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巢湖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902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包括:安全架,所述安全架的下端设有三角板,安全架的正面设有上组合门和下组合门,所述安全架的俯视截面为扇形,安全架的顶面与三角板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个安全空间;所述分隔平板位于安全空间的中部,且分隔平板将安全空间的上、下两部划分为第一安全角、第二安全角,所述上组合门对第一安全角形成抗压支撑,所述下组合门对第二安全角形成抗压支撑;设置的锁定机构对两个扩力结构的位置进行固定,当扩力结构处于扩张状态时,很大程度上使第一安全角和第二安全角的内部空间增大,使得内部人员获得足够的空间。

An Extended Force Locking Mechanism for Indoor Safety Ang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xpansion locking mechanism for indoor safety angle, which comprises a safety frame, a triangular plat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afety frame, an upper combined door and a lower combined door at the front of the safety frame, a fan-shaped overlooking section of the safety frame, a safety space formed betwee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afety frame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triangular plate, and the partition plate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afety space,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safety space are divided into the first safety angle and the second safety angle by the separating plate. The upper composite door forms the compressive support for the first safety angle, and the lower composite door forms the compressive support for the second safety angle. The locking mechanism is set to fix the position of the two expansion structures. When the expansion structure is in the expansion state, the first safety angle and the second safety angle are made to a large extent.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two safety angles is enlarged, so that the internal personnel can get enough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桌柜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
技术介绍
当前市场上常用的桌柜大多数较为简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命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大众关注,现如今地质灾害频发,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造成的伤亡不可小觑,发生地震时,因为身在高层、在睡梦中、通道阻塞等原因,人们无法及时逃离建筑物,这时候就会对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人们需要在建筑物内快速寻找并进入安全空间,现有技术中,桌柜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家居,但是传统的桌柜存在以下弊端:1.一旦地震来临人们无法及时逃到室外,传统的桌台不仅不能为人们提供有力的帮助,反而有可能会伤害到人们,给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2.传统桌台的躲避空间固定且有限,传统桌台的开关门均为外锁结构,即无法从内部进行自锁,当使用者躲避到传统桌台内时,开关门无法关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设置的锁定机构对两个扩力结构的位置进行固定,当扩力结构处于扩张状态时,很大程度上使第一安全角和第二安全角的内部空间增大,使得内部人员获得足够的空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包括:安全架,所述安全架的下端设有三角板,安全架的正面设有上组合门和下组合门,所述安全架的俯视截面为扇形,安全架的顶面与三角板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个安全空间,所述上组合门的一侧与安全架一侧的上部通过门铰链I铰接,上组合门的下端与分隔平板上端的边缘贴合连接,所述下组合门的一侧与安全架一侧的下部通过门铰链II铰接,且下组合门的上端与分隔平板下端的边缘贴合连接;所述分隔平板位于安全空间的中部,且分隔平板将安全空间的上、下两部划分为第一安全角、第二安全角,所述上组合门对第一安全角形成抗压支撑,所述下组合门对第二安全角形成抗压支撑;所述上组合门和下组合门结构相同,且上组合门和下组合门分别由一个扩力结构组成,所述扩力结构包括第一承重板、中心板和第二承重板,所述中心板的左侧通过铰接座I与第一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侧嵌接在第一承重板一侧的滑槽I内,所述中心板的右侧通过铰接座II与第二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另一侧嵌接在第二承重板一侧的滑槽II内;分隔平板的下端面设有一个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对两个扩力结构的位置进行固定,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导向框架、联动长板、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导向框架的一侧与分隔平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位于导向框架中部的下方,第一齿条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传动齿轮的一侧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的上端通过短轴与导向框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