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棚用固定组装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195 阅读:19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棚用固定组装件,用于车棚、候车亭、纳凉棚之类的立柱与悬臂梁之间的过渡连接,属于建筑物用车棚、候车亭的辅助构件。它包括立柱接脚、悬臂梁接脚,所述悬臂梁接脚固设在立柱接脚的一端,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夹角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场安装时,通过立柱接脚、悬臂梁接脚由螺钉实现与车棚的立柱、悬臂梁之间的拼装式连接,无需焊接或铆接,提高了安装速度;许多部件均可以多次使用、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厂商在出厂运输时,可以将各零部件分开来包装,小化了体积,利于降低运输成本。(*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棚用固定组装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棚用固定组装件,用于车棚、候车亭、纳凉棚之类的立柱与悬臂梁之间的过渡连接,属于建筑物用车棚、候车亭的辅助构件。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提前进入汽车消费时代。然而,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停车问题,无论是在公共场所的特定区域,还是在自家宅院及其宅院的房前屋后,均需要建造用于停放车辆的车棚,因此随着搭建车棚数量的日益增加,人们对车棚的易组装性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于是,宜于现场施工的钢结构框架式车棚越来越为车主们所接受。因为它具有对地形的灵活选择性、比起传统的砖混结构的车库而言占地面积小、施工工期短、工本省的优点。但是,在现场安装方面也表现出某些麻烦性,如立柱和横梁(习惯称悬臂梁)都采用焊接、铆接才得以构成一个整体,而且焊接、铆接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此外,一旦焊固或铆固后,当需要改扩建或移位时必须对原车棚进行破坏性拆除,再次利用率低,因而造成对资源、人力、财力的浪费;如果考虑到安装施工现场的便捷性,即免予在现场焊接、铆接,由生产厂商在加工时预先对安装过程中需焊接、铆接之类的问题解决,即先予初步装配好,那么又会因体积庞大而造成运输成本的增大,如是远渡重洋出口,则运输费用柱柱与生产费用不相上下,甚至还会出现反超生产成本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棚用固定组装件,它能解决立柱与悬臂梁在连接时不需要进行现场焊接、铆接、利于快捷组装;还能低化运输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车棚用固定组装件,它包括立柱接脚1、悬臂梁接脚2,所述悬臂梁接脚2固设在立柱接脚1的一端,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夹角α。本技术所述的立柱接脚1在与悬臂梁接脚2相固接之一端的端部形成有一用于供悬臂梁接脚2的端部容入的豁口16。本技术所述的立柱接脚1和悬臂梁接脚2为中空的金属矩形管。本技术所述的夹角α为95°~120°。本技术所述的夹角α为97°~105°。-->本技术在所速的立柱接脚1、悬臂梁接脚2上分别预埋有螺母5、4。本技术所述的螺母5、4至少有一对,分别间布在立柱接脚1、悬臂梁接脚2上。本技术在所述的悬臂梁接脚2上还附设有一顶棚固定架3。本技术上面所述的顶棚固定架3固设在悬臂梁接脚2的上平面一侧。本技术车棚用固定组装件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在现场安装时,通过立柱接脚1、悬臂梁接脚2由螺钉实现与车棚的立柱、悬臂梁之间的拼装式连接,无需焊接或铆接,提高了安装速度;许多部件均可以多次使用、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厂商在出厂运输时,可以将各零部件分开来包装,小化了体积,利于降低运输成本。附图及图面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与立柱7、悬臂梁11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应用于车棚上的实施例示意图。图中:1.立柱接脚、2.悬臂梁接脚、3.顶棚固定架、4.螺母、5.螺母、6.顶棚后框架、7.立柱、8.固定螺钉、9.螺孔、10.豁口、11.悬臂梁、12.螺钉、13.螺孔、14.螺钉、15.顶棚、16.豁口。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立柱接脚1、悬臂梁接脚2采用材质为金属的矩形管制作,如采用截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镀锌管、不锈钢管。立柱接脚1所用于与悬臂梁接脚2相固接的一端端部形成有一个用于供悬臂梁接脚2的端部容入的豁口16,该豁口16也可称为缺口。