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235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分割芯体(5a1、5a2)、分割芯体(5b1、5b2)、第1线圈部(3A)、第2线圈部(3B)、第1可动部(11a)、第2可动部(11b)以及壳体(2),壳体(2)由磁性体构成,作为一个整体从外侧包围第1线圈部(3A)和第2线圈部(3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磁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进行线性运动的多个可动部的电磁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具备进行线性运动的多个可动部的现有的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螺线管装置。该螺线管装置具备第1电磁线圈、第2电磁线圈、第1活塞、第2活塞、第1固定芯体、第2固定芯体、第1连结磁轭、第2连结磁轭、芯体连接磁轭及第2连结部。第1电磁线圈和第2电磁线圈因通电而产生磁通。第1活塞和第2活塞是进行线性运动的可动部,第1活塞因向第1电磁线圈的通电而进行线性运动,第2活塞因向第2电磁线圈的通电而进行线性运动。第1固定芯体配置在第1活塞的进退方向的与第1活塞相对的位置。第2固定芯体配置在第2活塞的进退方向的与第2活塞相对的位置。第1连结磁轭连结第1活塞和第2活塞。第2连结磁轭设置于第1电磁线圈与第2电磁线圈之间,连结第1活塞和第2固定芯体。第2连结部的一个端部与第1连结磁轭的第2活塞侧的端部相连结,另一个端部与第2连结磁轭的第2固定芯体侧的端部相连结。由此,第2电磁线圈成为被第1连结磁轭、第2连结磁轭及第2连结部包围的状态。芯体连接磁轭连接第1固定芯体和第2连结磁轭的第1活塞侧的端部。由此,第1电磁线圈成为被芯体连接磁轭和第2连结磁轭包围的状态。在芯体连接磁轭的第1固定芯体侧的端部与第2连结磁轭的连接至第2固定芯体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缺口部,用于抑制磁通在它们之间流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032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通电后的线圈而产生的磁通环绕磁路一周的距离越短,磁通通过的元器件的截面积越大,则使活塞驱动的电磁力越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螺线管装置中,构成磁通通过第1连结磁轭和第2连结磁轭的磁路。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螺线管装置中,第1电磁线圈和第2电磁线圈分别被磁轭包围,且在包围第2电磁线圈的第2连结磁轭和包围第1电磁线圈的芯体连接磁轭之间形成有缺口部。因此,不会构成包含芯体连接磁轭和第2连结磁轭在内的磁通的通过距离较短的磁路,从而存在无法提高磁效率的问题。例如,仅对第1电磁线圈通电而产生的磁通通过第1连结磁轭向第1活塞侧流动。该磁通中,因上述缺口部中的空气成为磁阻而导致向包围第1电磁线圈的芯体连接磁轭流动的磁通向第2电磁线圈侧的第2连结磁轭的流动受到抑制。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提高磁效率的电磁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磁致动器具备多个芯体、多个线圈部、多个可动部及壳体。多个芯体由磁性体构成。多个线圈部分别配置在芯体的外周侧。多个可动部分别因向线圈部通电而产生的推力而在与线圈之间沿轴向移动。壳体由磁性体构成,且作为一个整体从外侧包围多个线圈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磁性体的壳体作为一个整体从外侧包围多个线圈部,因此,在对一部分线圈部进行通电时,位于通电后的线圈部以外的外周的壳体也可用作为使所产生的磁通通过的磁路,磁路的截面积增加,因此能够提高磁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致动器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沿图1的A-A线截断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致动器后的状态的剖面向视图。图3是表示沿图2的B-B线截断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致动器后的状态的剖面向视图。图4是表示现有的电磁致动器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致动器中的磁路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磁致动器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壳体材料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壳体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磁致动器的制造方法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磁致动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致动器1的俯视图,另外图2是表示沿着图1的A-A线截断电磁致动器1后的状态的剖面向视图,图3是表示沿着图2的B-B线截断电磁致动器1后的状态的剖面向视图。