传动齿轮的另一侧与第二齿条的一侧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的另一侧与联动长板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联动长板下端插入分隔平板一端的第一滑道中,且联动长板下端的三分之一处延伸至第一滑道的下方;所述联动长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联动长板一端的上部均与分隔平板上方中心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两个联动长板一端的下部均与分隔平板下方中心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联动长板另一端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嵌接在第一滑道侧壁的燕尾滑槽中;所述第一齿条一端的中部竖向贯穿设有滑槽II,滑槽II内对称设两个夹杆,两个夹杆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第三滑块嵌接在滑槽II两侧的滑槽III内,两个所述夹杆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复位弹簧I连接,且两个夹杆的下端分别与一个三角卡块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卡块位于分隔平板中部的第二滑道内,所述第二滑道的侧壁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凸起以对三角卡块进行限位。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隔平板下端面的中部设有一个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一端面分别与三个插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插板的下端分别嵌接在分隔平板下端面的三个第三滑道内,每两个所述插板之间通过复位弹簧II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的正面分别贯穿设有六个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内设有拱形承重块,所述拱形承重块的下端与第一通口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拱形承重块的上端与第一通口的顶面相贴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中心板正面的上部贯穿设有三个第二通口,中心板正面的下部贯穿设有第三通口。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安全角的上端内设有头部保护机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头部保护机构为位于第一安全角上端内的弧形顶板,所述弧形顶板的下端两侧分别嵌接在于第一安全角上端两侧的竖向凹槽内,且弧形顶板的上端通过四个抗压弹簧与第一安全角的顶面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安全角的下端内设有置物架。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隔平板的正面通过门铰链III连接第一承重板,所述第一承重板靠近分隔平板的一侧设有三个第二凸起,三个第二凸起的下端对称设有两个T形活动块,所述T形活动块的下端嵌接在近分隔平板一侧的T形内槽中,且T形活动块的下端一侧通过复位弹簧III与T形内槽的侧壁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凸起的一侧设有正方块,所述分隔平板的正面设有与第二凸起、正方块相契合的第一插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隔平板的下端设有拉杆。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全空间的中部贯穿设有与插板卡合的第二插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设置的第一安全角和第二安全角不仅能够作为两个置物空间,而且能够作为两个独立的安全空间,相比于传统的室内桌柜,本专利技术能为人们提供有力的帮助,实用性强。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设置的上组合门对第一安全角形成抗压支撑,所述下组合门对第二安全角形成抗压支撑,安全架、上组合门和下组合门使用时的俯视截面为三角形,支撑稳定性强,设置的拱形承重块弧顶面与第一通口的顶面贴合,当拱形承重块的弧顶面受压时会把压力传给相邻的部分抵住拱足散发的力,从而承受更大的压力,使得第一承重板、第二承重板的抗弯强度大,从而使得第一承重板、第二承重板的抗压强度大。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设置的锁定机构对两个扩力结构的位置进行固定,当扩力结构处于扩张状态时,很大程度上使第一安全角和第二安全角的内部空间增大,使得内部人员获得足够的空间。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内部人员通过移动第一齿条,使第二凸起和三角卡块相互卡合,使第一齿条的位置固定,内部人员在安全空间内将上组合门和下组合门同步锁定,操作便捷,使得上组合门、下组合门始终对第一安全角、第二安全角形成强有力的支撑。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第一齿条的移动对推动块形成挤压,使得插板在第三滑道内滑动,且插板插入第二插槽内,提高了分隔平板的承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组合门和下组合门结构打开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心板和第二承重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组合门、分隔平板和第一承重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分隔平板、锁定机构和下组合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分隔平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联动长板和第一齿条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齿条、夹杆和三角卡块连接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包括:安全架(1),所述安全架(1)的下端设有三角板(2),安全架(1)的正面设有上组合门(3)和下组合门(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架(1)的俯视截面为扇形,安全架(1)的顶面与三角板(2)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个安全空间,所述上组合门(3)的一侧与安全架(1)一侧的上部通过门铰链I铰接,上组合门(3)的下端与分隔平板(5)上端的边缘贴合连接,所述下组合门(4)的一侧与安全架(1)一侧的下部通过门铰链II铰接,且下组合门(4)的上端与分隔平板(5)下端的边缘贴合连接;所述分隔平板(5)位于安全空间的中部,且分隔平板(5)将安全空间的上、下两部划分为第一安全角、第二安全角,所述上组合门(3)对第一安全角形成抗压支撑,所述下组合门(4)对