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璐专利>正文

一种可搭载飞机的多用途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467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搭载飞机的多用途船舶,包括甲板平台、浮力舱;甲板平台下设置浮力舱,三艘浮力舱平行布置于甲板平台下;浮力舱通过龙骨与甲板平台底部固定连接;甲板平台上表面沿中心设置飞机跑道,飞机跑道一端或两端设置飞机升降平台和弹射器;甲板平台内部分为一层、两层或三层舱室,舱室设置为设备舱或机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航速、强火力、低可探测性,以及更强调与各种舰载机的搭配使用,可以批量建造,快速形成战斗力。

A Multipurpose Ship with Aircraf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purpose ship capable of carrying aircraft, including deck platform and buoyancy cabin; buoyancy cabin is arranged under deck platform and three buoyancy cabins are arranged parallel under deck platform; buoyancy cabin is fixed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deck platform through keel; runway is arranged along the center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deck platform, and airplane lifting platform and ejector are arranged at one or both ends of airplane runway; The interior of the platform is divided into one-storey, two-storey or three-storey compartments, which are equipped with equipment compartments or hangars. The invention has high speed, strong firepower, low detectability, and more emphasis on the collocation with various carrier-based aircraft, which can be built in batches and rapidly form combat effective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搭载飞机的多用途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舰船设计
,特别是多用途船舶的建造设计

