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308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系统,包括沿管路依次连接的高效电除尘器、湿法脱硫装置和除湿减排装置,除湿减排装置包括圆柱形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管式换热器、清洗机构和第一除雾器,清洗机构包括喷水管和布水管,壳体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环形滑轨,喷水管的两端均通过环形滑轨滑块滑动连接于环形滑轨中,以带动喷水管的移动,布水管固定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顶壁上,且与壳体顶部的进水口相连通,布水管通过软管与喷水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减除烟尘、SO2等多种污染物,提高烟尘等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起到很好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A Flue Gas Dehumidific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for Coal-fired Power Plan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ue gas dehumidific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system of a coal-fired power plant, which comprises an efficien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a wet desulfurization device and a dehumidific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device connected sequentially along the pipeline. The dehumidific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device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shell. The shell is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a tubular heat exchanger, a cleaning mechanism and a first demister. The clean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spray pipe and a distribution pipe. The inner walls of the shell are provided with rings on both sides. The two ends of the sprinkler pipe are sliding connected to the annular slide rail through the annular slide block to drive the movement of the sprinkler pipe. The distribution pipe is fixed on the top wall of the shell and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at the top of the shell. The distribut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prinkler pipe through the hose.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moke and dust, SO2 and other pollutants,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smoke and dust and other pollutants discharge up to standard, and play a good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系统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烟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当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燃煤电厂在实现超低排放(NOx<50mg/Nm3、SO2<35mg/Nm3、烟尘<10mg/Nm3)的同时,部分地区提出了治理“大白烟”的要求,原因在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大都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脱硫出口湿烟气中仍含有大量的雾状水汽,以气态形式经烟囱排出,经前期石膏雨治理之后,这些含酸水蒸气虽不会以液滴(石膏)雨形式在附近跌落,但带有较高酸度的水汽(凝结水pH一般达到2~3),里面也含有可凝结颗粒物,仍然对大气产生一定的污染,而白色烟羽的视觉效果也会引起公众的误解。一般解决烟羽产生的方法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加热,即设置烟气再热器(GGH),但其只能解决视觉现象,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实践证明GGH能耗大且容易堵塞,已大量拆除;二是通过冷凝减少烟气中的水量,此种方法则两者都能解决。烟气冷凝在回收水分的同时伴随着排放污染物的控制,对烟气中污染物如SO3、可溶性盐类、Hg的去除是下一步电厂环保规范的重点,所以如果能够合理配置系统,在解决“大白烟”现象的同时,还可以协同完成水分的回收及节能减排任务,能够为电厂带来可观的综合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排放、降低水耗等环保、经济效益的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系统及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系统,包括沿管路依次连接的高效电除尘器、湿法脱硫装置和除湿减排装置,除湿减排装置包括圆柱形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管式换热器、清洗机构和第一除雾器,清洗机构包括喷水管和布水管,壳体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环形滑轨,喷水管的两端均通过环形滑轨滑块滑动连接于环形滑轨中,以带动喷水管的移动,布水管固定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顶壁上,且与壳体顶部的进水口相连通,布水管通过软管与喷水管连通,除湿减排装置底部的冷凝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收集水箱的进口,收集水箱的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湿法脱硫装置。优选地,前述喷水管靠近管式换热器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个等间隔分布的喷水孔,可保证清洗水在整个换热管束内均匀一致。再优选地,前述喷水管的长度与管式换热器中换热管的长度相同,可以更有效的的清洗。更优选地,前述除湿减排装置内部均设置有玻璃鳞片防腐层。进一步优选地,前述湿法脱硫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二除雾器。具体地,前述除湿减排装置和收集水箱的连接管路上以及收集水箱和湿法脱硫装置的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水泵,除湿减排装置中的冷凝水均经水泵送至收集水箱中,作为湿法脱硫装置的冲洗水使用,从而实现水的回收利用。