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01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轮椅,其包括:折叠式车架、减震悬挂机构、左前轮、左后轮、右前轮、右后轮、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减震悬挂机构设置于折叠式车架下方,左前轮和左后轮枢转安装于折叠式车架的左侧,右前轮和右后轮枢转安装于折叠式车架的右侧,第一驱动电机驱动左前轮进行枢转运动,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右前轮进行枢转运动,电动轮椅进行转向时,左前轮和后前轮之间存在转速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轮椅依靠两侧驱动轮之间的转速差实现轮椅高速运行时的稳定转向,而不会发生抖动。同时,保证了零启动以及低速运行时的灵活转动。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轮椅还采用了多连杆悬挂弹簧减震结构,使得乘坐舒适性更好。

Electric wheelchai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ic wheelchair, which comprises a folding frame, a shock absorber suspension mechanism, a left front wheel, a left rear wheel, a right front wheel, a right rear wheel, a first drive motor and a second drive motor; a shock absorber suspens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under the folding frame, a left front wheel and a left rear wheel pivot are install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folding frame, and a right front wheel and a right rear wheel pivot are installed on the folding fram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rame, the first drive motor drives the left front wheel to pivot, and the second drive motor drives the right front wheel to pivot. When the electric wheelchair steers, there is a spe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ft front wheel and the rear front wheel. The electric wheelchair of the utility model relies on the spe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riving wheels on both sides to realize the stable steering of the wheelchair at high speed without shaking. At the same time, it ensures the flexible rotation of zero start and low speed operation. In addition, the electric wheelchair of the utility model also adopts a multi-link suspension spring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which makes riding comfort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轮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轮椅,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稳定性好的电动轮椅。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道路型电动轮椅的转向机构一般都是采用手把式手动转向机构,其使用起来比较费力,对于四肢无力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来说非常不便,而且手动转向机构体积较大不利于方便携带。同时,一般室内或室外型电动轮椅都选用万向轮,其好处是转向灵活,可以360度转动。但是,当万向轮的轮子的转动线速度超过6Km/h时,万向轮将会发生抖动现象,而且随着速度提高抖动会更剧烈,进而产生安全隐患和影响乘坐舒适性。按照国家标准道路型电动轮椅的速度是15km/h(GB/T12996-2012),从而远远超出万向轮稳定运行的速度,因此不能运用在道路型电动轮椅上的。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轮椅,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轮椅,其包括:折叠式车架、减震悬挂机构、左前轮、左后轮、右前轮、右后轮、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减震悬挂机构设置于所述折叠式车架下方,所述左前轮和左后轮枢转安装于所述折叠式车架的左侧,所述右前轮和右后轮枢转安装于所述折叠式车架的右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左前轮进行枢转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右前轮进行枢转运动,所述电动轮椅进行转向时,所述左前轮和后前轮之间存在转速差。作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折叠式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前撑架、后撑架、斜拉架、下靠背架,所述前车架、后车架、前撑架、后撑架、斜拉架、下靠背架连接形成六连杆结构。作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前横架和四个摇臂架,所述后车架、四个摇臂架、前横架和前车架形成所述减震悬挂机构。作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辅助所述摇臂架连接的鱼眼轴承。作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减震悬挂机构还包括减震器。作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左前轮和右前轮之间还设置有连杆以及对所述连杆进行固定的连杆固定座。作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第一电机固定座和第二电机固定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进行安装固定,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座进行安装固定。作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器。