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30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3:07
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多群组镜头包括:至少两群组单元;至少两相邻的所述群组单元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间隙,补偿所述多群组镜头与光学设计系统的差值,使得所述多群组镜头的光学系统符合所述光学设计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尤其涉及适于高像素摄像模组的多镜片的镜头。
技术介绍
镜头是摄像模组中必不可少,且极其重要的一个部件,镜头自身的性能直接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随着各种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比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不管是从对摄像模组的需求量还是对摄像模组自身性能的要求都不断提高。在摄像模组发展过程中,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对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像素越来越高。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与众多部件有关,比如与感光元件的性能有关、与镜头的镜片数量有关、与制造时的可以达到的工艺精度有关、与光学镜片的设计性能有关等等,因此,摄像模组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发展。而反过来,不同部件的发展也需要依赖其他部件的发展需求,比如,在早期,摄像模组整体性能较差时,感光元件的像素较低,镜头的镜片只需要两三片,而随着近些年,感光元件以及摄像模组制造工艺等因素的日新月异,对镜头的要求也是突飞猛进,多镜片的镜头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仔细了解传统镜头的结构可以发现,镜头通常包括镜筒和镜片,设计制造完成的镜头被逐次按顺序安装在镜筒里,从而构成一个带有完整光学系统的镜头,这个镜头可以被组装构成摄像模组,从而实现完整的图像采集和再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光学系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系统,镜头在制造的过程中是,先经过理论的光学设计,而后制造镜片,而后再将镜片逐次组装在镜筒中构成镜头,可以看到,从理论的光学设计到实际的应用产品之间,不可以避免地会产生误差,尤其在镜片组装的过程中,每组装一片镜片就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当多个镜片组装完成后形成一个整体的累积误差,很容易理解的是,这个累积误差会随着镜片数量的增多而不断增大,这是传统一体式结构的镜头在面临多镜片镜头的需求时暴露的一个明显的、但是不易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一体式的镜头,镜片被逐次固定在镜筒中,也就是说,镜片一旦被安装于镜筒中,位置几乎不可以再调整,一方面对于安装工艺精度提出极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产品的良率较低。其次,在现代的摄像模组及其相关领域中,摄像模组及其相关部件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在批量生产中的良率是决定一个理想型设计是否能够被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摄像模组的组装过程中,AA校准(ActiveAlignment,主动校准)即通过不同方向的调整来使得各部件的光轴一致,是调整光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在一定程度上,AA校准的工艺影响着摄像模组的良率。传统的镜头被安装在镜座或被安装在马达,在AA校准的过程中,镜头只能跟随镜座或马达运动,而自身不能做任何的调整,也就是说,镜头对AA校准没有任何作用。而实际上,光学系统中主要由镜头和感光元件组成,而在传统的镜头构成的摄像模组中,镜头并不是直接可调。再次,在镜头的设计、制造过程中,从理想的光学系统到实际的镜片和镜筒构成的产品,期间需要考虑实际的实现过程,比如实际的镜筒和镜片在制造时,初期需要达到什么标准,后期调整如何配合,这些内容是使得镜头由理论设计变为实际的产品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对多镜片的光学镜头更是如此。由上可以了解到,传统的一体结构的镜头已不能满足多镜片的需求,镜头的发展需要跨越这个传统的结构限制,进一步,在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中,需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设计和结构配合,使得理论的光学设计能够投入实际的批量化生产,且具有良好的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多群组镜头通过至少两个群组单元构成一整体的镜头,从而突破传统的一体式镜头结构,适于多镜片镜头。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通过多个群组单元分担整体镜头的累积误差,且通过多群组单元在组装过程中在空间范围的调整,减小所述多群组镜头的累积误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多群组镜头特别适于制成6片、7片以及7片以上镜片的镜头,适于对于现有镜头多镜片的发展需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多群组镜头由至少两群组单元构成,其中至少相邻的两群组单元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以使得实际生产的产品光学系统满足光学设计要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间隙使得所述多群组镜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能够进行AA校准,且AA校准后预期结果在后续组装时能够较好的保持。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间隙配合实际生产时多群组单元的实际值和理论的预先设计差,从而使得存在差别的实际的群组单元与理论的群组单元的光学系统一致。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至少相邻的两群组镜头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以使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述多群组镜头能够进行稳定的组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相互连通,从而使得一连接介质可以在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的空间进行调整,促使完成稳定的组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的设置,使得所述多群组镜头能够从而理论设计转变为实际的产品,通过稳定的组装过程达到预期的光学系统设计,提高了产品良率,适于实际的批量化生产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间隙的大小由AA校准的结果确定,且在组装时使得群组单元趋近预定值的所述第一间隙,最终使得群组单元的相对确定位置满足光学系统的设计要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间隙大于第一间隙,从而使得在组装过程中,连接介质能够从第一间隙对应的位置移动至第二间隙对应的位置,从而缓解所述群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组装过程更加稳定,群组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连接介质具有弹性,缓冲所述群组单元之间组装的相互作用力。