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4341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所述静电纺丝装置置于静电场内,所述静电纺丝装置包括金属空心管、进液座、连接件和接收板,所述金属空心管包括两个,其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座的两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组成圆弧状结构,所述金属空心管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后液体可渗透,所述接收板置于所述金属空心管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又避免了以往无针头式纺丝的溶剂敞开的问题,通过金属空心管通过连接件连接,避免因为针头头部固化堵塞,溶液出不来,纺丝没有连续性,从而影响材料的均匀性与实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An Electrospinning Device for Nanofiber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ostatic spinning device for nanofibers. The electrostatic spinning device is placed in an electrostatic field. The electrostatic spinning device comprises a metal hollow tube, a liquid inlet seat, a connecting piece and a receiving plate. The metal hollow tube comprises two parts, one end of which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wo ends of the liquid inlet seat,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iece to form an arc structure. The metal hollow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or and the liquid permeable, and the receiving plate is placed above the metal hollow tub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ostatic spinning device for nanofibers, which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avoids the problem of solvent opening in needle-free spinn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nected by a connecting piece through a hollow metal tube to avoid the uniform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material because the head of the needle is solidified and blocked, the solution can not come out, and the spinning has no continuity.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table performance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
本技术涉及静电纺丝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静电纺丝主要是区分有针头和无针头类。无针头的纺丝设备的设计,通常溶剂是敞开的,即将溶剂置于凹槽内,称为敞开式纺丝。溶剂敞开的方式的缺点是溶剂会在纺丝过程中不断挥发,造成粘度逐步升高可能后面导致越来越难以纺丝,除此之外,溶剂敞开式还存在着相对易燃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静电纺丝装置置于静电场内,所述静电纺丝装置包括金属空心管、进液座、连接件和接收板,所述金属空心管包括两个,其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座的两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组成圆弧状结构,所述金属空心管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后液体可渗透,所述接收板置于所述金属空心管的上方。本技术优选地,所述进液座的两端设置有进液端,所述金属空心管与所述进液端连接。本技术优选地,所述进液端包括第一高压正极接口端和第二高压正极接口端,所述第一高压正极接口端和所述第二高压正极接口端分别与所述金属空心管连接,并且之间设置有高压泵,用于清洗所述金属空心管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缝隙,保证液体渗透。本技术优选地,所述进液座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金属空心管置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又避免了以往无针头式纺丝的溶剂敞开的问题,通过金属空心管通过连接件连接,避免因为针头头部固化堵塞,溶液出不来,纺丝没有连续性,从而影响材料的均匀性与实用性;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静电纺丝装置置于静电场内,静电纺丝装置包括金属空心管4、进液座1、连接件6和接收板5,金属空心管4包括两个,其一端分别与进液座的两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6连接,组成圆弧状结构,金属空心管4与连接件6连接后液体可渗透,便于液体流出,接收板5置于金属空心管4的上方,进液座1的两端设置有进液端,金属空心管4与进液端连接。如图1所示,进液端包括第一高压正极接口端2和第二高压正极接口端3,第一高压正极接口端2和第二高压正极接口端3分别与金属空心管4连接,并且之间设置有高压泵8,用于清洗金属空心管4与连接件6之间的缝隙,保证液体渗透,进液座1的顶部设置有凹槽7,金属空心管4置于凹槽7的上方。第一高压正极接口端2和第二高压正极接口端3分别连接高压电源HV后接地,接收板5接地。将本技术置于静电场内,液体由进液端进入后通过金属空心管,在连接件的位置进行反向留下,通过静电的作用形成纳米纤维喷至接收板上,在金属板上沉积纳米纤维,最终形成薄膜,金属空心管采用不锈钢材料,并且连接件选用塑料制品,防止金属空心管与连接件之间沉积液体。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又避免了以往无针头式纺丝的溶剂敞开的问题,通过金属空心管通过连接件连接,避免因为针头头部固化堵塞,溶液出不来,纺丝没有连续性,从而影响材料的均匀性与实用性;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技术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装置置于静电场内,所述静电纺丝装置包括金属空心管、进液座、连接件和接收板,所述金属空心管包括两个,其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座的两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组成圆弧状结构,所述金属空心管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后液体可渗透,所述接收板置于所述金属空心管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装置置于静电场内,所述静电纺丝装置包括金属空心管、进液座、连接件和接收板,所述金属空心管包括两个,其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座的两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组成圆弧状结构,所述金属空心管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后液体可渗透,所述接收板置于所述金属空心管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座的两端设置有进液端,所述金属空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斌张传艺符远强张汉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通力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