作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供电的电池以及收容安装所述电池的电池盒。作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的改进,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挡泥板和脚踏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动轮椅依靠两侧驱动轮之间的转速差实现轮椅高速运行时的稳定转向,而不会发生抖动。同时,保证了零启动以及低速运行时的灵活转动。此外,本技术的电动轮椅还采用了多连杆悬挂弹簧减震结构,使得乘坐舒适性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电动轮椅包括:折叠式车架、减震悬挂机构、左前轮151、左后轮152、右前轮153、右后轮154、第一驱动电机121以及第二驱动电机122。其中,所述“左”、“右”是以乘坐者乘坐时的空间方位为参考方向。所述折叠式车架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前撑架3、后撑架4、斜拉架5、下靠背架6,所述前车架1、后车架2、前撑架3、后撑架4、斜拉架5、下靠背架6连接形成六连杆结构。在一个所实施方式中,所述六连杆结构按照如下方式连接形成:所述前车架1的中铰链孔与所述前撑架3的上铰链孔连接,所述前撑架3的下铰链孔与所述后车架2的前铰链孔连接,所述后车架2的后铰链孔与所述后撑架4的下铰链连接,所述后撑架4的上铰链孔与所述下靠背架6的下铰链孔连接,所述下靠背架6的上铰链孔与所述斜拉架5的后铰链孔连接,所述斜拉架5的前铰链孔与所述后车架2的中铰链孔连接。当将所述下靠背架6的上端往后拉起时,电动轮椅为展开状态,当将所述下靠背6的上端往前压下时,电动轮椅为折叠状态,此时体积为最小方便携带。所述减震悬挂机构用于使得本技术的电动轮椅在乘坐时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具体地,所述减震悬挂机构设置于所述折叠式车架下方,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前横架7、四个摇臂架8、鱼眼轴承13以及减震器9,所述后车架2、四个摇臂架8、前横架7和前车架1形成所述减震悬挂机构。所述摇臂架8通过所述鱼眼轴承13进行连接。具体地,所述后车架2的前端四个铰链孔分别与四个所述摇臂架8后铰链孔连接,四个所述摇臂架8前铰链孔分别与所述前横架7的四个铰链孔连接,所述前横架7的两个上铰链孔分别与所述前车架的1两个前铰链孔连接。所述左前轮151和左后轮152枢转安装于所述折叠式车架的左侧,所述右前轮153和右后轮154枢转安装于所述折叠式车架的右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1驱动所述左前轮151进行枢转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2驱动所述右前轮153进行枢转运动,所述电动轮椅进行转向时,所述左前轮151和后前轮之间存在转速差。从而,利用左、右驱动轮的转速差异实现电控自动转向,其好处是在行驶速度15km/h甚至更高时能够稳定运行,不会发生抖动现象,而在低速1Km/h甚至零启动时又能够灵活转动。另外道路型电动轮椅越障能力要求大于80mm,万向轮的最大能力为50mm,所以利用前驱转向还能提高越障能力达100mm。进一步地,所述左前轮151和右前轮153之间还设置有连杆10以及对所述连杆10进行固定的连杆固定座14。所述左前轮151、左后轮152、右前轮153、右后轮154的上方还设置有挡泥板19。为了方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1和第二驱动电机122的安装固定,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第一电机固定座111和第二电机固定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1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111进行安装固定,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2通过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座进行安装固定。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1以及第二驱动电机122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器16。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1以及第二驱动电机122供电的电池18以及收容安装所述电池18的电池盒17。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脚踏板2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电动轮椅依靠两侧驱动轮之间的转速差实现轮椅高速运行时的稳定转向,而不会发生抖动。同时,保证了零启动以及低速运行时的灵活转动。此外,本技术的电动轮椅还采用了多连杆悬挂弹簧减震结构,使得乘坐舒适性更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轮椅包括:折叠式车架、减震悬挂机构、左前轮、左后轮、右前轮、右后轮、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减震悬挂机构设置于所述折叠式车架下方,所述左前轮和左后轮枢转安装于所述折叠式车架的左侧,所述右前轮和右后轮枢转安装于所述折叠式车架的右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左前轮进行枢转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右前轮进行枢转运动,所述电动轮椅进行转向时,所述左前轮和后前轮之间存在转速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轮椅包括:折叠式车架、减震悬挂机构、左前轮、左后轮、右前轮、右后轮、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减震悬挂机构设置于所述折叠式车架下方,所述左前轮和左后轮枢转安装于所述折叠式车架的左侧,所述右前轮和右后轮枢转安装于所述折叠式车架的右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左前轮进行枢转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右前轮进行枢转运动,所述电动轮椅进行转向时,所述左前轮和后前轮之间存在转速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前撑架、后撑架、斜拉架、下靠背架,所述前车架、后车架、前撑架、后撑架、斜拉架、下靠背架连接形成六连杆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轮椅还包括前横架和四个摇臂架,所述后车架、四个摇臂架、前横架和前车架形成所述减震悬挂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轮椅,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华范志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奥仕达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