技术介绍
在日益增大的远洋权益保护中,发展航空母舰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是航空母舰投入大、技术含量高,一般国家都无法建造和拥有。如果用小投入大产出的思路使得我国可以快速获取应对大规模远洋军事冲突的能力,并发挥极致的作战效率,是本专利技术的现实背景和紧迫性。现在及未来,需要军用舰艇具有高航速、强火力、低可探测性以及稳定性,但是现有的航空母舰均为单体船,船体加大以后可增强火力配置、增加稳定性,但建造成本、隐身性能变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分、可下潜、融合多种的设计方案的航空母舰,具备高航速、强火力以及低可探测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搭载飞机的多用途船舶,包括甲板平台、浮力舱;甲板平台下设置浮力舱,三艘浮力舱平行布置于甲板平台下;浮力舱通过龙骨与甲板平台底部固定连接;甲板平台上表面沿中心设置飞机跑道,飞机跑道一端或两端设置飞机升降平台和弹射器;甲板平台内部分为一层或多层舱室,舱室设置为设备舱或机库。所述甲板平台上表面的两侧中间设置雷达模块和近防模块,两端设置近防模块和舰炮模块,上表面的两侧其余位置设置通用垂直发射模块。所述浮力舱上设置有动力装置,以推进船舶航行。所述浮力舱上设置有贮水舱,通过调整贮水舱的进水和排水,可以实现的船舶下潜和上浮。所述甲板平台的长为220至230米,宽为50至60米。所述近防模块的配置为近防炮、干扰弹、火箭发射炮和反潜武器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负责舰艇的末端对空、对海防御以及近距离反潜。所述每个通用垂直发射模块区域设置三排垂直发射单元。另一方面,所述甲板平台一端和/或两端设有连接接口,通过连接接口可使至少两个甲板平台连接固定为一体。所述甲板平台一段的前侧设置有穿浪板,穿浪板从甲板平台底部向斜上方延伸。本专利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多用途可拆分可下潜潜航空母舰,GeneralPurposeDetachableandsubmersibleAircraftCarrier(GPDSAC),本专利技术具有高航速、强火力、低可探测性,以及更强调与各种舰载机的搭配使用,本专利技术可谓完美融合了多个设计要点,将全面颠覆当前海战的进行模式。本专利技术立足现有成熟技术,没有高不可攀的技术障碍。本专利技术可谓当前海军作战理论最优化的选择,用我国目前掌握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花小钱办大事,效费比非常高。当前航空母舰的建造动辄花费几十亿美元,配齐整个航母编队需要数百亿美元。而本专利技术的建造成本比普通的航空母舰要便宜很多,而且基本不需要额外配置辅助舰只组成编队。本专利技术可以批量建造,快速形成战斗力。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艺不复杂,易于快速生产,战时可以快速补充消耗。本专利技术提供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可能性选择,利于随机应变的最大化的发挥作战效力。即可独立作战,也可分散作战,还可以组合作战。本专利技术兼具“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武库舰、航空母舰”的全部优点。本专利技术是应对大规模远洋军事冲突的上佳解决方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右侧龙骨支撑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中间龙骨支撑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甲板平面布置示意图图8是是本专利技术的甲板平面飞机降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搭载飞机的多用途船舶,包括甲板平台、浮力舱;甲板平台下设置浮力舱,三艘浮力舱平行布置于甲板平台下;浮力舱通过龙骨与甲板平台底部固定连接;甲板平台上表面沿中心设置飞机跑道,飞机跑道一端或两端设置飞机升降平台和弹射器;甲板平台内部分为一层或多层舱室,舱室设置为设备舱或机库。见图1,甲板平台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关键。甲板平台整体呈长方体,其上表面为长方形甲板,设计总长225米,总宽54米。甲板的中间部分为舰载机起飞和降落用的飞行跑道,宽约40米。在飞行跑道的两端都布置有弹射器及机库升降平台,可供飞机从甲板下的机库升降和起飞、降落。甲板的两侧分为各种武器和雷达平台,宽约7米。该长条状区域从一个端头到另一个端头依次为“近防模块”、“舰炮模块”、“通用垂直发射模块”、“雷达模块”、“近防模块”、“通用垂直发射模块”、“近防模块”。中间部分的“雷达模块”、“近防模块”。近防模块主要配置近防炮+用途发射器/干扰弹火箭发射炮/反潜武器(如反潜火箭/鱼雷发射管),功能是负责舰艇的末端对空、对海防御以及近距离反潜。每个近防模块长约7米,宽约3米。该模块可以根据技术条件配置各种参数和性能的新型的近防炮和反潜武器。本专利技术在船舶的两侧端头及中间位置,一共配置了6组近防模块,理论上可以为船舶配置6个近防及反潜火力通道。舰炮模块主要配置主力舰炮,功能是负责舰艇中等距离的对海对空作战。每个舰炮模块长约8米,宽约7米。该模块可以根据技术条件配置各种参数和性能的新型的主力舰炮。本专利技术在船舶的两侧端头,一共配置了4组舰炮模块,可以为舰艇配置4个中距舰炮火力通道。通用垂直发射模块是本专利技术为舰艇设置的主要武器平台,可以为舰艇提供各种功能的强大火力支持。通用垂直发射模块可以通过垂直发射的方式发射各种类型和功能的导弹,包括各种近、中、远距离的对空导弹(包括反卫星导弹),各种近、中、远距离的对海和对地攻击的导弹,以及各种近、中、远距离的反潜导弹。每个通用垂直发射模块长约96米,宽约7米。该模块可以根据技术条件配置各种参数和性能的新型的导弹。本专利技术在船舶的两侧,一共配置了4组通用垂直发射模块。参考当前常见的垂直发射单元的尺寸,本专利技术的每一个垂直发射模块最多可以布置三排垂直发射单元,每排30个。这样,理论上本专利技术的每一个垂直发射模块最多可以布置90个垂直发射单元。按照每个垂直发射单元布置8个发射箱的常见配置,则理论上本专利技术的每一个垂直发射模块最多可以布置720个发射箱。由于本专利技术为舰艇配置了4组通用垂直发射模块,则理论上本专利技术的舰艇最多可以配置多达2880个垂直发射箱。由于一些诸如近程防空导弹等的弹体较小,可以采取一箱多弹(如一箱四弹)的方式储存和发射,则理论上本专利技术的舰艇最多可以配置超过3000枚的导弹数量。这大大超过了实际上现役或有公开报道的任何舰艇的备弹数量。本专利技术的舰艇火力配备极其强大,理论上说本专利技术的舰艇拥有一艘就可以应对对方一个大型舰艇编队的火力通道数量。而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船舶的备弹数量庞大,这大大减轻了在远洋作战的补给压力,甚至可以不需要补给舰而独立进行远洋作战任务。雷达模块主要配置各种功能的对海和对空搜索雷达(如相控阵雷达)等。每个雷达模块长8米,宽7米。该模块可以根据技术条件配置各种参数和性能的舰载雷达。本专利技术在船舶的两侧的中部,一共配置了2组雷达模块,可以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灵活搭配不同功能和性能的雷达。本专利技术船舶的飞机起降跑道设置在甲板的中间部分,并沿着甲板的长边方向贯穿甲板的两端。理论上,飞机起降跑道长近225米,宽40米。在飞行跑道的两端都布置有弹射器及机库升降机,可供飞机从甲板下的机库升降和起飞、降落。在跑道的两侧适当位置均配置有阻拦索,供飞机降落时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飞机起降跑道的两端各设计一个机库升降平台和3个弹射器。于是整个飞机起降跑道可一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搭载飞机的多用途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甲板平台、浮力舱;甲板平台下设置浮力舱,三艘浮力舱平行布置于甲板平台下;浮力舱通过龙骨与甲板平台底部固定连接;甲板平台上表面沿中心设置飞机跑道,飞机跑道一端或两端设置飞机升降平台和弹射器;甲板平台内部分为一层、两层或三层舱室,舱室设置为设备舱或机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搭载飞机的多用途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甲板平台、浮力舱;甲板平台下设置浮力舱,三艘浮力舱平行布置于甲板平台下;浮力舱通过龙骨与甲板平台底部固定连接;甲板平台上表面沿中心设置飞机跑道,飞机跑道一端或两端设置飞机升降平台和弹射器;甲板平台内部分为一层、两层或三层舱室,舱室设置为设备舱或机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搭载飞机的多用途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平台上表面的两侧中间设置雷达模块和近防模块,两端设置近防模块和舰炮模块,上表面的两侧其余位置设置通用垂直发射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搭载飞机的多用途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舱上设置有动力装置,以推进船舶航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搭载飞机的多用途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舱上设置有贮水舱,通过调整贮水舱的进水和排水,可以实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璐
申请(专利权)人:刘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