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253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紧凑的结构进行稳定的快门动作,且能够抑制伴随快门工作的振动的产生的数码相机。在相机主体(10)的一侧端部具备手柄(22),在该手柄(22)的范围(GA)内配置有焦平面快门单元(110)的加载部(124)。并且,在图像传感器与显示器单元之间,且在与手柄(2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配置有电池。通过在手柄部的范围内配置加载部,能够靠近配置驱动部(122)与加载部(124)。由此,能够使焦平面快门的驱动单元紧凑化,且即使在以较大的转矩来进行加载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稳定的动作进行加载。并且,在手持摄影时,能够用手把持快门帘幕的旋转中心附近,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数码相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码相机,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方形焦平面快门的数码相机。
技术介绍
多数镜头可换式相机在快门中采用焦平面快门。焦平面快门是指设置于焦点面正前面的快门。焦平面快门具备前帘及后帘这2片快门帘幕,通过该2片快门帘幕的间隔(缝隙)及运行速度的变化来控制曝光时间。焦平面快门根据其机构大致分为鼓形、方形、盘形这3种。当前,方形为主流。方形为将薄板状快门叶片排列多个并作为快门帘幕的方式。当闭合时,扩大快门叶片的间隔而遮光曝光开口,当打开时,通过快门叶片彼此重叠而折叠并退避到曝光开口外的区域。构成快门帘幕的快门叶片支承于臂部件,通过臂部件旋转,彼此平行地移动。方形是快门帘幕沿上下方向运行而开闭曝光开口,因此被称为上下运行式、纵走式等。并且,根据构成快门帘幕的快门叶片的形状也被称为叶片式等。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如下内容,即,在具备方形焦平面快门的相机中,为了实现整体的紧凑化,在相机主体与手柄部的结合部分配置焦平面快门的驱动单元。并且,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如下内容,即,在具备方形焦平面快门的数码相机中,为了实现整体的紧凑化,将焦平面快门的驱动机构部配置在比快门叶片的工作面更靠成像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码相机,其具备:相机主体,在一方侧的端部具有手柄部;镜头或镜头卡口,具备于所述相机主体的正面;显示器单元,具备于所述相机主体的背面;图像传感器,具备于所述相机主体内;焦平面快门单元,其为方形,且具备具有曝光开口的底板、开闭所述曝光开口的快门帘幕、开闭驱动所述快门帘幕的驱动部及加载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的加载部,在所述底板的一侧端部配置有所述加载部,并且在所述相机主体内配置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正前面,且所述加载部配置于所述手柄部的范围内;及电池,在所述相机主体内配置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显示器单元之间,且配置于与具有所述手柄部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28 JP 2016-0908321.一种数码相机,其具备:相机主体,在一方侧的端部具有手柄部;镜头或镜头卡口,具备于所述相机主体的正面;显示器单元,具备于所述相机主体的背面;图像传感器,具备于所述相机主体内;焦平面快门单元,其为方形,且具备具有曝光开口的底板、开闭所述曝光开口的快门帘幕、开闭驱动所述快门帘幕的驱动部及加载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的加载部,在所述底板的一侧端部配置有所述加载部,并且在所述相机主体内配置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正前面,且所述加载部配置于所述手柄部的范围内;及电池,在所述相机主体内配置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显示器单元之间,且配置于与具有所述手柄部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所述相机主体具有厚度厚于所述手柄部的主体部,在所述主体部的正面配置有所述镜头或所述镜头卡口,在所述主体部的背面配置有所述显示器单元,在所述主体部的范围内配置有所述图像传感器及所述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所述焦平面快门单元中,所述加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盘健太郎三泽岳志三泽充史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