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连接接头及采用该接头的尾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369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连接接头,包括保护套、阻止件、插芯、尾柄、压接环、尾套。其中保护套外表面上设置荧光识别条,当光纤连接接头插入光纤接口后,光纤接口正好完全覆盖荧光识别条;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接头的尾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接头的保护套外表面上设置荧光识别条。当光纤连接接头与光纤接口发生脱落时,操作人员只要使用紫外光笔等常规设备进行照射就可以通过荧光发光很直观的发现,大大提高了排查和保养的效率。另外还在光纤上设置荧光指示条,能很直观地发现荧光指示条与光纤连接接头尾端是否产生间隙,从而能快速发现和排查光纤和光纤连接头脱落现象。

An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Joint and the Tail Fiber Using the Joi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joint, which comprises a protective sleeve, a stop piece, a plug, a tail handle, a pressing ring and a tail sleev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protective j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fluorescent identification strip, and when the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joint is inserted into the optical fiber interface, the optical fiber interface completely covers the fluorescent identification strip; at the same time,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tail fiber adopting the above connecti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protective jacket of the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joi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provided with a fluorescent identification strip. When th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nd the optical fiber interface fall off, the operator can use the conventional equipment such as ultraviolet pen to irradiate, and the fluorescence can be found intuitively,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ig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addition, the fluorescent indicator bar is set on the optical fiber, which can visually find whether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fluorescent indicator bar and the end of the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joint, so as to quickly detect and check the phenomenon of the optical fiber and the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head falling 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连接接头及采用该接头的尾纤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尾纤。
技术介绍
光纤连接接头(opticalfibersplice),将两根光纤永久地或可分离开地联结在一起,并有保护部件的接续部分。而光纤尾线是指只有一端有光纤连接接头,另一端是光缆纤芯的断头,通过熔接与其他光缆纤芯相连,常出现在光纤终端盒内,用于连接光缆与光纤收发器。两者均是光纤工作的重要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缠绕或牵绊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尾纤的光纤连接头和各类接口或者光纤连接头和光纤松动脱落的现象,从而影响尾纤正常的工作,故而需要能快速简便地对松动脱落现象进行排查。目前有采用加装智能芯片的装置,通过对每条光纤进行标识的方法来对脱落进行快速发现和排查。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对脱落进行快速排查的光纤连接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尾纤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对脱落进行快速排查的光纤连接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尾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阻止件、插芯、尾柄、压接环、尾套;所述插芯一端设置第一突出部,插芯内部设置可供光纤纤芯穿过的细通孔;所述插芯正好可以插入阻止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正好可以穿过设置在阻止件底部的通孔;所述阻止件内侧面设置有凹槽,插芯插入阻止件一端外表面设置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卡扣,插芯与阻止件通过凹槽与卡扣相互卡接连接在一起;所述插芯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尾柄为变内径管,内径大的一端的管口内壁设置与插芯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内径大的一端的管体内部设置有自由端朝向管口的弹性部件;插芯与尾柄通过螺纹配合相连接,所述弹性部件自由端抵住插芯受力面,呈压缩状态;压接环压接于光纤缆皮外,以将光纤缆皮压接于尾柄内径小的一端外壁和压接环之间;所述保护套外表面上设置荧光识别条,当光纤连接接头插入光纤接口后,光纤接口正好完全覆盖荧光识别条;所述保护套前端中心处还设置可供插芯第一突出部穿过的通孔,保护套后部设置内螺纹;所述尾套前端设置与保护套后部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尾套与保护套通过螺纹相连接,并将阻止件、插芯、尾柄、压接环包裹在两者空腔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纤连接接头为LC型光纤连接接头,其保护套上设置固定弹片以及保护片。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套前部还设置有二氧化硅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尾柄内径小的一端尾部设置有收缩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细通孔在临近尾柄一端设置漏斗状开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止件内部设置有空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部件为环状弹性部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使用上述光纤连接接头的尾纤,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缆、从光缆中分出的光纤、光纤连接接头,所述光纤一端连接光纤连接接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缆中还设有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与光纤平行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纤外表面设置荧光指示条,所述荧光指示条一边和正常装配时的光纤连接接头尾端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对脱落进行快速排查的光纤连接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尾纤。