第二安全角形成抗压支撑;所述上组合门(3)和下组合门(4)结构相同,且上组合门(3)和下组合门(4)分别由一个扩力结构组成,所述扩力结构包括第一承重板(6)、中心板(7)和第二承重板(8),所述中心板(7)的左侧通过铰接座I与第一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侧嵌接在第一承重板(6)一侧的滑槽I内,所述中心板(7)的右侧通过铰接座II与第二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另一侧嵌接在第二承重板(8)一侧的滑槽II内;分隔平板(5)的下端面设有一个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对两个扩力结构的位置进行固定,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导向框架(18)、联动长板(19)、第一齿条(20)和第二齿条(22),所述导向框架(18)的一侧与分隔平板(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20)位于导向框架(18)中部的下方,第一齿条(2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传动齿轮(21)的一侧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21)的上端通过短轴与导向框架(18)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传动齿轮(21)的另一侧与第二齿条(22)的一侧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条(22)的另一侧与联动长板(19)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联动长板(19)下端插入分隔平板(5)一端的第一滑道(51)中,且联动长板(19)下端的三分之一处延伸至第一滑道(51)的下方;所述联动长板(1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联动长板(19)一端的上部均与分隔平板(5)上方中心板(7)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两个联动长板(19)一端的下部均与分隔平板(5)下方中心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联动长板(19)另一端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嵌接在第一滑道(51)侧壁的燕尾滑槽中;所述第一齿条(20)一端的中部竖向贯穿设有滑槽II,滑槽II内对称设两个夹杆(27),两个夹杆(27)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第三滑块嵌接在滑槽II两侧的滑槽III内,两个所述夹杆(27)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复位弹簧I连接,且两个夹杆(27)的下端分别与一个三角卡块(28)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卡块(28)位于分隔平板(5)中部的第二滑道(52)内,所述第二滑道(52)的侧壁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凸起(15)以对三角卡块(28)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安全角的扩力锁定机构,包括:安全架(1),所述安全架(1)的下端设有三角板(2),安全架(1)的正面设有上组合门(3)和下组合门(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架(1)的俯视截面为扇形,安全架(1)的顶面与三角板(2)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个安全空间,所述上组合门(3)的一侧与安全架(1)一侧的上部通过门铰链I铰接,上组合门(3)的下端与分隔平板(5)上端的边缘贴合连接,所述下组合门(4)的一侧与安全架(1)一侧的下部通过门铰链II铰接,且下组合门(4)的上端与分隔平板(5)下端的边缘贴合连接;所述分隔平板(5)位于安全空间的中部,且分隔平板(5)将安全空间的上、下两部划分为第一安全角、第二安全角,所述上组合门(3)对第一安全角形成抗压支撑,所述下组合门(4)对第二安全角形成抗压支撑;所述上组合门(3)和下组合门(4)结构相同,且上组合门(3)和下组合门(4)分别由一个扩力结构组成,所述扩力结构包括第一承重板(6)、中心板(7)和第二承重板(8),所述中心板(7)的左侧通过铰接座I与第一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侧嵌接在第一承重板(6)一侧的滑槽I内,所述中心板(7)的右侧通过铰接座II与第二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另一侧嵌接在第二承重板(8)一侧的滑槽II内;分隔平板(5)的下端面设有一个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对两个扩力结构的位置进行固定,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导向框架(18)、联动长板(19)、第一齿条(20)和第二齿条(22),所述导向框架(18)的一侧与分隔平板(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20)位于导向框架(18)中部的下方,第一齿条(2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传动齿轮(21)的一侧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21)的上端通过短轴与导向框架(18)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传动齿轮(21)的另一侧与第二齿条(22)的一侧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条(22)的另一侧与联动长板(19)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联动长板(19)下端插入分隔平板(5)一端的第一滑道(51)中,且联动长板(19)下端的三分之一处延伸至第一滑道(51)的下方;所述联动长板(1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联动长板(19)一端的上部均与分隔平板(5)上方中心板(7)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两个联动长板(19)一端的下部均与分隔平板(5)下方中心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联动长板(19)另一端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嵌接在第一滑道(51)侧壁的燕尾滑槽中;所述第一齿条(20)一端的中部竖向贯穿设有滑槽II,滑槽II内对称设两个夹杆(27),两个夹杆(27)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第三滑块嵌接在滑槽II两侧的滑槽III内,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刚杨梦圆胡胜涂公平李文王认认储琴琴
申请(专利权)人:巢湖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