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至少相邻的两所述群组单元之间设有至少一调整元件,以便于在两所述群组单元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调整元件选择性地一体设置于所述群组单元。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元件被一体地设置于位于上方的群组单元,间隔地凸出于所述群组单元的一延伸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单元被一体地设置于位于下方的群组单元,间隔地凸出于所述群组单元的上表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其中至少相邻的两所述群组单元之间设有多个调整元件,各所述调整元件对称地分布,以使得两所述群组单元之间受力均匀。为了实现以上至少一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多群组镜头,其包括:至少两群组单元;至少两相邻的所述群组单元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多群组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群组单元;至少两相邻的所述群组单元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间隙,补偿所述多群组镜头与一光学设计系统的差值,使得所述多群组镜头的光学系统符合所述光学设计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多群组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群组单元;至少两相邻的所述群组单元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间隙,补偿所述多群组镜头与一光学设计系统的差值,使得所述多群组镜头的光学系统符合所述光学设计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多群组镜头包括两群组单元,分别为一第一群组单元和一第二群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群组单元包括一第一承载部件和至少一第一群组镜片,所述第一群组镜片安装于第一承载部件内,所述第二群组单元包括一第二承载部件和至少一第二群组镜片,所述第二群组镜片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件内,以便于分别形成两镜头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部件和所述第二承载部件形成所述第一间隙,一连接介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部件包括一第一主体和一延伸台,所述延伸台和所述第二群组单元的所述第二承载部件形成所述第一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延伸台形成一环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具有一第一容纳腔、一第一上通光孔和一第一下通光孔,所述第一群组镜片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光线通过所述第一上通光孔到达所述第一群组镜片,通过第一下通光孔到达所述第二群组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第二主体具有一第二容纳腔、一第二上通光孔和一第二下通光孔,所述第二群组镜片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一群组单元的光线通过第二上通光孔到达所述第二群组单元内的所述第二群组镜片,通过所述下通光孔穿出所述第二群组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位于所述延伸台下方的所述第一主体延伸进入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第二上通光孔。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第二承载部件包括一内延边,所述内延边自所述第二主体向内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上通光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内延边形成一第四间隙,以便于所述第一群组单元和所述第二群组单元的相对位置调整。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延伸台与所述内延边形成所述第一间隙。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多群组镜头包括至少一调整元件,所述调整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群组单元的所述延伸台,所述调整元件与所述内延边形成所述第一间隙。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至少两相邻的所述群组单元具有至少一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连通于所述第一间隙。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调整元件自所述延伸台部分地向下延伸,在所述延伸台和所述内延边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群组单元的所述调整元件和所述第二群组单元的所述内延边形成所述第一间隙。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多群组镜头包括至少一调整元件,所述调整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件的所述内延边,所述内延边与所述延伸台形成所述第一间隙。17.根据权利要求8至16任一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第二承载部件包括一外凸起壁,所述外凸起壁自所述第二主体向上延伸,形成一内安装槽,所述延伸台被容纳于所述内安装槽。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外凸起壁与所述外延伸台形成一第三间隙。19.根据权利要求8至16任一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第二承载部件包括一内凸起壁,所述内凸起壁自所述第二主体向上延伸,形成一外安装槽,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调整元件自所述延伸台外部部分地向下延伸,与所述第一主体形成一U型结构。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群组镜头,其中所述调整元件延延伸于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