电磁致动器1中,如图1中虚线所示那样,壳体2收纳有第1线圈部3A和第2线圈部3B,利用树脂4对壳体2、第1线圈部3A和第2线圈部3B进行树脂成型。壳体2是由磁性体构成的箱状的构件,如图3所示那样,作为一个整体从外侧包围第1线圈部3A和第2线圈部3B。第1线圈部3A和第2线圈部3B是排列配置在壳体2的内部的线圈组。第1线圈部3A通过下述方式构成,即:在将线圈6a-2卷绕于绕线管6a-1之后,将线圈6a-2连接至图3所示的电极17a。同样地,第2线圈部3B也通过下述方式构成,即:在将线圈6b-2卷绕于绕线管6b-1之后,将线圈6b-2连接至图3所示的电极17b。分割芯体5a1和分割芯体5a2如图2所示,沿着轴a排列配置,分割芯体5a1配置在绕线管6a-1的内周侧,分割芯体5a2配置在第1可动部11a侧。衬套7a是安装于分割芯体5a1与分割芯体5a2相对的部分且用于保持分割芯体5a1的环状的构件。分割芯体5b1、5b2也同样地沿着轴b排列配置,利用衬套7b来对分割芯体5b1和分割芯体5b2进行保持。此外,分割芯体5a1和分割芯体5b1是具有有底筒状的磁性体的构件,分割芯体5a1中沿着轴a的孔部在分割芯体5a2侧开口,分割芯体5b1中沿着轴b的孔部在分割芯体5b2侧开口。分割芯体5a2和分割芯体5b2由磁性体构成,是具有筒状部、以及从筒状部的端部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檐部的构件。分割芯体5a2的筒状部具有沿着轴a贯穿的孔部,在第1可动部11a侧的端部设有檐部。分割芯体5b2的筒状部也具有沿着轴b贯穿的孔部,在第2可动部11b侧的端部设有檐部。第1可动部11a如图2所示,具有永磁体8a、板9a和板10a,沿着轴a方向在分割芯体5a2与外壳14之间往复移动。同样地,第2可动部11b具有永磁体8b、板9b和板10b,沿着轴b方向在分割芯体5b2与外壳14之间往复移动。永磁体8a是使靠近分割芯体5a2的一侧磁化为N极、远离分割芯体5a2的一侧磁化为S极、且在中心部具有贯穿孔的盘状的磁体。永磁体8b也同样地是使靠近分割芯体5b2的一侧磁化为N极、远离分割芯体5b2的一侧磁化为S极、且在中心部具有贯穿孔的盘状的磁体。在第1可动部11a中,永磁体8a夹在板9a与板10a之间,永磁体8a的靠近分割芯体5a2的一侧的面固定有板9a,远离分割芯体5a2的一侧的面固定有板10a。永磁体8b也同样地配置为夹在板9b与板10b之间。另外,永磁体8a、8b的磁极的方向也可以根据电磁致动器的用途以与上述不同的方向来构成。板9a和板9b由磁性体构成,是具有筒状部、以及从该筒状部的端部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檐部的构件。板9a的筒状部具有沿着轴a贯穿的孔部,且在永磁体8a侧的端部设有檐部。同样地,板9b的筒状部也具有沿着轴b贯穿的孔部,且在永磁体8b侧的端部设有檐部。另外,板9a的筒状部能够利用第1可动部11a的移动而通过分割芯体5a2的孔部,板9b的筒状部能够利用第2可动部11b的移动而通过分割芯体5b2的孔部。并且,板10a和板10b是由磁性体构成的板状的构件,在中心部具有贯穿孔。传动轴(shaft)12a是通过分割芯体5a1和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磁性体构成的多个芯体;分别配置在所述芯体的外周侧的多个线圈部;分别利用向所述线圈部通电而产生的推力而在与所述线圈之间沿轴向移动的多个可动部;以及由磁性体构成且作为一个整体从外侧包围多个所述线圈部的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磁性体构成的多个芯体;分别配置在所述芯体的外周侧的多个线圈部;分别利用向所述线圈部通电而产生的推力而在与所述线圈之间沿轴向移动的多个可动部;以及由磁性体构成且作为一个整体从外侧包围多个所述线圈部的壳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两面开放的六面体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由T字形的平板磁性体的纵片部和两侧的横片部所弯曲而成的状态的构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输出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以具有间隔的方式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孔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具有从所述壳体的内侧与所述孔部的开口周边部接触的檐部。6.一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手钱聪善积仁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