待悬臂梁接脚2的一端端部插入到该豁口16处,再用焊接的方式使其与立柱接脚1焊固,使两者构为一体,并且在两者的交接之处形成有一夹角α,夹角α一般控制在95°~120°,最好为97°~105°。同时为了便于使立柱接脚1、旋臂梁接脚2分别与车棚的立柱7、悬臂梁11之间实现拼装式连接,在立柱接脚1的左、右两侧面及悬臂梁接脚2的上、下两个面上分别预埋有一对螺母5、4,螺母5、4呈间隔状排列,螺母5、4分别起与立柱7、悬臂梁11定位的作用,预设于立柱接脚1和悬臂梁接脚2上的螺母5、4的数量可以依需增减,但至少应各有一对。此外,上述立柱接脚1、悬臂梁接脚2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它还可以将两者一体制作后再弯折成相互之间具α的角度。-->请见图2,该图示意了本技术的立柱接脚1、悬臂梁接脚2分别与立柱7、悬臂梁11组装连接的状况,立柱7、悬臂梁11也分别采用中空的具有一定强度的截面形状亦为矩形的金属型材。其中,立柱7、悬臂梁11的中空腔分别大于立柱接脚1、悬臂梁接脚2的外径,以便在组装时得以保障立柱接脚1、悬臂梁接脚2分别插入到立柱7、悬臂梁11的型腔中。在立柱7上具豁口10,该豁口10的作用是供悬臂梁接脚2搁置其上。在工厂化生产时,于立柱7和悬臂梁11上的螺孔9、13的数量分别与螺母5、4的数量相当,间距相适。由于前述悬臂梁接脚2与立柱接脚1之间构成有95°~120°范围的α角,所以当悬臂梁11与悬臂梁接脚2连接后,有助于悬臂梁11形成拱形。请继续见图2并结合图3,顶棚固定架3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最好为不锈钢材料。顶棚固定架3的形状为V字形,其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悬臂梁接脚2的上平面一侧,另一端在拼装时通过螺钉14与顶棚15之后框架6固定,其作用是将固定组装件定位于车棚的顶棚15上,以防移位。上述顶棚固定架3的形状并不是唯一的,它还可以是Z字形等。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与车棚的立柱7、悬臂梁11及顶棚15之间的拼装式连接的:首先,将悬臂梁11的一端插套到固定组装件的悬臂梁接脚2上,然后通过螺钉12在穿过悬臂梁11上的螺孔13后与悬臂梁接脚2上相对应的螺母4中间的螺母孔螺接,即实现悬臂梁11与固定组装件的连接;接着,将立柱7带豁口10的一端插套到固定组装件的立柱接脚1上,然后通过固定螺钉8在穿过立柱7上的螺孔9后与立柱接脚1上相对应的螺母4中间的螺母孔螺接,即实现立柱7与固定组装件的连接;再通过螺钉14在穿过顶棚固定架3上相对应的螺孔后与顶棚15的后框架6相固定;最后,将悬臂梁11的另一端与顶棚15的框架固定,而立柱7的另一端则垂直插置于预埋在地下的固定框架的洞穴中即可。这种拼装式车棚由于采用上述的固定组装件后,在无需焊接或铆接的情况下,仅需使用普通家庭或单位常备的或常用的改锥、扳手即可施工,安装便捷。以该车棚用固定组件用于搭建候车亭、纳凉棚,也应当认为是本技术技术方案之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棚用固定组装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立柱接脚(1)、悬臂梁接脚(2),所述悬臂梁接脚(2)固设在立柱接脚(1)的一端,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夹角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棚用固定组装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立柱接脚(1)、悬臂梁接脚(2),所述悬臂梁接脚(2)固设在立柱接脚(1)的一端,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夹角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棚用固定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接脚(1)在与悬臂梁接脚(2)相固接之一端的端部形成有一用于供悬臂梁接脚(2)的端部容入的豁口(1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棚用固定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接脚(1)和悬臂梁接脚(2)为中空的金属矩形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棚用固定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角α为95°~120°。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汇
申请(专利权)人:民夏铝业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5年01月12日 12:55
    膜结构又叫张拉膜结构TensionedMembranestructure是以建筑织物即膜材料为张拉主体与支撑构件或拉索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合肥金帆膜结构以其新颖独特的建筑造型良好的受力特点成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