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中的第一接线区域设置第一连接线,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第二接线区域设置第二连接线,其中,所述油墨层覆盖所述第一接线区域。由此,该方法可以简便地制备出外观效果良好的电致变色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装置变色;以及屏幕,所述屏幕用于显示信息。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制备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流程图;图7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备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流程图;以及图8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油墨层;20:结构件;100:第一衬底;200:第一透明导电层;210:第一接线区域;300:电致变色层;400:第二导电层;410:第二接线区域;500:第二衬底;600:连接线;700:电解质层;800:离子储存层;1000:电致变色装置;1100:电子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1,该电致变色装置10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100以及第二衬底500,以及位于第一衬底100和第二衬底500之间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00以及第二导电层400,第一透明导电层200以及第二导电层400之间具有电致变色层300,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200上预留有第一接线区域210,第一衬底100以及第一透明导电层200之间,具有至少覆盖第一接线区域210的油墨层10,该电致变色装置1000的颜色可随着第一透明导电层200以及第二导电层400之间的电压的改变而改变。也即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一衬底100、油墨层10、第一透明导电层200、电致变色层300、第二导电层400以及第二衬底500。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200设置在第一衬底100的一侧,第一透明导电层200上预留有第一接线区域210,油墨层10设置在第一衬底100以及第一透明导电层200之间,且至少覆盖第一接线区域210,电致变色层300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00远离第一衬底100的一侧,第二导电层400设置在电致变色层300远离第一透明导电层200的一侧,第二衬底500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0远离电致变色层300的一侧。由此,该油墨层10可以简便地遮蔽设置在第一接线区域210中的不透明连接线(图中未示出)等,避免连接线带来的外观缺陷;并且该油墨层10本身具有一定的颜色等外观效果,该油墨层10的颜色等外观效果还可以与电致变色层300的颜色效果进行组合叠加,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电致变色装置1000的外观。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致变色装置能实现上述技术效果的原理进行说明:如前所述,目前利用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电致变色装置时,导电层上用于连接电源的连接线通常是由不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该不透明连接线会造成电致变色装置的外观缺陷,并且会遮蔽和影响电致变色层颜色的透出,进而影响电致变色装置的外观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致变色装置,通过在第一衬底和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油墨层,该油墨层至少覆盖第一接线区域,从而可以简便地遮蔽第一接线区域的不透明连接线等,避免不透明连接线造成的电致变色装置的外观缺陷;并且,该油墨层本身具有颜色、纹理等外观效果,可以提升电致变色装置的外观,而且,该油墨层的颜色、纹理等外观效果,可以和电致变色层的颜色进行组合叠加,从而可以使该电致变色装置具有更加丰富的颜色以及外观,进而使用该电致变色装置的电子设备壳体等具有更加丰富的颜色和外观。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该电致变色装置的各个结构进行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以及第二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具有电致变色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预留有第一接线区域,所述第一衬底以及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具有至少覆盖所述第一接线区域的油墨层,所述电致变色装置的颜色可随着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以及第二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具有电致变色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预留有第一接线区域,所述第一衬底以及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具有至少覆盖所述第一接线区域的油墨层,所述电致变色装置的颜色可随着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电压的改变而改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预留有第二接线区域,所述第二导电层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所述油墨层遮挡所述第二接线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是由氧化铟锡、氧化铟锌的至少之一形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30-25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光透过率不大于5%。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接线区域中均具有连接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依次设置的电解质层以及离子储存层,所述电解质层以及所述离子储存层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其中,所述电解质层位于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以及所述第二衬底是由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至少之一形成的。9.一种制备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油墨层,所述油墨层覆盖所述第一衬底的部分表面;在所述油墨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以及第二导电层,并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