(1)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接头的保护套外表面上设置荧光识别条。当光纤连接接头插入光纤插口后,光纤接口正好可以完全覆盖荧光识别条。当光纤连接接头与光纤接口发生脱落时,操作人员只要使用紫外光笔等常规设备进行照射就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即发出荧光处)。大大提高了排查和保养的效率。另外荧光识别条可采用常规的荧光剂制得,价格便宜,且整体结构简单。(2)本专利技术在光缆中还增设一条信号线,使得同时可以传输有源信号,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同步控制,节约了管道空间,降低了成本,方便了安装。(3)本专利技术在光纤上设置荧光指示条,其一边与正常装配时的光纤连接插头尾端重合。当操作人员进行排查和保养时,通过紫外光笔等设备就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光纤和光纤连接头松动脱落地方,提高了检修和保养的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接头与光纤的组装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接头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接头尾柄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尾纤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接头和光纤正常装配和脱落情形的对比图。图中:1为光缆、2为光纤、21为光纤纤芯、22为光纤护套、23为荧光指示条、3为光纤连接接头、30为光纤连接接头尾端、31为保护套、311为荧光识别条、312为二氧化硅层、313为保护套内螺纹、32为阻止件、321为凹槽、322为空腔、33为插芯、331为第一突出部、332为第二突出部、333为细通孔、333a为细通孔漏斗状开口、334为卡扣、335为插芯外螺纹、336为插芯受力面、34为尾柄、341为尾柄内螺纹、342为弹性部件、343为尾柄收缩部、35为压接环、36为尾套、361为尾套外螺纹、37为固定弹片、38为保护片、4为信号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3所示,一种光纤连接接头3,为LC型光纤连接接头(也可以设置为SC型,FC型等其他常规光纤连接接头)。光纤连接接头3包括保护套31、阻止件32、插芯33、尾柄34、压接环35、尾套36、固定弹片37以及保护片38。阻止件32正好可以插入保护套31内。阻止件32内部设置有空腔322。当光纤连接接头3受到外的冲击时,空腔322被压缩,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吸收外界对光纤连接接头3的部分冲击,从而保护了光纤连接接头3内部的光纤纤芯21,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提高了整体装置的抗压能力。同时当有外力切断或破坏保护套31和阻止件32时,空腔322也可以起到一个隔断的作用。插芯33两端设置第一突出部331,第二突出部332,内部设置可供光纤纤芯21穿过的细通孔333。插芯33正好可以插入阻止件32中,第一突出部331正好可以穿过设置在阻止件32底部的通孔(未图示);阻止件32内侧面设置有凹槽321,插芯33插入阻止件32一端外表面设置有与凹槽321相匹配的卡扣334,通过凹槽321与卡扣334相互卡接,使插芯33与阻止件32紧密而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凹槽321设置为环状结构,其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斜边更接近于阻止件32底部;卡扣334也为环状结构,形状结构与凹槽321相匹配。该设计使凹槽321和卡扣334的卡接相比常规设置更加稳固。同时卡扣334设置为聚丙烯酸酯弹性体,便于卡接,同时延长了卡扣334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连接的稳定性。插芯33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335。尾柄34为变内径管,内径大的一端的管口内壁设置与插芯外螺纹335相对应的内螺纹341,内径大的一端的管体内部设置有自由端朝向管口的呈环状的弹性部件342。插芯33与尾柄34通过螺纹配合相连接;插芯第二突出部332穿过弹性部件342圆环中间的中空部分;弹性部件342自由端抵住插芯受力面336,呈压缩状态,这样弹性部件342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外螺纹335与内螺纹341连接更加稳固且密封,防止灰尘、水汽的进入。弹性部件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阻止件、插芯、尾柄、压接环、尾套;所述插芯一端设置第一突出部,插芯内部设置可供光纤纤芯穿过的细通孔;所述插芯正好可以插入阻止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正好可以穿过设置在阻止件底部的通孔;所述阻止件内侧面设置有凹槽,插芯插入阻止件一端外表面设置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卡扣,插芯与阻止件通过凹槽与卡扣相互卡接连接在一起;所述插芯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尾柄为变内径管,内径大的一端的管口内壁设置与插芯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内径大的一端的管体内部设置有自由端朝向管口的弹性部件;插芯与尾柄通过螺纹配合相连接,所述弹性部件自由端抵住插芯受力面,呈压缩状态;压接环压接于光纤缆皮外,以将光纤缆皮压接于尾柄内径小的一端外壁和压接环之间;所述保护套外表面上设置荧光识别条,当光纤连接接头插入光纤接口后,光纤接口正好完全覆盖荧光识别条;所述保护套前端中心处还设置可供插芯第一突出部穿过的通孔,保护套后部设置内螺纹;所述尾套前端设置与保护套后部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尾套与保护套通过螺纹相连接,并将阻止件、插芯、尾柄、压接环包裹在两者空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阻止件、插芯、尾柄、压接环、尾套;所述插芯一端设置第一突出部,插芯内部设置可供光纤纤芯穿过的细通孔;所述插芯正好可以插入阻止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正好可以穿过设置在阻止件底部的通孔;所述阻止件内侧面设置有凹槽,插芯插入阻止件一端外表面设置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卡扣,插芯与阻止件通过凹槽与卡扣相互卡接连接在一起;所述插芯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尾柄为变内径管,内径大的一端的管口内壁设置与插芯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内径大的一端的管体内部设置有自由端朝向管口的弹性部件;插芯与尾柄通过螺纹配合相连接,所述弹性部件自由端抵住插芯受力面,呈压缩状态;压接环压接于光纤缆皮外,以将光纤缆皮压接于尾柄内径小的一端外壁和压接环之间;所述保护套外表面上设置荧光识别条,当光纤连接接头插入光纤接口后,光纤接口正好完全覆盖荧光识别条;所述保护套前端中心处还设置可供插芯第一突出部穿过的通孔,保护套后部设置内螺纹;所述尾套前端设置与保护套后部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尾套与保护套通过螺纹相连接,并将阻止件、插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启红孙丽华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成瑞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