优选地,前述除湿减排装置采用垂直布置方式,管式换热器的外框架为碳钢,管式换热器中换热管的材质采用高导热性耐腐蚀换热管,支撑材料采用2205双相不锈钢。再优选地,前述壳体顶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清水箱,底部的污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污水收集箱。一种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烟气经过高效除尘器除尘后,通过烟道进入湿法脱硫装置中进行脱硫处理,然后进入除湿减排装置深度净化,其中除湿减排装置中管式换热器发生冷凝相变,大量水分析出的同时可溶性盐类、微细颗粒物等被捕集脱除,再经过一级除雾器的深度拦截,烟气最后由烟道进入烟囱排放到大气环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通过除湿减排装置可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初始分压力显著下降,水蒸气在大气中的分压力下降至再蒸发点的过程将显著缩短,白色烟羽会得到明显改善;(2)脱硫后净烟气中的剩余SO2/SO3遇水会剧烈反应而溶于水,可实现大部分脱除;(3)除湿减排装置中凝结收集的废水可用于脱硫除雾器的冲洗水,实现节水效益;(4)进一步减少烟尘及多种污染物的排放,在冷凝水不断从烟气中析出并凝并的过程中,烟气中的颗粒物及可溶性盐等多种污染物均随着冷凝水的收集被去除,配合高效电除尘器和湿法脱硫装置,可实现烟尘的超低排放,可不用加装湿式电除尘器,经济性明显;(5)可减少排放、降低水耗等环保、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有效减除烟尘、SO2等多种污染物,提高烟尘等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起到很好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除湿减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高效电除尘器,2、湿法脱硫装置,3、除湿减排装置,3.1、壳体,3.2、喷水管,3.3、环形滑轨滑块,4、管式换热器,5、第一除雾器,6、收集水箱,7、水泵,8、换热管,9、第二除雾器,11、支撑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参见图1、2和3,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系统,包括沿管路依次连接的高效电除尘器1、湿法脱硫装置2和除湿减排装置3,高效电除尘器1采用低低温、脉冲电源等增效方式保证烟尘出口浓度<10mg/Nm3,脱硫吸收塔采用双循环、增加除雾器等增效方式保证SO2出口浓度<35mg/Nm3。除湿减排装置3包括圆柱形壳体3.1,壳体3.1内部设置有管式换热器4、清洗机构和第一除雾器5,为便于管式换热器4的安装和日后的维修,除湿减排装置3采用模块化设计,水平方向并联5~10组模块,垂直方面并联3~5组模块,每组模块1~3个单元。除湿减排装置3内部与烟气接触的部分,进行防腐处理,壳体3.1焊接处应密封、防雨,壳体3.1设计尽量避免死角或灰尘积聚区,且内部不积水。除湿减排装置3整个截面无烟气短路现象,管束采用端进端出的结构形式,不仅可以实现烟气冷凝析水系统在外部进行分组检修,同时也可实现单根损坏管束可进行外部封堵。除湿减排装置3采用垂直布置方式,管式换热器4的外框架为碳钢,管式换热器4中换热管的材质采用高导热性耐腐蚀换热管,支撑材料采用2205双相不锈钢,除湿减排装置3可用空间深度尺寸2.0~4.0m。管式换热器4中换热管8为高导热性耐腐蚀换热管8(CAC),支撑材料11内部采用2205双相不锈钢,外部为碳钢。换热管8按错列或顺列方式排列组成,相邻换热管8中心距离为20~35mm,规格为φ8×0.7或φ5×0.4或其他相近规格,既避免腐蚀又保证较高的换热系数,管式换热器4有较好的烟气通过性,阻力<150Pa。清洗机构包括喷水管3.2和布水管,喷水管3.2靠近管式换热器4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个等间隔分布的喷水孔,可保证清洗水在整个换热管8束内均匀一致。除湿减排装置3采用高导热性耐腐蚀塑料管式换热器4,以保证良好的耐酸、耐碱、耐腐、耐磨、防结垢及导热性能,通过循环泵可用开式江河自然水降温。壳体3.1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环形滑轨,喷水管3.2的两端均通过环形滑轨滑块3.3滑动连接于环形滑轨中,以带动喷水管3.2的移动,喷水管3.2可以沿着壳体3.1内壁做环形运动,以便能更全面的清洗管式换热器4中的换热管8。布水管固定设置于壳体3.1内部的顶壁上,且与壳体3.1顶部的进水口相连通,布水管通过软管与喷水管3.2连通,便于喷水管3.2的移动。喷水管3.2的长度与管式换热器4中换热管8的长度相同,可以更有效的的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管路依次连接的高效电除尘器、湿法脱硫装置和除湿减排装置,所述除湿减排装置包括圆柱形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管式换热器、清洗机构和第一除雾器,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喷水管和布水管,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环形滑轨,所述喷水管的两端均通过环形滑轨滑块滑动连接于环形滑轨中,以带动喷水管的移动,所述布水管固定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顶壁上,且与壳体顶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布水管通过软管与喷水管连通,所述除湿减排装置底部的冷凝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收集水箱的进口,所述收集水箱的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湿法脱硫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管路依次连接的高效电除尘器、湿法脱硫装置和除湿减排装置,所述除湿减排装置包括圆柱形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管式换热器、清洗机构和第一除雾器,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喷水管和布水管,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环形滑轨,所述喷水管的两端均通过环形滑轨滑块滑动连接于环形滑轨中,以带动喷水管的移动,所述布水管固定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顶壁上,且与壳体顶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布水管通过软管与喷水管连通,所述除湿减排装置底部的冷凝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收集水箱的进口,所述收集水箱的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湿法脱硫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靠近管式换热器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个等间隔分布的喷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的长度与管式换热器中换热管的长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电厂烟气除湿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减排装置内部均设置有玻璃鳞片防腐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电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刚王东歌何义斌郑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