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玻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车内的隐私性,通常在车窗玻璃内侧贴汽车膜,随着阳光的照射和时间的推移,汽车膜容易出现老化现象,并且由于汽车内饰件绝大多数采用塑料或皮革制成,当长时间暴晒后,汽车内饰老化严重,甚至会影响正常使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汽车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利用通断电实现玻璃的透明和雾化状态之间的随意切换,降低太阳光的透过率,同时利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制备方法可以保证生产出的汽车玻璃的具有较好的隐私性、优越的抗冲击性,同时有效隔断了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利用上述制备方法生产出的汽车调光玻璃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同时保证了汽车使用过程中的隐私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调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导电层,提供透明有机膜,所述透明有机膜在小于103Pa的超低压环境下与通入的碳源在大于600℃温度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原理制备形成厚度为20nm-400nm的石墨烯层,于所述石墨烯层端部设置一电极;制备调光膜,通过超细微粉碎机制备石墨纳米颗粒,将石墨纳米颗粒、近晶相液晶材料、可聚合单体和引发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形成一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包括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8%-95%的近晶相液晶材料、3%-80%的可聚合单体、1%-20%的石墨纳米颗粒以及1%-9.5%的引发剂,将混合物均匀喷涂或刻蚀于所述导电层中形成有石墨烯层的一侧,在温度20℃-70℃条件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调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导电层,提供透明有机膜,所述透明有机膜在小于103Pa的超低压环境下与通入的碳源在大于600℃温度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原理制备形成厚度为20nm‑400nm的石墨烯层,于所述石墨烯层端部设置一电极;制备调光膜,通过超细微粉碎机制备石墨纳米颗粒,将石墨纳米颗粒、近晶相液晶材料、可聚合单体和引发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形成一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包括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8%‑95%的近晶相液晶材料、3%‑80%的可聚合单体、1%‑20%的石墨纳米颗粒以及1%‑9.5%的引发剂,将混合物均匀喷涂或刻蚀于所述导电层中形成有石墨烯层一侧,在温度20℃‑70℃条件下,利用400nm的紫外光辐照10min‑30min,紫外光强为1.5mw/cm2,使得喷涂或刻蚀于所述导电层上的混合物固化形成调光膜;提供第一导电层和固化有调光膜的第二导电层,将所述第一导电层粘合或压合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并且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调光膜与第一导电层相对设置;提供二玻璃层,通过辊压机将二所述玻璃层分别粘合或压合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相背的一侧侧面;进行封边处理;提供控制器,通过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调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导电层,提供透明有机膜,所述透明有机膜在小于103Pa的超低压环境下与通入的碳源在大于600℃温度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原理制备形成厚度为20nm-400nm的石墨烯层,于所述石墨烯层端部设置一电极;制备调光膜,通过超细微粉碎机制备石墨纳米颗粒,将石墨纳米颗粒、近晶相液晶材料、可聚合单体和引发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形成一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包括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8%-95%的近晶相液晶材料、3%-80%的可聚合单体、1%-20%的石墨纳米颗粒以及1%-9.5%的引发剂,将混合物均匀喷涂或刻蚀于所述导电层中形成有石墨烯层一侧,在温度20℃-70℃条件下,利用400nm的紫外光辐照10min-30min,紫外光强为1.5mw/cm2,使得喷涂或刻蚀于所述导电层上的混合物固化形成调光膜;提供第一导电层和固化有调光膜的第二导电层,将所述第一导电层粘合或压合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并且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调光膜与第一导电层相对设置;提供二玻璃层,通过辊压机将二所述玻璃层分别粘合或压合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相背的一侧侧面;进行封边处理;提供控制器,通过引出线联接于所述电极;其中,所述调光膜的厚度为2μm-50μm。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调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将二所述玻璃层分别粘合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相背的一侧侧面的步骤中,一所述玻璃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以及另一所述玻璃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粘合有玻璃复合胶。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龙平,吕中元,陆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晶彩智能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